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美学生压力之不同(下)_中美学生对比
 

中美学生压力之不同(下)_中美学生对比

发布时间:2019-08-02 09:47:00 影响了:

2012年7月4日 A31:A31-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薛涌

□薛涌

上篇谈到,我女儿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而这主要是受到外在压力的影响。下面着重分析一下。

我们当初是以“孟母三迁”的精神精心给女儿选了一个顶尖学区。现在回头看,最满意的地方还不在于好学校里优异的教学和师资力量,而是时时刻刻包围着孩子的社会文化气氛。在差的学区,聪明的孩子经常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被讥笑为“老师的宠物”、“书呆子”,不受同伴欢迎。不久前碰到一位中国母亲,她的儿子很聪明,所在的学区虽不突出,但在全美“最聪明”的“大波士顿”地区,也算中上等了。可惜,即使在那里,她儿子只能“装傻”,以求被同伴接受。女儿的学校环境则大为不同。聪明的孩子“社会地位”比较高,更受同伴的尊重。她刚转学过来时也一度受到排挤,但一年后就在同学群体中由边缘进入中心。这当然仰仗她的种种社会技能,但和她功课突出也有密切关系。学业和“社会地位”一旦挂钩,就给了她追求优异的压力。

举例而言。学校的各门课程,都鼓励学生们做项目。这些项目,常常要求学生们自发组成团队集体完成,最后打分也是集体分数。孩子们很快就发现,怎么组织团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比较低的孩子,找个聪明的伙伴,对自己的成绩有决定性意义。这样,女儿因为能给自己的小组带来A,就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她无论在哪个小组,都会扮演领导、组织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大。许多后进生,习惯于把一切都交给几个领头的孩子,自己跟着白拿A。女儿则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这样,即使大家同在一个学校,有的孩子功课在放学前就基本完成,回家主要是玩;女儿则夜以继日地忙这忙那。这也是她人气越来越高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聪明的孩子之间也形成了区别。比如,有的中国家长过分强调分数,孩子虽然也是优等生,但不合群,很难相处。当这样的孩子领导一个小组时,往往锱铢必较,一方面和后进生过不去:凭什么我干活你跟着拿分?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其他聪明孩子发生冲突。因为大家常常为谁出风头而争执不休。有时,老师不得不找到性情温和的女儿:“另一个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合作了,你能否和其中的一位优等生对换位置?”女儿每次也都不辱使命。让我感到欣慰的,倒不是女儿能够拿A,而是她总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托。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成为领导者首先意味着接受人们的信托。美国高中毕业班的顶尖学生,即毕业致辞人,并不仅仅分数出众,而且也是师生们选出来的,是大家觉得可以信托的人。

许多中国家长可能会觉得,这种小组学习法,太强调集体,太过平均主义,把大家搞得都一样,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发展。中国的应试教育,考的都是孩子的个人能力,讲究的是如何拼掉竞争对手,与谁合作并无关系。高考其实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别人考了高分,就等于你考了低分。人家赢了就等于你输。基于这种高考指挥棒经验的中国家长,对于美国式的集体主义自然会产生误解。从小女的经验看,小组一起做项目,表面上确实是鼓励大家共同进步,都拿一样的成绩。但实际上,后进生习惯于依赖优等生,一切交给人家去做,丧失了锻炼的机会。而优等生则不停地磨练自己,功课繁重,进步也甚快。久而久之,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社会技能,包括组织力和领导力。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不管是微软也好,苹果也好,都不仅仅是盖茨、乔布斯一个人,更是运转优异的企业组织。哪怕是乔布斯这种性情乖张之士,也能笼络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怪不得盖茨说,如果把我们的人才挖走,微软就成了二流公司。

中国的应试教育,以课程为中心,集中考查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全由老师组织。这样,社会技能就较难得到锻炼。而美国一些优秀的学校教育,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镶嵌在学生群体的“社会脉络”之中。孩子们往往知道如何自己组织起来更有效地工作,并通过用功来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外在压力很快也会变成内在动力。

在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教育竞争在所难免。大家越是高喊“减压”,孩子们的压力往往越大。在我看来,一味减压,未免无视现实,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压力的性质及其来源。教育过程比我们传统观念所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应试教育把学习和社会脉络隔离,实际上是对教育的简化。以上介绍,并无意鼓吹“美式教育”的优越。其实,那种逼着孩子“装傻”的教育并不优越,而美国的大部分学区大概都是如此。在发达国家中义务教育相对落后,恰恰是美国的软肋。这需要另文讨论。不过,集中在少数顶尖学区的优异美国教育,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希望我对小女的上述观察的分析,能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些许启发。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