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课改后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课改后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7:16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研究背景从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对2009、2010、2011三个年级共计300名女生进行体育兴趣现状问卷调查,对影响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提高其体育兴趣的策略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实现的结论。
  关键词:高中女生 体育兴趣 现状 对策
  
  笔者近年来发现自己所教班级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呈现总体下滑的趋势,尤其高年级的女生。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虽然高中实行了分班教学或者模块教学,但仍然还存在女同学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抓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但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兴趣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没有兴趣,人的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低效率的。对于学生来说,一旦对某一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内容也显得生动、活泼、有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女同学的比例在高中越来越高,不能有效地抓好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的问题,将会影响班级的其他男同学,最终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恶性循环。不管从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层面,还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层面,还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我们都有必要对其体育学习兴趣进行研究,尤其是阻碍女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和提高其体育学习兴趣程度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对象
  以笔者所在学校(余杭区第二高级中学),2009、2010、2011级在校女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提炼法等。从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入手,从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所有女生中各年级随机抽取100名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问卷情况是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三、结果与分析
  (一) 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
  表1 高中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分类
  调查统计表
  ■
  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00名高中女生中,喜欢上体育课的仅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兴趣一般的三分之一多,不喜欢和厌恶上体育课的约占40%。就喜欢的百分比来看,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喜欢的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即:高一>高二>高三。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所致。
  (二)原因调查
  1.教师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愿意与教师接触的学生为90%,易受教师情绪影响的为87%,受教师行为影响的为59%,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在意的为90%。可见,教师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还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语与行为,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2.教学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由练习非常感兴趣为85%,其次是游戏比赛76%,对新颖有趣的学习方法喜欢程度为84%。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学生对学习压力小、任务轻、形式新颖的教法比较容易产生参与的兴趣。
  3.认知体育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在途经上看体育比赛78%,参加体育活动和互联网97%。从数据分析来看在课余时间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关注程度不大。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没有重视体育学习,不了解或者说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4.教学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羽毛球人数最多为85%,健美操为61%,街舞为47%。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内容运动量少、操作简单,运动特点鲜明,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容易使学生兴奋。
  5.学业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现有的评价标准、方式以及最终成绩的公布不是非常满意,68%人认为其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只有20%对其表示无所谓。这些说明学生的想法非常多,同时也说明学生对公平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
  四、对策措施
  (一)精内容,巧搭配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和中心内容,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程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选内容巧搭配以实现激发作用的最大化,做到有针对性,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草率。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选项和搭配上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因为,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我我们选择与搭配教学内容呢?笔者介绍三种选择与搭配策略供参考。
  1.新旧选择搭配法
  所谓新旧选择搭配法就是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选择一个已经学(练习)过的内容和一个没有学(练习)过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因没有参与兴趣而产生抵触情绪。如,耐久跑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旧的内容,是比较枯燥、单调地,学习压力最大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在练习中女生也特别不喜欢这个项目,经常以各种理由来搪塞。那么我们就可以搭配一个学生比较喜欢或新颖的项目,如街舞等,或者改变旧的教学手段,如,可以采用越野跑、超越跑等,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外公路上进行跑步,并可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安排距离的远近,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高低选择搭配法
  所谓高低选择搭配法也可称之为捆绑式搭配法,是指在选择与搭配教学内容时更加学生对其兴趣的高低程度进行一高一低的搭配方式。此法同上一个方法一样都是根据心理学上的兴趣激发与抑制原理进行操作的,也就是说为了使教师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参与兴趣保持在一个水平而必须采用的均衡做法。笔者常用的搭配组合有:篮球与实心球、篮球与耐久跑、篮球与素质练习、羽毛球和实心球、羽毛球和耐久跑、自主练习与耐久跑、自主练习与素质练习等。
  3.奖罚选择搭配法
