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尺规作图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尺规作图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8:00 影响了:

  【课题】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尺规作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对5种基本作图的内容编排,浅显易懂,对课堂例题及训练题也是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出发而设,以照顾全体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益为主要目标.在课后作业练习题中,也是对5种基本图形作法中稍加组合应用,注重的是基本作图法的理解、技能的掌握以及有条件类型题的作图.这类题学生能直接根椐条件,选择相应作图方法作图,主要目的都是巩固理解5种基本图形,虽然题目类型缺乏灵活性,但这些全是基本知识,是知识的根本点,能为学生作图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的保证.新教材的编写简洁精练,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补充一部分内容,这是新教材的一个特色,是给教师提供的一个弹性空间,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需要的题型,提升学生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尺规作图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只会用5种基本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上,对条件开放和几何推理结合作法探究的复合型作图题,学生存在思维能力欠缺和应用盲点等问题,需要给予弥补.
  
  二、教学设计
  
  1.回顾旧知
  (1)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基本尺规作图?(2)阅读后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多媒体展示每种作图方法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自主式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看书思考、总结是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2.操作演练
  例1:如图1,已知:△ABC,求作:①作BC边的中点D;②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CE=CD;③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F;④作出BC边上的高线AG,垂足为G.(要求学生能回答作图依据.)
  【设计意图:复习5种尺规作图的操作方法,特别是过点作直线的作法是学习的难点,若学生出现作图操作问题,可以在当堂课中给予纠正分析.】
  
  例2 :(1)如图2-1,画出过点P的直线PQ,使PQ∥AB .(2)如图2-2,找出点P,使点P到线段CD两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AOB两边距离相等;并且思考在什么条件下点P不存在.
  教师提问:本题的作法依据及点P不存在的理由,能否用动态的思想去思考点P不存在,应怎样思考?
  【设计意图:(1)过点作平行线,学生平时很少遇到,学生常常采用二块三角板推的方法画平行线,这不合尺规作图原理,这里主要让学生能通过画同位角或内错角的方法画平行线;(2)在尺规作图中,最常用的是画角平分线和画垂线,其中画垂线分为画线段的中垂线和过点画直线的垂线,这里是对这二种作图法的加强,通过讨论点P不存在情况,目的在于适当开阔学生的作图过程中的思维视野.】
  
  3.知识活化,开拓思维
  例3:如图3-1,找出点Q,使点Q到∠AOB两边距离相等,并且PQ⊥OA.变形1:如图3-2,有二条公路AB和CD,因在点C的左边有障碍物,因此公路要在点C处开始转弯与公路AB相接,要求画出圆弧连接二公路且圆弧与二公路是相切;变形2:有二条公路AB和CD,如图3-3,因在点C的左边是障碍物,因此公路要修建一个圆弧使公路AB、CD相接,要求画出圆弧的半径为r,且圆弧与二公路是相切.
  
  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变形1,学生不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很少学生想到延长DC和BA使它们相交,再画角平分线.原因是:学生认为C的左边有障碍物,那么延长线也就不能画了;对于变形2,画二条平行线使它们的距离为定值,也是学生思维的盲点.
  教法选择:采用学生互动,共同探讨作法.
  【设计意图:变形1和变形2只是把图3-1中的角擦去.图3-1类型作图题,学生相当熟练,但对它的变形题,如在解决变形1和变形2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对尺规作图应用不成熟表现,通过本题主要加强学生尺规作图的应用能力和开拓作图思维空间.】
  例4:如图4,公路OA、OB交于点O处,学校门口的道路AB与公路OA、OB分别交于A、B两处,试在AB上建立一所学校C,要使C到OA、OB的距离相等,学校C应建立在线段AB的何处.变形1:若上题中学校C建立在直线AB上.有多少处.变形2:若上图,OA、OB、AB是三条公路,现要建立的学校C,要使它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多少处.
  
  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容易遗漏外角平分线.
  教法选择:同学互动探讨存在点的位置情况.
  【设计意图:变形1和变形2的设立,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角度,从线段AB转化到直线AB无形中要增加思考外角平分线,同时要考虑到二个对顶角外角的平分线是直线,这是学生很容易疏忽和犯错的地方,通过本题加强学生的思维缜密度.】
  4.实践探索,能力提升
  例5: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李平同学看到了工人师傅在木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方法是(如图5):画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连接AC;再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交AC延长线于点D,连接DB.则△ABD就是直角三角形.(1)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2)请利用上述方法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一个锐角为30°.(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学生易出现的问题:用不符合本题题意的作图方法画图.
  教法选择:自主探索作图方法,学生获取作图方法后,可提问学生能否作一个含15°的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从实际现象中探索作图原理的探究题,作图原理是应用等腰三角形原理,思考时需要学生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重点加强作图题的几何原理探讨分析.】
  
  5.归纳小结,梳理所学
  可让学生总结:(1)5种尺规作图法;(2)实际问题要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3)探求作图原理过程中要重视几何原理解释.
  
  三、对尺规作图教学的反思
  
  尺规作图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成为数学领域中独具一格的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未有深入的涉及和研究,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局限于5种尺规作图的理解和操作,随着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尺规作图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几何推理,对目标图形进行作图原理探究、作法探索,这就需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本课设计就是重在于此.省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