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秦统一的原因:秦国统一的因素
 

秦统一的原因:秦国统一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9-08-05 09:58:42 影响了:

秦统一的原因

历史一班

马中臣

1230040007

秦帝国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可见,秦统一全国的意义之重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秦统一了全国呢? 首先我总结了三点背景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看秦地的地理位置。据《史记·卷六十五·六国年表第三》记载:“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脩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意思是说,秦远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他的东面是黄河的大弯道,黄河先自北向南,然后突然东流。河南边通往秦地的几条通道被山脉所阻,只有很少几个战略要隘可以通行。秦国便在这些屏障的后面为攻打其他国家积聚力量。

有了天然的相对隔绝的自然环境,必定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在当时,秦地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稳定的农业生产也是促成其统一全国的第二个背景原因。据《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记载:“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可见,郑国渠的修建对于秦又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不仅使秦地变成沃野千里、岁无凶年,而且保证了秦地的粮食生产,为以后的军事行动做了准备,从而加快了秦的统一进程。

第三个背景原因,则与秦地的民风有关。秦人最早是为周王室养

马的部族,后因时常与边境的夷狄发生冲突,积累了大量的军事战斗经验。秦人崇尚阳刚武德,以武王为例,据《史记·本纪第五》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这足以说明秦人自上而下都是好斗勇武之辈,这也是秦军后来成为对手眼中的虎狼之师的一个原因。

以上便是秦统一六国的三个背景原因,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地势,充沛丰盈的后勤粮食保障,剽悍刚毅的朴实民风可以说是秦统一六国的先决条件。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商鞅变法。

这件事发生在秦孝公在位(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期间。商鞅在取得秦孝公信任后,从公元前359年起的20年中,不顾某些人的激烈反对,进行了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就是在这个时期,秦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关于商鞅变法,《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是这样写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虽然仅有这一段文字,但从中不难分析出商鞅变法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法律。

连坐。商鞅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讳强大”。维护赏罚,鼓

励善行,遏制坏事。连坐,强调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商鞅试图家庭团结的纽带,规定了“分家”、“倍赋”的禁令。

奖励。商鞅设置了分等级授予荣誉爵位。而且,爵位不世袭。通过论功行赏,这个制度是削弱传统贵族的权利和降低其威信的一种方式。

二.经济政策。

商鞅变法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几率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出于这样的考虑,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靠满足现状和定居的农民的劳动和不受追逐利润的商人和手工业生产者的活动干扰的静态的农业社会。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反对死人经商活动的措施一直有力的阻止了工商业者在以后的中国社会中取得支配地位。此外,商鞅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强大的军事力量。

商鞅死后,其留下的法律并没有被废除,在公元前325年,秦惠公称王,随后,各大诸侯国的统治者也相继称王,这标志着张国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秦国凭借变法所形成的“秦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外战”的民风,秦军也在一次次的兼并战争中变成了“虎狼之师”。秦先于公元前316年从楚夺取蜀地,紧接着夺取巴地,从而保证了秦侧翼的安全。与此同时,秦采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以连横、合纵的方式不断地使六国相互削弱。直到秦王嬴政时,采用“各个击破、先易后难”的战略进行了这次伟大的统一战争:

灭韩。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遂在韩地设

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灭赵。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 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拾好残部自立为代王。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俘代王嘉。

灭燕。前228年,秦军破赵以后,王翦屯军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攻打燕国。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准备以献督亢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于期的首级之名刺杀秦王,幻想造成秦国混乱,以解被灭亡的危险,结果阴谋败露,荆轲被杀。 前226年,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后燕王喜杀太子丹,将其头献秦。 前222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灭魏。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兵出关中,攻占了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秦在魏国地区设立砀郡。

灭楚。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

败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 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城下。 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楚国南部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原越国王族后裔。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齐秦国重金收买了齐丞相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

这多亏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据《战国策·卷三·秦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秦统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那就是任用人才的决心。早期秦只是民风剽悍勇武,但文化上比较落后。所以在历代统治者看来,人才都是对于秦极为重要的。用人不疑,包括商鞅、郑国、张仪、苏秦、吕不韦、李斯等都是为秦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才,当然,秦最不缺少的就是军事人才。

最后一个原因,秦的统治者大都比较长寿,虽然长寿并不意味着能干,但这却能保证政策措施的长效运行,为其提供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至此,综上所述,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便可知其一二。

文中观点参考《剑桥中国秦汉史》。

史料参考:《史记》、《战国策》、《秦史稿》(林剑鸣 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