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改中职政治 新课改下的中职英语课堂互动策略
 

新课改中职政治 新课改下的中职英语课堂互动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4 05:04:43 影响了: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然而,在中职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针对现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关于课堂教学互动的原则,寻找了有效实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对策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英语课堂 互动策略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劳动者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更是脑力劳动者。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教育不仅仅是教读教写、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会学习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当今中国的教育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如教育一切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填压和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和个体差异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体系中的燃眉之急,国家教委推行了新的课程改革,按照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一、中职学校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和问题
  中职英语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以及将传递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一转化,主要依赖于对课堂的教材这一知识载体的有效传达和接受。因此要培养适应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就必须从课堂教学这一基础环节抓起。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互动可言,教师剥夺了很多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的过程,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大量死记硬背才把知识吞到肚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接受,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和对美好情感的主动追求。所谓的互动,那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几乎被老师的思维和思路所控制,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的提问而加深对所谓知识的印象,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局限于老师所教。李岚清曾经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耗时低效,各层次的教学简单重复较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到头来还是“聋子、哑巴”居多,难以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在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致力于课改,但教师并没有做到把学习过程完全还给学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综合、概括这些主观能动的认识活动来够建自己的知识,目前中职学校课堂互动的问题众多。主要表现在:
  1.师生互动形式单调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全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边主动形式用的较少,形式也颇为单调,课堂上常是死气沉沉,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也无法让同学相互之间的用英语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课堂内容深度不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活跃,实际上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看到,在某些问题上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显现,都表明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这,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创新和运用散发性思维,整堂课像一条潺潺溪流单向前进,而没有大海般波涛汹涌,潮起潮落。
  3.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作为教师和评价者,在与这些似懂非懂、渴望自主、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少年打交道时,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很重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更为重要。在情感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独立的要求给以尊重、支持和引导,逐级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少数学生因种种原因违法课堂纪律,或者不做作业或者做一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教师通常会对其批评、指责。但如果我们教师处理不当,便会产生师生不良的“互动”,即师生心理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课堂的有效互动。
  二、新课改理念对英语课堂互动的启示
  1.新课程改革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材、教师,是学生在各个孤立的的基础上被动的接受学习,强调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以精讲语法多练句型式的学习为主线。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教材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并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呼唤建立新型的中职课堂关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构建主义理论家提出了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所以在现代教学中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只能有他自己来完成。这其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3.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论
  “教授的证据在学习”(V.Cook,1991.3),许多中外专家提出了一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ness)的论点。程世禄、张国扬(1996:45-48)从ESP课程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个应用语言学的新观点,指明了学习中心论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即学习需要、社会需要、语言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其他因素。他们认为,学习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学习本身就是过程,学习过程理所当然是注重语言学习,重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任何形式的课堂互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课堂互动策略探讨
  中学课堂要达到真正学习语言的效果,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实现教学互动完全可能,因为在课堂里充满了灵气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和拓展了教学智能的教师产生了共鸣和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信息交流和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生动有效的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体”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是外语教学中带有革命性质的变化。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重视,那就是课堂互动教学。怎样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互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新思维。学生在教学中有自由时间去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开展互动教学。可以采取师生对话交流,就所读文章的主题向学生提问,倡导和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的思想交流的情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上的交流,课后的联系,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形式除了讨论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相互问答,采访,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多种形式。
  2.建立课堂互动的组织原则
  (1)学生的需要时互动,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在互动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能看到学生不举手,就厉声斥责。而应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学生困惑时互动,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应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能直接告诉答案,否则会让学生形成“惰性”。(3)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变课堂为艺术乐园。师生互动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不然师生之间必然有一条鸿沟,课堂将成为师生力量相互角逐的场所。因此,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挖掘课堂互动的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沟通行式与人际交往的多向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还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交流,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目前有以下三种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沟通形式(见图1,2,3)。
  图1双向沟通形式。双向沟通形式主要是教师对一个或者几个学生的个别指导,看重的是师生相从,随意性强,难以系统地进行传授。优点是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这种教学形式能从学生个体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独立性为目的,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负责达成自我发展的目的。
  图2多向沟通形式。多向沟通形式可以运用于全班的分组教学,教师和学生保持多向交流。由于师生互相沟通信息,教师收到学生的反馈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指令与做法。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设计组织同学之间的阅读、口语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维方式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去,在讨论各自见解和社会性协商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启发,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图3多级沟通形式。多级沟通形式可运用全班分组教学。这是一种师生交往与学生之间交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促进所有学生双向交流。这种沟通形式将全班划成若干群体组成异质性小组,设计一系列合作教学程序,一小组学习为中介,有助于淡化师生关系中的单向权威性,体现了同质小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构建新型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是英语教学中较为理想的教学形式。
  4.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的教学机智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的预设的教案,基本不去顾及学生的感受。要体现课堂的活力,必须把只关注预设的教案,只关注教师自身怎么教,转变为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想法。教师要能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二度设计”,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动态形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成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了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教师能够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所流露出来的信息,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真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与沟通形式,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效率,弥补单向交流形式中渠道少、效率低的缺点,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到启发,随时得到师生的肯定、提示和评论,从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
  由此而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已不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放眼世界、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的理念,从而真正发挥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生命课堂”,让师生的情感和人格魅力通过课堂活动而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邹燕.英语教学中互动与沟通模式的研究[M].沈阳大学学报,2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