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艺术符号与戏剧服装设计] 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大全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艺术符号与戏剧服装设计] 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18-12-26 04:42:19 影响了: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符号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是情感的符号。”而艺术作品,则是借助艺术符号将情感转化成为可见、可听、可供观赏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以此观念来看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我认为,服饰即是一种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符号,而对它不同的设计(在此特别是指那些戏剧的服装设计),将是表达不同情感的最好艺术手段之一。本文试图探讨一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符号化及其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很好的保留,至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沿袭已久的生活习惯和艺术活动,而这些艺术活动,又几乎是这些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必然行为,是源于他们本性的自然活动。所以,这种“原生态”的艺术活动,往往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创造性思维,是渗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处处是极具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图腾崇拜、自然风景、民族信仰等,都会通过各种艺术符号呈现出来,其中就包括日常服饰。这些超越语言的表达,一直使我国各民族之间得以互相了解和互相沟通。
  服饰,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肌肤”,当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象征。服饰中的“文化”,既表现在服装的基本款式上,又体现在服装的装饰上。其绚烂的色彩搭配、别致的款型以及多样的图案,特别是那些象征诗情画意的民族故事、民族传统习俗的符号点缀,都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艺术创意天分。如苗族服饰中富有强烈代表性的银冠上就有很多用来象征大自然各类事物的符号,表达出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风调雨顺的向往。而苗家刺绣,更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除了具有美化装饰的意义之外,还兼具其替代文字表达的作用――以叙述性的艺术符号进行组合,将苗家的历史自然融入各类服装与饰物的设计中,尤其是其丰富的颜色,饱满的图案,几乎可以形成一部用图形表达的叙事诗。由于这种传统制衣法代代流传,苗家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也就以如此特殊的形式传至如今。
  苏联美学家卡刚在他的《艺术形态学》一书中指出,艺术是原始人生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劳动创造与艺术创造是并行的。因为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就是通过服饰的艺术符号产生象征意义来构建社会文化的,他们将诗一般的文化叙述穿戴在自己的身上去劳动、去对歌、去舞蹈,这些服饰就如同一部色彩鲜艳、图案别致的民族历史叙述诗浪漫而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是如此丰富、如此鲜活自然。同时,这些美丽、自然而又神秘的、充满了强烈生命意识的、源于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原生态艺术符号,也即成了现代服饰设计的新启示,且越来越成为世界服装设计热捧的时尚设计元素。
  作为综合艺术、整体艺术的戏剧,服饰一直是戏剧表演艺术中极具象征性的艺术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帮助演员塑造形象、烘托舞台整体氛围、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近几年来,舞台服装设计受到更多重视,已逐浙成为舞台演出的看点和评判全剧是否成功的依据之一。
  在舞台上,观众需要通过人物的服饰来感知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命运演变等。所以,一个图案、一个造型、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甚至是一个发饰的变化,都能作为表达人物性格变化、剧情发展和艺术情感的符号。例如京剧中生旦净丑的化妆造型与服装配饰、颜色,都有固定的样式,但京剧戏服的款式,则是主要来源于明代生活服饰,不过经艺术化处理之后,早已脱离了当时生活的自然形态而带上了强烈的虚拟感,所以可以表现任何古代人物,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靠”为例,“靠”即戎服,为武职将官所用,但每一种“靠”都代表一种身份。黑靠表示性格粗犷,气质彪悍,多用于勾黑脸谱的莽将,如张飞,焦赞,而红靠则表示身份地位高或性格正直,如廉颇等。
  如此看来,虽说民族服饰和舞台服装中的艺术符号在内容表现上差异很大,但在特定的人物和剧情上却还是可以相得益彰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观念和审美趣味更趋于多样,于是它们两者目前均呈现出愈加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舞台演出强调服装设计的象征意义,像京剧《大漠昭君》和越剧《孔雀西南飞》等都在服装设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少数民族艺术符号已经普遍流行于舞台服饰中,但经典设计却不多见,很多只是为了达到视觉效果而在服饰上进行符号堆砌,使服装显得沉重而累赘。这种单纯追求服装的表演性而忽略其意义的做法,使舞台服饰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背离。
  我们期待讲求两者协调的戏剧服饰设计法则,更期待能将少数民族服饰的审美性和象征性,与戏剧舞台服饰设计中的艺术符号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创造出更多具有新象征意义的作品,为现代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增加更多的实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