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云冈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云冈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0:25 影响了:

  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大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世界品牌的云冈石窟更能突显大同的历史地位和声誉。所以,大同本土文化的研究,应不断构建“大云冈”与“小云冈”的理念。“小云冈”代表狭义,专指云冈石窟:“大云冈”代表广义,即大同地方特色优秀文化。前者是点,后者是面,点面结合,共同构成“云冈文化”,进行“突出云冈文化彰显地方特色”的追求。
  
  一、云冈文化的结构形式及文化精神
  
  云冈文化是指以大同市及周边县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大同作为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给我们留下了浓郁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诸多历史遗存。千百年前,拥有堪与煤炭资源相媲美的文化资源――众多的名胜古迹:北魏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和悬空寺、中国仅存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始建于唐的善化寺、明建九龙壁、从战国开始逐渐修筑的长城等:精巧多样的民间工艺:铜火锅、剪纸、煤矸石雕等:丰富的地方戏剧:号称“天下独一团”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儿”、“罗罗腔”等。同时,这里又是民族融合的沃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贸易、相互联姻、创造财富。形成了大同灿烂的古代文明。整个云冈文化或因天然的地理而成,或在迁徙中传承,或在自然的本土中孕育,或在战争中反思,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似乎各自独立,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又彼此渗透,形成了一个交织的网状结构。这一切饱经岁月风霜的淘洗沉淀,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成了中华多元文化的重要符号。
  从历史到今天,云冈文化的基本价值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有所作为的人生观、共存共处的和谐观、怡情养性的审美观、团结奋进的追求观、接纳包容的开放观。
  大同在战国初年己发展成为军事重镇,先后隶属于代郡和雁门郡,后赵武灵王变法图强,开拓疆域后归赵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继设雁门郡,秦始皇将北部长城连为一体,作为北部的防守重镇,始设平城于此,是为大同建城之始。北魏兴起后,于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鲜卑族首领拓跋硅将国都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迁到平城,作为北魏政权的都城达96年之久。后唐代将其置为前哨阵地,辽金相继把此定为西京,继续营建与扩建。明朝建立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防止北元势力南下,开始大规模修筑北部长城,并置大同镇于此。综观这历史的变迁,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社会环境,表面上体现为政治权力的强势,深层内蕴却是云冈文化开始就培育出一种有所作为、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的人生追求。《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云冈石窟更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鲜卑民族本源上崇尚狼图腾,具有游牧精神和性格,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具有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以在中国历史西周以后,开创了第一个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强悍有作为的朝代,征服石头进行开凿创造文明也就成为自然。云冈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我国早期石刻艺术的突出代表,200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8月荣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作为“北方锁钥”的大同,在历经血腥的战争中,深切地体现到了共存共处的重要。同时大同自古气候比较恶劣。面对艰难的自然生存环境,于是形成了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存观。《礼记》提出了“和政、和气、和天地、和四时”的概念。马克思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北岳恒山是北方道教的中心,悬空寺有国内仅存的三教殿,集儒家、释家、道家鼻祖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于一殿。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这与大同古代多民族融合有着直接的关系。民族的多元造就了文化的多元,表现在宗教方面就是相互的借鉴、渗透和共融。现代民间工艺“煤矸石雕”是充分利用废煤而进行的创造。煤雕是大同原创的工艺美术品。原料采自地下300米矿井,1.4亿年前侏罗纪煤矸石,是煤矿开采出来而不能用于燃烧的废煤。大同民间艺人废物利用继承了北魏鲜卑人雕刻云冈大佛的精粹,赋予其千姿百态的形象,一种超自然的艺术生命力卓然显现。既保持了大自然的清新,又开拓丰富了煤文化。这是云冈文化精神的现代传承。
  荒土飞沙、严冬寒雪的自然环境和刀兵相见的战争环境,一方面养成了大同人粗犷开朗豪爽热情刚健苍劲的性格,同时也必然唤起了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云冈文化热情的美、纯朴的美、本土的美。
  大同铜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最著名的可谓铜火锅,产生于元初。铜火锅将锅与火融为一体,是抗寒取暖的极好工具。而且外部有多种图案的雕塑花样,让人们在热腾腾的用食中。得到美的享受。据《中国实业志》载。“大同铜器从明清以来就已出名。以铜锅著称,蜚声化北,已非一日。”1973年8月,蓬皮杜来访大同,陪同来访的周恩来总理以“九龙奋月”的特制铜火锅为国礼。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庆祝建馆30周年大庆时,就以大同仿古铜镜赠送中外贵宾。
  广灵县素有“剪纸之乡”的称号,体现了北国粗犷豪放纯朴的风格。说是剪纸,实是以刀刻纸,主要手法分阳刻和阴刻,种类尤以戏曲脸谱为特色。剪纸艺术融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产品由传统装饰品发展为时尚的工艺礼品。世人瞩目的“200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邀请函》采用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的以平遥古城为主景,传统的吊钱剪纸形式、中英文点缀的大型剪纸,受到中外策展人和嘉宾的一致好评。
  云冈石窟更是一种美的艺术的创造,表现为布局设计艺术、造像艺术、服装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装饰艺术、建筑艺术等,从造型美、结构美,色彩美“三美一体”,显示了力与柔、动与静、真与虚、传统与时代融合的美学特点。
  云冈文化中体现着浓郁的龙文化。大同有“龙壁之城”的美誉,琉璃九龙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龙壁,还有五龙壁、三龙壁、一龙壁,个个造型生动逼真。独特的文化孕育了木雕工艺的“龙”的传人,系列龙壁木雕在本土工艺师们的手中诞生,堪称大同民间艺术之一绝。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一个图章、一个徽记,体现为团结凝聚的力量、造福人类的精神、腾飞振起的象征,表现为一种弘扬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纵观大同的历史,游历各种名胜,观赏龙壁,正是龙文化的精神体现和传承。
  从古到今,云冈文化的主调是开放包容的,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弘扬,也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云冈石窟形成了独特的“云冈风格”:即由北魏各族工匠借鉴印度雕刻艺术,又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多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的新的创造。孝文帝拓拔宏在建都近96年时决定 迁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云冈文化走向中原文化进行传播交融的体现。这种理念在今天关于文化品牌的树立上尤其如此。
  
