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谈楹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谈楹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6:48 影响了:

  楹联文化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中独有的文学体裁,它对社会的影响与其他传统文化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形成了自身的鲜明个性,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楹联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楹联具有强烈的亲和作用
  楹联这簇中华文化的奇葩,是各种文学中最具群众性的文学,具有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的效果。楹联的种类多样,如胜迹联、厅堂联、警世联、婚寿联、哀挽联、谐趣联、嵌名联、姓名联、春联等,它说的是群众的话,讲的是群众的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离人们最近,影响也最深。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联。周汝昌先生说:“我们过年过节贴对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列举各种文学形式,有哪一种能像楹联这样掀起全民性文艺活动、打造文学的“嘉年华”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楹联至少每年有一个月的“亲民期”,在浓浓的春意中,大家都贴起红红火火的对联,纳祥祈福,共迎丰年。楹联的群众性、大众化在此可见一斑。
  2003年3月18日,新上任的温家宝总理面对众多的中外记者引用林则徐诗句中的一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顿时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此地引用此联,既生动地展现了温家宝同志“亲民总理”的形象,深刻反映了温总理为国为民而决心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高尚人格,又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感,增强了人们对新上任总理的信任和信心。这是把楹联的亲和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典型范例。
  
  楹联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楹联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文字精练、语言优美,它浓缩度高、概括力强,能够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它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时可用,到处可用,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写联,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用联。这就决定着它辐射范围之广、渗透能力之强,为许多文学形式所不可比拟。
  楹联在当代的影响,或者说楹联的辐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上世纪70年代末的几年准备,1984年成立了中国楹联学会。从此,楹联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局面,其发展速度和辐射范围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近20多年来,人们对楹联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充分,运用楹联打造自身品牌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将楹联文化与本职职能结合起来的意识越来越自觉。涌现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征联活动层出不穷,一些高水平的获奖联作目不暇接。如山西运城“审计杯”获奖联:“审者无私,脚下廉风肩上任;计之有法,胸间正气掌中财。”把审计者所应有的品质、所肩负的任务、所依据的准绳表述得令人叹为观止。再如山东“税收与小康杯”获奖联:“收亦凭法,支亦凭法,稽征者都当宣传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也是受益人。”把税收的依据、目的概括得十分到位。还如湖北荆门“廉政杯”获奖联:“执政无私,高扬正气歌,降腐还凭三尺剑;兴邦有道,喜谱清风曲,崇廉不负万民心。”把除腐用重典、倡廉得民心的愿望一展无余。如此高质量的为各个方面服务的楹联作品不胜枚举。
  纵观今日楹联的辐射范围,不仅走进了工厂、社区、乡村、学校、军营,走进了党政机关,走进了各行各业,而且走进了中央新闻媒体,走进了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联以载道,联可育人。诗言志,联亦言志;诗为心声,联亦为心声。一副好的楹联,就是一个警句,就是一个格言,就是一个哲理,就是一篇檄文,就是一个闪光的座右铭。这是因为凡是佳联妙句,一定蕴含丰富而深刻、积极而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吸引人、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毫不夸张地说,一副好的楹联,它的教化和导向作用可以跨越时空,甚至可以跨越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赢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睐、崇敬和向往,并以此作为个人的人生哲学和前进动力。时间和历史证明:一副好的楹联可能胜过一部好的教科书。
  人们正是看到了楹联这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所以千百年来利用楹联的文学形式点亮了一串串人生的指路明灯,创作了一批批惩恶扬善、警世规人、催人向上的优秀作品。“要立业须早立志,欲成才应先成人。”这副挂在某中学教室的对联,对青年学子来说,无疑是人生起步的导向标。徐特立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这是对人的引导,也是对人的规劝。大教育家陶行知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实际上是为人、为官的明镜。如此等等,都说明楹联的导向作用是实实在在的,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
  去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这正是当前楹联工作要着重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楹联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大有文章可做。我们楹联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征集和整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楹联作品,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生动教材。
  
