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水浒传》中的暴力化倾向]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论《水浒传》中的暴力化倾向]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9:52 影响了:

  《水浒传》作为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小说中描写了一大批英雄好汉的高大形象,他们替天行道,扶危济困,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善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替天行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严重的暴力化倾向。
  
  一.暴力化倾向的表现
  
  小说中的暴力行为俯拾皆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家劫舍,称王称霸的强盗行为
  在梁山泊聚义之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是打家劫舍的强盗,以占山为王,杀人放火为职业。如朱武、陈达、杨春在少华山打家劫舍;李忠、周通在桃花山打家劫舍;王伦、杜千、宋万在梁山泊打家劫舍。施恩是快活林的一霸;揭阳岭上岭下,李俊、李立是一霸;浔阳江上,张横、张顺是一霸等等。他们把持一方,除了反抗压迫之外,同样鱼肉百姓[1]。他们所打劫的都是些过路的,坐船的,住店的,以及村庄里的普通百姓,而真正劫取生辰纲等不义之财的义举,在书中只提过一次。不可否认,老百姓是深受其害的。
  (二)肆意杀人,凶残暴戾的恶劣行径
  在梁山人看来,杀人只不过是一件平常之事。林冲初上梁山入伙,王伦便要他杀一人将头来做“投名状”;三打祝家庄,李逵杀得性起,砍死祝彪之后,将本已投降的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接着,宋公明在攻下祝家庄后准备血洗,幸而石秀劝谏,祝家庄一方百姓才幸免于难,否则,祝家庄就成为祝氏坟场[2]。由此可见,生命在他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的,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漠视。
  对人的生命最狠毒的摧残是对其残忍的杀害。即使对于有罪当诛之人,死后留个全尸也是对生命的极大尊重。但水浒人物对于他们认为该死之人不是开膛破肚,就是挖心掏肝。杨雄对潘巧云所谓的惩罚令人惨不忍睹: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又将这妇人的七事件分开了。杨雄为了兄弟义气将潘巧云残忍地杀害,夫妻之情荡然无存。梁山不仅杀了许多奸恶之人,也杀了许多无辜之人,甚至是小孩。宋江为逼朱仝上梁山煞费苦心,让手下当演员,亲自导演了一幕杀害幼童的惨剧,通过杀害沧州知府的孩子――小衙内,让朱仝无法在官府呆下去,只能随他们上梁山。就这样,被李逵把头劈作两半的小衙内成了他们阴谋的牺牲品!一朵生命之花就这样凋谢。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梁山好汉们的行为真的是纯正义性的替天行道吗?
  (三)吃人现象普遍
  梁山英雄们的暴力行为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有着吃人肉的恶劣行径。其中最为野蛮血腥的,当推李逵替宋江报仇,杀死黄文炳的场面。李逵“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3]。如此野蛮血腥的场面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就连宋江这些头领们也毫不避讳地接受这种吃人的行为,由此可见,吃人的现象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
  
  二.暴力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水浒传》中大量暴力化倾向的出现,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原因
  首先是社会制度的黑暗。作者首先塑造了一大批贪官污吏的丑恶形象,通过揭露他们的罪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揭示出“****”的必然性,也就对为何小说中充满了暴力倾向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正是在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里,人们才不得不奋起反抗,运用暴力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
  其次是法律制度的缺乏人性。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刑法、民法综合,而以刑法为主体。这样的法律制度,其执行体系过于刻板僵化,不仅缺乏人本主义的因素,而且缺乏人道主义的因素,对涉案人施以无情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这必然造成大量冤案,一方面使得民众畏法避法,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已经违法犯罪的人为了不受刑罚执行中的残酷摧残,并求得生存的希望而殊死抵抗。[4]
  (二)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状况和个人经济情况往往是造成暴力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当时社会黑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为了生存下来,拥有一身武力的梁山好汉们不得不采取非法的暴力手段来夺取财物。晁盖一伙为获取巨额财富而抢劫,张青、孙二娘夫妇为了利益而害人命, 李鬼装扮成李逵打劫路人……这些都可以说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引起的。
  (三)文化原因
  个人及环境的文化因素对暴力倾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从个人文化来讲,梁山好汉们大多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老百姓,很少接受教育,几乎没有受到过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他们的观念里也很少有“仁爱”的思想,他们只知道天下有不公之事就要奋起反抗。因此往往意气用事,缺乏理智。此外,从环境的文化因素来讲,中国古代的侠文化流传甚广,这对梁山好汉们暴力行为的产生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四)精神分析学原因
  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精神人格可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指的是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根据“现实原则”对“本我”进行压抑和控制;而“超我”则是道德化、社会化、理想化的“自我”。[5]水浒英雄的暴力倾向是人的本能在社会法律失去了强制约束力,而道德束缚又不具强制性的情况下的充分流露与释放,也是他们“本我”中恶的展现。他们的暴力行为体现了人的本能在与现实冲突中占了上风。
  