  二、云冈文化品牌的树立
  
  开放的理念既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也体现在以教化的手段弘扬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资源,其所具有的教化、激励和导向功能,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其动力的源泉所在。民族文化品牌承载着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增进了社会财富。
  
  1.开放的意识,国际的视野
  以一种开放的意识,把文化品牌拿到国际大背景下去比照、去审视,用国际视野推进文化品牌的发展,这是云冈文化发展的更高追求。大同人以“大云冈”为理念,从2000年开始,每年以“古都・石窟・名城,大同・世界・大同”的主题举行“中国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宣传口号是“绿色文明、走进古城、感受大同”。推出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为名牌产品的旅游项目,同时开启大同旅游新节目:大同煤矿采风游、民俗风情游、边墙长城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独特的石窟文化、长城文化、龙壁文化、工艺文化、戏曲文化、寺庙文化等,让中外观光者感受到了大同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塞外风情,感受到了当年中原和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边塞气息。
  2007年8月22日,广灵县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展”和“国际剪纸艺术高级论坛”,建成了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剪纸博物馆,展示了国内外不同时代和不同流派的剪纸作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剪纸爱好者和研究剪纸的专家,开拓了剪纸服装、剪纸影视、剪纸产业多种文化。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中外剪纸精品》、《中国民俗剪纸史》三部作品,涉及到民间剪纸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文艺学、戏曲学、教育学、哲学、美学、造型学、环保学等多种学科,站在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民间剪纸艺术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方法。这是以往任何时代的剪纸都不可企及的,也必然促进和引导剪纸艺术向更高品位的提升和多元文化的开拓。
  2007年10月11日,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在大同隆重开幕,这是由国家民委文宣司、文化部社图司、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和大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旨在进一步鼓励少数民族题材剧目创作,促进少数民族戏剧事业全面发展。其中大理白剧、青海藏剧、浙江婺剧等多个剧种都是此次汇演的热门剧种。在戏曲交流中,大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耍孩儿”登台演出,展示了本土剧种的特色。弘扬了大同的戏曲文化。
  