  所谓奖赏搭配法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一个主内容,两个副内容,其中副内容分别为奖励内容和惩罚内容,具体哪一个由学生的表现而定。其设计的原理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和尊重需要理论,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惩罚,所以必定会努力参与、认真完成规定任务。虽然有些强迫,但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体验学习兴趣。搭配组合常见的有:实心球,羽毛球和耐久跑;耐久跑,自由练习和仰卧起坐;技巧,街舞和跳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组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项目间的关系问题,不能随意搭配。同时,也要参考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不断改革与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目前教学方法比较多,诸如激励法、比赛法、自主学习法、测验法、多媒体(看录像、看电影)辅助教学法、观摩比赛法等,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实践中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了实践,其结果比较满意。
  1.激励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及时和恰当的激励是提高其参与兴趣的直接动力。所谓激励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引起学生的需要动机,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目标,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方法。由于高中女生的自尊心强,并且比较胆小,一部分学生还有畏难心理,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比较恰当的鼓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帮助。常用的比如精神鼓励、特长鼓励等等,也就是在学生稍有进步就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获得继续参与的动机或者心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时,教师要注意语言准确性,要做到客观、公正、无私。因为,不客观或者过度的鼓励与表扬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自主学习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一定的任务或者练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完全自主地支配学习的过程与时间。因为,以往教学中通常是老师上什么内容,怎么教,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轮流带领做准备活动,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收效很大。为此,笔者继续加大力度,拿出一定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组织。不仅如此,笔者为了端正学生的上课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常规交给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即让学生成为课堂常规的主导者,结果是只要有一个人违反课堂常规,班里的其他人就会一起批评。因此,这种现象也带到了其他的练习当中,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
  3.比赛教学法
  在比赛条件下,按统一的比赛规则和以最大强度来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法。其具有鲜明的竞争性,富于竞争性质,使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比赛往往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争强好胜是年轻人的性格特点,比赛教学法便是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篮球比赛激励法的一般形式有速度竞赛,如运球比快、传球比快等;次数比赛,如投篮比多、传球比多;准确性比赛,如传球比准、投篮比准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时机、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场地器材条件等合理的利用比赛方法,如果运用不合理反而会影响教学、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在一般情况下,两队水平应该接近,是学生在实力均衡和条件相当的条件下竞争,这样的竞争才能激烈而富有情趣。但是在学生技能不太熟练时,则要通过对规则的改变调整等方法使比赛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
  曾有同仁作过调查,得出高中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的前十项条件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容易交往;认真负责;不打骂学生,脾气好;专业水平高;关心爱护学生;严肃;多给一些自由活动时间;严格要求;能够与学生一起活动。这些条件说明了良好的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对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时与学生一起活动,以及找时间与学生聊天,关心她们的身心,让她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因为和学生聊天,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一起讨论则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学生评价的丰富与完善
  评价是对一段时间或者一件事情做完后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评定,当然有其一定的评定标准和评价方式。但是,往往就是这个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不同导致了其评价作用的不同。笔者认为,在激发高中女生体育兴趣上要不断丰富与完善其评价标准、形式和结果的公布方式。目前较流行的评价方式有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无论哪种都必须是针对我们的学生实际,为教学而服务的。笔者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在学习某一内容前首先做的是制定学业评价标准,之后制定有谁来评价,如何评价。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到考核时会心服口服,因为这是自己参与制定的标准。不仅如此,我们还有打破固有的评价思维,比如当学生没有达到及格标准时,鉴于其上课表现或其某方面的突出原因给其特殊的加分或者借分,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论
  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阻止下降的趋势,且年级越高兴趣值越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高中女生的体育兴趣仍然具有广泛性、选择性、深刻性,连续性的特点。但值得欣慰的是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体育兴趣的方法、途径与策略丰富起来,较课改前教师更加具有选择性。
  六、建议
  (一) 深入了解,提高之根本
  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是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 坚定信念,提高之本
  但对其扭转的措施上并不是没有办法,研究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教法的选择与优化、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学生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加以提高,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些更好的策略有待验证和挖掘。因此,我们要坚信高中女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三) 知此知彼,提高之镜
  对自己的研究能力要像照镜子一样,清楚透明,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研究的样本仅限于本校的300名学生,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些方法、策略还需继续加以验证,但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同时,笔者要建议的是对待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要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变化的个体。换句话讲,一种策略是针对一个相当固定的个体而提出的,当个体发生变化时其策略也应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魏晓红.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2).
  [2] 唐进安.大力培养大学生体育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J].文教资料,2007(2).
  [3] 赵宏宇.从培养运动兴趣入手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2).
  [4] 钟波.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 黄春秀,马凌,郭广安. 浅谈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几点体会[J].体育健康识画刊, 2006(1).
  [6] 肖素华.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新视野[J].中国学校体育,2008(3).
  (责编 闫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