  楹联具有独特的承递作用
  作为世界独有的文学体裁,楹联蕴含并承递着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基因,楹联是汉语汉字的文学结晶。只要汉语存在、汉字存在,楹联就会存在,楹联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会存在,楹联的承递作用也必然存在。
  先从时间上说,以对偶、对仗为本质特征的楹联文化一经产生就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辉煌。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楹联组织如雨后春笋,楹联创作日益繁荣,楹联的社会作用不断扩大。可以说,楹联的发展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好。这充分显示了楹联承递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真是“两行文字传千古,一簇联花利亿民”。
  再从空间上说,华人走到哪里,楹联就带到哪里;准确地说,是中华文化影响到哪里,楹联就根植于哪里。有文章介绍,楹联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嵯峨天皇视为文学瑰宝而学之践之,亲题《河阳馆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对联艺术在日本生根开花,仅东京万福寺就有楹联50余副。这足以证明楹联在国外影响力的非凡。美国旧金山天使岛碑联:“别井离乡,飘流羁木屋;开天辟地,创业在金山。”把华人羁旅异域创业艰辛而思念故国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马来西亚怡保兴安会馆联:“兴吾业,乐吾群,敬吾桑梓;安此居,习此俗,爱此河山。”高度概括了旅居海外的华人入乡随俗、不忘根本、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异域乐业安居的心态。此外,韩国、越南、泰国、英国、秘鲁、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国也都有楹联。在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华人走向世界,华文走向世界,楹联也必将承载起传递中华文萃的使命,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推动楹联走向世界的进程。
  文化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楹联文化所承递的,其实质就是承递中华民族之魂,承递中华民族之根。方块字,汉语联,千秋共律;民族魂,文化魄,一脉相承。
  
  楹联具有快捷的时效作用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楹联是最轻便、最快捷、最灵活的文学体裁。
  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因时制联。如湖北电台21届春联大奖赛有一副联:“一宵分二纪,三步跨双千。”虽然只是五言联,但含义十分丰富,既道出了由20世纪向21世纪的突变,又涵括着自公元纪年以来由第二个千年向第三个千年的飞跃,还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嵌入联中。这副联的“时”具有惟一性。二是因地制联。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那些对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的联文,都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各自独有的特点,看了联文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绝不会使人产生歧义。“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出句为福建,对句为台湾,十分准确,而且“两岸一家”的情感非常浓烈。三是因人制联。2004年非典肆虐期间,白衣战士赵新颜、刘雪梅这对恋人推迟婚期,为祝贺他俩战胜非典后的喜事,北京有一副联:“红锦杏林园里凤,新颜梅蕊雪前香。”巧妙将二人的名字、职业以及祝福都一并嵌入联中,使联文只能属于这对新人。四是因事制联。湖北第27届春联大奖赛有一副联:“神舟六号飞天,月亮招手;铁路一条入藏,珠峰点头。”一副对联,两件大事,时效作用之强,令人钦佩。五是因景制联。去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再访大陆,在游览武夷山时当场书写一联:“山上看水水如玉,水中观山山似屏。”把他当时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地用对联表现出来。六是因业制联。如一副鞋店联:“依我绝尘奔富路,为君护足步青云。”这么好的鞋,怎不人见人爱!
  由此可见,楹联可以根据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对象,非常快捷地写出个性化的作品,适应多样化的需要。当然,也应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做到“短而精,平而妙,快而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楹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时效作用。
  
  楹联具有多方的整合作用
  楹联不是孤立的艺术,也不是自我封闭的艺术,而是开放的艺术,是同许多艺术相关联的艺术。因为楹联是语言文字艺术,所以凡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艺术品种,都可以与楹联攀上亲戚,或者说,楹联与一切语言文字艺术都有关联性。通过这些关联性,楹联可以发挥整合作用,有的是起酵母粉的作用,有的是起催化剂的作用,有的是起调味品的作用。
  楹联可以融于书画、雕刻、小说、戏剧、曲艺、诗词、新闻、印刷、广告、旅游、网络以及单位和家庭。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非常强调楹联的整合作用。他说,抓楹联可以带动书法,抓楹联可以带动绘画。凡是有楹联介入的地方,都会带来新的气息和新的活力。
  经济越是发展,文化的作用就越是重要。没有经济的文化,就是没有基础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经济,就是没有灵魂的经济。在经济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楹联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枝,所以更应该发挥自身的整合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企业界为了加快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曾提出“借鸡下蛋”、“借船出海”,我们何不来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在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下,同其他一切姊妹艺术一起形成合力,组成统一战线,把楹联文化做强、做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