  2.本土文化意识的树立
  以开放的意识把大同推向世界的同时,让当地人了解大同,树立本土文化意识,认识文化品牌。这也是云冈文化品牌树立的明智举措。2007年1月26日,由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日报社、大同新闻网等主办进行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的全民评选活动,先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首先经专家评委会投票选出16个候选名片,之后刊登在《大同日报》和大同新闻网,由大同市民投票选举。最终选出了“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及悬空寺、大同煤、冯太后、耍孩儿、魏都平城、华严寺及九龙壁、大同数来宝、御河生态园、云冈・恒山旅游节”为“城市十大名片”。这一活动实质上是一次大同城市魅力的盘点,把大同惟一的又最能代表大同特点,最具生命力,体现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同品牌和亮点突显了出来,集大同历史、文化、人物、生态、物产、地标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云冈文化的精神品格。这十大名片对外传播必将提高大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尤其是一个全民参与、了解、支持、关注云冈文化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大同市民对本土文化的热情,激发了爱心,体现了一种“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追求。
  总之,研究云冈文化,无论是历史的遗存还是现代的开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自然共存、与社会共处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具有启发作用:在艰难中敢于创造有所作为的精神,对于培养人的乐观主义、创新思维的主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开放包容就是一种对外来文明成果的接纳与融会,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这与现代社会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相通的;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一种陶冶情性、净化心灵的精神鼓舞,是身心和谐追求,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团结奋进为人造福的龙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秉承的原则,更是现代文化建设的博大境界。
  
  三、“云冈文化”发展的思考
  
  1.提高学术研究的系统性和学理性
  研究文化的目的是发展文化,从现代的思维讲,应该坚持“非经营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统一。非经营性文化是指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域外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经营性文化则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
  进行“非经营性文化”建设,学术研究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云冈文化,就目前学术研究的态势看,许多文化的研究处于空白或仅是一些陈述介绍性的文字。以至把其纳入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进行研究更显不足。其学术视野和理论分析的学理性还有待加强,系统性还需要大力完善。这样才能把文化真正建设起来。为当地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2.个体发展与组织力量相结合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一个文化资源形成的时候,应避免自身孤军奋战的现象,以人员的合作、组织的建立保护、支持其发展,单打独斗难成规模。旅游节、剪纸节的成功举办,其效益的产生,其影响的力量都给其他云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如何继续做大,加以扩展?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市级文化品牌创新指导中心,向文化企业提供一切与文化品牌相关的政策、经济、市场等信息。应该邀集有关部门进行相关设计。包括投资、人才、创意、管理等,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快速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整合文化资源,创造新的文化品牌
  2004年,岳阳汇泽文化广场、云南《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岳阳汇泽文化广场有5大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米,总投资9.1亿。为将存量资产视为负担的文化系统及畴地提供了一个“文化突围”的典型个案。歌舞《丽水金沙》是由深圳市能量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自2002年5月1日公演以来,长盛不衰。
  大同的石窟、龙壁、寺庙、戏曲、工艺、民俗是我们的家珍,但如许家珍的现状是“各自为战”独放异彩,如何组合起来成为上述两者般的力作。这是云冈文化建设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政府扶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支撑、旅游推动的岳阳模式、云南模式,给了我们良好的借鉴。
  目前,首先应该借鉴“云南模式”,创造充分体现塞北大同多民族融合的风格:热情、粗犷、豪爽,体现一种阳刚之美的“云冈”文艺品牌。以一台文艺节目。成为透视云冈文化的窗口,让匆匆的中外游客在短暂和相对的时空中更深地了解大同丰灿的文化,留下美好的记忆。成为宣传大同的活广告。从特殊性而言,来大同旅游,尤其是南方的游客,平时看惯了山清水秀的阴柔之美,看惯了江南文艺的轻歌曼舞,更有一种领略塞北黄土风沙、强劲有力的阳刚之气的欲求。大同文艺表演的粗犷之风,豪爽之气正与这种心理相吻合。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把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是“非经营性文化”建设与“经营性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是一条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路径。
  
  责任编辑 陆 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