  三.暴力化倾向被接受的原因
  
  既然梁山人的行为中充满了血腥与暴力,那麽为什么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爱和崇拜他们呢?这与小说中暴力化倾向的被化解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从艺术构思上来讲
  作者巧妙地将黑暗的客观现实放在小说的开头来写,这就营造了“****”的强烈气氛,那麽梁山好汉的暴力行为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他们的杀戮行为也就被消解了几分。本书第2回已从宏观角度展示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现实。这样的国家,怎能使百姓相信官府、从而安居乐业?又怎能使众多有能力有理想,却无钱无关系,不愿低头同流合污的水浒英雄去建功立业,身任国家要职?于是,一方面,这些有能力有正义感的水浒英雄不再寻求官府的庇护,遇见不平事,决不向官府求助,只依靠个人及兄弟们的一身本事,一腔热血,以暴除暴,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由于这些水浒英雄性气太刚,武艺又相当不错,再加上胆大妄为及过于嫉恶如仇,往往出手稍重,便要了人的性命。
  (二)从主题上来讲
  水浒英雄确实本心出于替天行道,为民除害。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百姓,是良善者,相对于权势、暴力来说,我们经常是弱者。倘若国家官府不再主持正义,而一般的人,又胆小怕事,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我们的利益一旦受到损害,又该求助于何人呢?倘若这时,我们能得遇不求回报,主动帮我们主持正义的水浒英雄出手相助,我们怎能不心存感激,怎能不充满欣喜之情呢?水浒英雄正是以这样的行动,向世人表明正义的存在,使百姓的心中,亦多几分安慰,少几分绝望痛苦吧。于是,水浒英雄以暴除暴的杀戮行径,获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赞赏。
  (三)从情理上讲
  梁山好汉的暴力行为有一大部分是为复仇、泄恨,读者是可以理解的。如林冲剜出陆谦的心肝、将差拨的头割下挑在枪上,是在林冲无辜而又屡遭陷害、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现的行为,就林冲来讲是一种反抗,是复仇的快意。
  (四)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定身份来讲
  《水浒传》中描写的人物毕竟是一群使枪弄棒、好勇斗狠、行侠仗义的江湖豪侠,在他们身上本来就有着一种原始的野性。这里有人们骨子里对所幻想的率性而为、洒脱不羁的原始精神的追求,人们阅读作品时在潜意识里容易谅解这种行为。此外,还有人物塑造的需求,作者描写李逵江州劫法场时的滥杀等,主要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也就是说是为了突出李逵的莽撞。水浒人物的好勇斗狠以及复仇所带来的粗豪,也为作品注入了阳刚之气。
  (五)从水浒英雄的悲惨结局来讲
  水浒英雄虽曾有诸多杀戮,但他们大多数人最后也被他人所杀,且是为国家尽忠而亡,为尽兄弟之情而亡,未死的,结果基本上也都不很好。他们以自己慷慨壮烈的死亡,以自己悲惨的结局,消解了诸多死于水浒英雄手下的无数无辜之人的死亡或对他人进行的过于残酷血腥的杀戮。
  (六)从杀戮行为所附带的审美特质来讲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喜欢水浒英雄的杀戮手段,但他们的杀戮行为偏偏常常附带着一种率性而为、快意恩仇、自由洒脱、慷慨豪迈的精神境界,有一种刚健、勇烈、智慧之美,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但又是我们渴望自由的本性所心仪的,是我们潜意识所渴望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于是只好在文学作品中欣赏这种美。作者将自由洒脱的精神境界和刚健勇烈的智慧之美与杀戮行为捏合在一起,使杀戮行为本身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除恶就是向善”,自然使杀戮的血腥残酷被消解了几分。
  我们说《水浒传》中的暴力化倾向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赋予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民主法制社会,大力宣扬人本主义,暴力化倾向已渐渐受到批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山好汉们的暴力行为中确实有些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那就是这种行为背后的侠义与忠义。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种高贵的品质已经渐渐流失,因此,我们提倡继承和发扬水浒英雄们的这种崇高的精神,唤回灵魂中最真实的一面!
  
  宦妮娟,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