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浅论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性】
 

浅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浅论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0:05 影响了:

  当前土地整理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效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土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的统称。搞好土地整理,能够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三增”,即增耕地、增产能、增价值,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基础;加强了资源基础建设,能够帮助实现农村的“三增”,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改善“三生”,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搞好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1.土地整理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对于土地资源来讲,就是要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经济越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越要稳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要求不构成威胁。而农业问题说到底是个土地问题、耕地问题;如果我们保不住“吃饭”必需的耕地,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饭碗田”,必将严重影响农业这个基础产业,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土地整理不仅能增加一定数量的耕地,而且有效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因而是缓解“吃饭”与“建设”矛盾的根本所在。
  2.土地整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城镇化。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80%,数亿农民将进入城镇生活。城镇化必然伴随着土地空间的扩张,而我国实行全世界最严厉的“占一补一”耕地保护政策,即占用多少耕地,必须补回多少耕地,这一对矛盾是今后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必须面对的。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地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且用地布局散乱,分散无序,粗放利用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才能化解城镇化进程中“双重或多重占地”的矛盾;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才能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
  3.土地整理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地整理,填平荒废地、废坑塘,整理复耕农村工矿企业闲置土地,复垦废弃的砖瓦窑厂及公共设施,搬迁零星企业、居民点、墓穴,推高就低,进行土地平整,改造老化的排灌设施,进行格田成方、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沿田间道、沟坡等植树造林,使林网覆盖和水土保持能力大幅度提高,改善田间小气候,抗御风沙灾害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土地整理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措施
  据调查,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近100%,土地产出率提高20%以上,新增耕地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产增收,造福子孙,惠及后代,为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发展后劲提供了土地保障。
  二、搞好土地整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如何把土地整理工作搞好,积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土地整理应加强宣传,规划引导,严格管理,财力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共识
  2004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把土地整理写入法律,把土地整理工作纳人了法制轨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以实施国家、省投资项目为契机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通过召开项目区群众大会,将土地整理的有关政策、形势、意义和重要成果等摘编写宣讲材料,进行宣讲,营造好的宣传氛围。在选项、评估、论证、实施、验收各环节中,吸纳公众参与,将重大事项实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避免盲目铺张、不切实际的工程,尊重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通过项目实施,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之中,让项目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农民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2.高起点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田、水、路、林、村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好项目的科学评估论证,规划要切实可行,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在土地整理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四个结合。
  (1)与建设高产基本农田相结合,这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和设计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来选取,要做到路、桥、涵、闸、站配套完善,能灌、能排、能降、能挡,建成田成方、路成行、地平整,水系畅、林成行的新型农业示范区。
  (2)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路则路,宜水则水。
  (3)与农田水利建设和河道清淤疏浚相结合。通过疏浚河道,水中“找”泥,河中取土,既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提高了河流水质,整治了农村环境,又解决了土源,增加了耕地。
  (4)与村庄整理、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这是整理的难点。通过认真调研,立足于构建人口相对集中、土地集约利用、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型村镇空间结构。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社区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各类村镇建设规划。依据村镇布局规划,通过大力开展农村零散村庄撤并整理,促进农村集中居住,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将农村建设用地腾出来的土地,通过挂钩的办法安排用于城镇建设,有效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3.严格实施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土地整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土地整理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奖惩力度。二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执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公告、合同等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和施工,强化工程实施监管,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执行多时段、多层次验收的制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三是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规定;严格按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分次拨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国家资金投入安全、可靠。四是制定后期管护措施,建立责任制。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国土资源部门落实资产归属,与乡镇人民政府层层签订资产移交协议书,并监督其与水利站或者农经办以及村组签订资产管护责任书。
  4.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资金集中投入机制
  资金保障是土地整理成功的关键。目前,政府投资项目是当前的主要方式,另外,社会力量如农民参股投资形式的土地整理项目也在进行中,显然这些资金的注入无疑大大推动了土地整理工作。但是由于土地整理工作资金量较大、回报周期比较长,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归并整理工作,资金需求方面较多,随着新农建设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全面展开。因此,广开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1)建议国家设立村庄整理专项资金,形成长效扶持机制。
  (2)建立地方政府土地整理专项资金,资金可由土地有偿使用收益、耕地占用税留成、农业开发基金、地方政府财政预支等渠道筹集。
  (3)各村庄要立足自身,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宅基地有偿使用、竞价择位等筹资方式。
  (4)善于向其他政府部门“借力”。将土地整理资金与乡村公路、电网、改水改厕等资金集中投入,联合打造一批样板,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从而避免国土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分散投入或规划、重复建设,减轻了村庄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成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