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实施中的评价方式及对策|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实施中的评价方式及对策|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5:45 影响了: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在于方案本身设计得是否合理,更在于实施中的评价方式能否得到落实。评价方式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而且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而其中对待考试的作用态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目前,课程改革已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逐步展开。然而,课程标准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计划和方案,课程改革的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在于方案本身设计得是否合理,更在于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得到落实。有研究表明,大多数课程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并不像方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笔者作为一位小学语文一线教师认为,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改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评价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全面反映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状况,突出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表中数据显示,尽管所占比例不高,部分教师(23%)已从单纯关注分数转向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还有一部分教师(18%)开始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教师关注更多的仍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可以从学生问卷中得到印证,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仍是教师评价学生语文课学习的首要方法和主要依据(81%),其他如学生自评、互评、成长记录袋、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形式所占比例不高,分别为12%、13%、10%、36%。一位教师坦言,如何在试卷上反映情感态度价值观?所有人看重的还是试卷上的分数。看来,形成性评价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2.对教师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评价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表中明显看出,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标准和依据(78%),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评价者多为学校领导,即使偶有民主测评或学生评教也是不公开结果的走过场而已。而且评价结果与利益密切相关,分数和升学率的功能被强化了。访谈时一位管理者说:“不拿分数评比,拿什么评比?”可见,“分数”的尺子仍是他手中唯一的工具。
  3.考试的作用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一种形式,新课程强调要淡化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反馈和调整的作用,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考试,反对的是“一切为了考试转”的应试倾向。笔者在访谈中得知,徐州地区各种校外统考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不仅学年、学期统考,甚至每个单元都统考。表中数据显示,仅有28%的学生认为考试对自己的语文课学习有促进作用;而其余学生则认为考试对自己有负面影响。可见,过频的考试仍为许多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
  二、改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对策
  1.强化地方政府对课程改革的作用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首先都是一个体制和社会的方案。”因此,政府要强化对课改的宣传和物质保障作用,应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逐步消除对新课改的误解,缓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浮躁”心态,让社会明白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是好的基础教育。
  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增强培训效果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计划能否实现,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关键。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当前进一步推进语文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
  3.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动具有统摄和指导作用。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也都囿于旧观念的束缚。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观念的更新问题。要转变观念,必须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通过反思、行动研究使教师不断内化新课程理念,并使新观念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变得经常化、自觉化。
  4.增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1)及时利用新闻素材;
  (2)注意开发综合探究活动;
  (3)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5.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引导和帮助学生摒弃只靠记忆、机械练习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教学实践情境,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在参与中思考、互动,在参与中感悟知识、判断真伪美丑。
  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6.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管理者要改变仅仅把评价作为监督教师工作、控制教学行为、鉴定工作好坏的传统观念,把评价的重心放在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上;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放在评价双方的对话和沟通上。管理者应在实践中寻找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奖惩性教师评价之间的结合点,形成一种既要根据教师工作业绩予以奖惩,也要关注教师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既要发挥教师评价的诊断作用,也要使教师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一套更富有人文性、合理性的标准,去引导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他们能在更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逐步推进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4.
  [2]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鸥.从教育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J].教育研究,2002,(1):57.
  [4]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