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中学美育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中国美育缺失
 

[论中学美育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中国美育缺失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0:18 影响了:

  摘 要 美育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如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实践功能。可是当下中学教育中出现美育缺失的现象,其原因在于社会美育的环境缺失、家庭美育的角色缺失、学校美育的功能缺失及自我美育的心灵缺失。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修养身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注意在实践中发挥美育形态的多样化功能,以弥补美育缺失带来的损害。
  关键词 中学美育 美育功能 美育缺失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50-02
  
  美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很大原因在于美育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功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体来说,美育主要有这几种功能:
  1.认知功能。朱光潜先生在《对待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一文中论述了人类认知的三种类型,实用的、科学的、美学的。美学的观点是对人类认知世界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方式和态度并无直接的功利性可言,而是诉诸于感官,达到一种感性的愉悦,当然心灵的体悟和直觉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少不了的。美育的认知功能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摒弃一切利害关系,将主观意识投身到审美对象中,获得一种诗性的感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教育功能。美育的教育功能不仅包括美术课上的艺术美的技艺传授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还应包括生活美、精神美等道德修养的提升。“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人们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时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获得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也可以推动人们的科学研究,这在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例证。”实际上通过审美训练,人们可以有效地在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方面大显身手,比如美的事物通常与善、真相伴,善和真作为一体两面的品质,没有理由不美。
  3.实践功能。虽然美育强调的是非功利性,但在生活层面上又有着实践价值。比如城市与乡村的建设,有必要一改过去陈旧、落后的面貌,在规划设计中就包含着审美的因素;再说人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审美经验,时尚的流行色因为款式新颖、造型奇特,就很能受到大众的欢迎;一直到个体相貌的美丑,甚至能塑造一个人的命运。凡此种种,美育的实践功能无处不在,或隐或显,或贯穿始终,或发生流变,这背后都有审美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掌控。
  
  一、中学美育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国家教育大纲》中明确地把美育放在与德智体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美育缺失却是当下中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一美育是与真善隔离。在教育实践中,经常碰到说谎的孩子,不排除有善意的因素,但就谎话本身而言,谎言与“真”对立,显然就将与“美”隔绝,因为真是美的质的保证,没有“真”,“美”是虚幻的。而“善”虽属于道德层面,但也是美的内在要求。善的事物不一定美,但不善的事物一定不合内在美的要求。报纸上有一则新闻:一个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不幸患病住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当校长把这一噩耗告诉给学生时,这个老师教了三年的班级的学生非常着急的是他们的物理课谁来上,却没有一个学生询问老师的病情,更无人提出要去看望老师。这种冷漠、自私的心态显然不善,当然也就不会是美的。二是以丑为美。艺术有审丑的论述,审丑是对应审美而出现新词汇。有人把审丑看作是“审美疲劳”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可是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欲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却恰恰相反,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红人的出现、人大苏紫紫所谓的行为艺术,都说明我们处在一个可能被审丑营销的陷阱中,大众青年的欢呼多少带有一种噱头和心理补偿的因素。种种不美的教育现象不时出现,就是在提示我们,美育如果不加重视并贯彻执行,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不仅无法创建美的环境(自然的、社会的),也将缺少健全的审美心灵,其危害程度是堪忧的。
  究其实,当下中学美育的缺失至少存在以下四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社会美育的环境缺失。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和时代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将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明星丑闻、官场黑幕的层层曝光当然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因为大众有着知情权,但对于纯粹的个人隐私还是有必要封杀,不然对青少年的荼毒将贻害不浅。而且丑恶的暴露不仅仅是暴露为止,还要分析其后面的缘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美当然需要在与丑的对比中得以彰显。
  其次是家庭美育的角色缺失。家庭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首当其冲的,它扮演的启蒙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可是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危机,比如家长式的压迫型教育、溺爱型教育至今仍占统治地位,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有资料显示,中国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很好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中国家庭过分重视智育,在意孩子的分数,对德育有所忽略,而美育更在考虑之外了。另外中国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有着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他们连家庭的温暖都很难体会,更别说什么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实际上,我们古代有些重视家庭的审美教育的生动例子,如孟母三迁,在希望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能陶冶人的审美情操,这样才培养出孟子那样杰出的圣人。
  再次是学校美育的功能缺失。学校教育固然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但对于美的鉴赏和分辨能力还是需要重视起来。可是在中学教育的实践中,因为高考制度的因素和利益纠缠,审美教育在多层面上是缺失的。即使是美术专业,教的往往是美术技艺,直接应付的是高考专业考试,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专业内的美育也有缺憾。其实,美术专业,当然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但也不可忽略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是将来成艺术大器的根本保证。
   最后是自我美育的心灵缺失。在我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在于,人有着自己思想和感受世界的心灵,还在于人有着自我反刍的功能,即自我教育。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可是看看周围青年学子们,许多人盲目自大,对外在世界的无知,对自身力量缺乏客观的考量,更缺乏一双慧眼去发现美、践行美,这样的成长注定充满变数,人格焉能完整?其实,美不一定是难的,美在客观独立、外在于人的同时,关键是人能否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体悟美的心灵。
  
  二、中学美育缺失的应对策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中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弥补美育的缺失呢?苏格拉底早就说过“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生根本性的命题。审美作为一种主观认识活动,需要的是对美感受的敏锐感官以及对美充分体悟的健全心灵,而且要保持对美有着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客观的欣赏美、感受美、体悟美,从而达到愉悦感官和心灵的作用。教师的一个职能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修养身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美的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对学生言传身教。“言传”需要纳入到课堂教学秩序中,在包括音体美在内的课堂中,美不仅可以用来开发智力,促进思维,还可以加深对艺术美的理解,像音乐的感染力和想象力,美术的直觉作用,体育的形体美观等等都有潜力可以挖掘。而“身教”则是一种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教师的仪态端庄,举止优雅,语言得体,就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美也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总之,教师应该把美的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美的语言教导人,以美的行为感悟人,以美的环境陶冶人,以美的画面情境及美的上课艺术激发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
  要注意发挥美育形态的多样化功能。在以往的美育实践中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即以艺术或文娱活动取代美育其全部内涵的狭隘的美育观,其实质是对美育工作缺乏科学的目标、缺乏系统思考、缺乏规范管理。真正的美育要把美育纳入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得益彰;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开展美育实践工作,不仅限于音体美的教学中,还应扩展到其他课堂、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限于学校教育教学中,还要渗透到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真正将其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来抓,来落实,这样的美育才会焕发生命力。
  有论者指出,席勒认为理想人格的塑造在于理性和感性的自由完美的融合,“其必由之路是便是审美教育”。而在我看来,美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心灵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美育当然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美育不光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他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他的灵魂,并使他的灵魂变得高尚。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美育书简》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福州师专学校,2000,(2).
  (责任编辑 刘 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