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爬沟过崖若等闲】 锡崖沟
 

【爬沟过崖若等闲】 锡崖沟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5:19 影响了:

  什么是坦克的通过性?      坦克和汽车的通过性明显不同。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离开了铺装的公路几乎寸步难行。而坦克是用来打仗的,需要经常在荒山野岭等无路的地面上疾驶,一般的沟沟坎坎难不住它。按照《装甲兵百科全书》上的定义,坦克的越野通过性是指“坦克克服各种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坦克越壕沟,涉水,潜渡,过丛林、起伏地、弹坑、土岭、桥梁、涵洞和限制路的能力,以及通过沙漠、冰雪地、沼泽地、水网稻田地、泥泞路、翻浆路等软路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坦克的通过性,首先要解决“能不能通过”的问题。坡陡路险,方显出英雄本色;沟深林密,更展现铁虎雄姿。
  翻开任何一本坦克说明书或坦克使用指南,都能找到这种坦克的一些通过性参数,如最大爬坡度、越壕宽、过垂直墙、涉水深、潜水深、平均单位压力、车底距地高等。让我们看看坦克在通过各种障碍物时所展现的本事吧!
  
  三种坡度
  
  车辆不可能总在平路上行驶,尤其是坦克,在起伏地或越野行驶时,上坡或下坡更是“家常便饭”。按照坦克的行驶方向,分为上坡、下坡和侧倾坡三种情况。
  上坡
  关于坦克上坡时的受力分析,在本刊2010年第2期《坦克ABC》栏目中已经述及,这里不再赘述。上坡,尤其是爬陡坡,对坦克驾驶员是一个考验。一般说,坦克驾驶员在坦克爬坡前,首先要迅速判断出坡度的大小、长短及坡面的附着情况。如果坡度较陡或路面附着情况不太好容易打滑时,不要贸然爬坡。在坚实土壤的路面上,坦克的最大爬坡度可达30~35度;而在冰雪地上,坦克的最大爬坡度只有10~15度。值得一提的是,坦克驾驶员对坡度的目测值往往偏高,往往能把20度的坡看成为25度左右,一般人更是如此。如果你亲眼看一看坦克试验场专门建造的30度、32度和35度的人工坡道,你一定会惊奇地叫起来:“太陡啦!太惊险啦”!
  上坡驾驶的正确方法是,短而陡的坡道用冲车法;长而陡的坡道,驾驶员要事先对准方向,挂上最低档,加大油门,平稳通过。切记,爬陡坡时尽量不要转向,以防坦克失去控制。万不得已需要修正方向时,也应该以最快的动作、小角度转向。
  爬陡坡时,万一坦克爬不上去往下溜时,要迅速切断动力,以防止发动机“倒爆”。关于发动机“倒爆”方面的知识,本刊以前已多次介绍过。
  下坡 坦克下坡行驶,似乎不存在“能不能通过”的问题。但是,“下山更比上山难”,对于人是如此,对于坦克也是如此。遇到陡下坡时,同样潜伏着危险,用一句行话来说,就是“坦克下坡行驶的稳定性问题”。上图中的三个小图中,分析了坦克的重力对下坡行驶和侧倾坡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当坦克重力的方向在履带着地面之内时,坦克不会翻车;但是,当坦克履带遇到意外的小突起或者驾驶员猛刹车时,坦克的惯性力和坦克的重力的合力移出到履带着地面之外,坦克就会来个“前滚翻”(上图C)。这和骑自行车下大坡时,如果猛刹车或遇上小障碍物时可能会来个“前滚翻”,是一个道理。
  关于下坡反转向的现象,在本刊2010年第3期《坦克ABC》栏目也已经介绍过。
  侧倾坡 坦克在较陡的侧倾坡上行驶时,也有一个稳定性的问题,要防止坦克“侧滚翻”。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重力分力的作用,坦克要向下偏驶,为此,坦克驾驶员要不断地拉一拉操纵杆来修正方向。
  
  壕沟・垂直墙・崖壁
  
  越壕沟、过垂直墙、下崖壁,算得上是“坦克的强项”。坦克的发明,就和一战时期的堑壕、铁丝网有密切关系。坦克视“爬沟过崖若等闲”,那就不是吹的了。
  越壕沟 坦克的越壕宽,一般为坦克履带着地长的1/2左右。当代主战坦克的越壕宽约为2.7~3.2米,汽车就连半米宽的沟沟坎坎也过不去。一战时的过顶履带式坦克,甚至能越过3.5~4米的壕沟,很厉害。
  
  从受力分析来看(见下图),当坦克的重心进入到壕沟内时,坦克就要扎头下沉。在坦克刚要下沉时,坦克的前部履带如能搭到对面的地面,坦克便能顺利通过。防御的一方也很聪明,往往把构筑的防坦克壕的宽度刚刚好大于坦克的越壕宽,使坦克掉下去卡在沟里出不来,就好像“水牛掉井――有劲使不出”。
  不过,坦克一方也不会傻乎乎地往陷阱里跳,坦克乘员自有高招儿。最常用的办法是,坦克车队中有1~2辆坦克驮上几大捆制式管状束材或木材捆,垫到壕沟里后,坦克车队便可以顺利通过。英国坦克兵在一战的康布雷战役中最先用这一招儿,到了海湾战争中,英国的“挑战者”坦克还在用。打仗时,在紧急情况下,甚至不惜将一辆坦克开到壕沟里当“人梯”。这种应急的办法,二战中使用过,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使用过。当有架桥坦克保障时,架设车辙桥,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过垂直墙过垂直墙,也是坦克的“绝活”。现代的主战坦克,可以不太费劲地越过0.8~1.1米高的垂直墙。若是小轿车,甭说是垂直墙,就是稍高一点的马路牙子也是过不去的坎儿。
  过垂直墙时,坦克驾驶员首先要低速抵近垂直墙边缘,以免撞坏诱导轮。随后,驾驶员要加大油门,使坦克前端往上拱。由于坦克前端对垂直墙边缘的压力,使垂直墙对坦克有一个反作用力,即向上的抬起力。在抬起力和牵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坦克履带连挠带爬地驶上垂直墙。当坦克的重心线越过垂直墙边缘开始下沉时,驾驶员要迅速减油,以防摔车。
  下崖壁和过垂直墙正好相反。主要是防止摔车的问题。另一个注意事项是,下崖壁前要把炮塔转向后方,以防止触坏炮管。
  坦克遇到自身不能通过又无法绕过的障碍时,可采取爆破、撞击、借助辅助器材等方法来通过。这正是――有条件要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过。
  
  装甲车的通过性
  
  和坦克相比,装甲车的通过性要稍差一些,但比大卡车、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类要强得多。装甲车的越野行驶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大体上可以讲,履带式的装甲车的越野通过性要优于轮式的装甲车;在轮式装甲车中,8×8或6×6的要优于4×4或4×2轮式装甲车;轮胎直径大者要优于轮胎直径小的。在轮式装甲车中,采用轮胎气压中央调节系统(也称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装甲车,大大提高了在松软地面的通过性。
  二战期间,日本还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三江平原上,用过一种气囊式履带车,日本人称之为“湿地战车”。这种“湿地战车”有宽大的橡胶气囊,使履带式输送车不至于陷入沼泽地中,也算一绝。它解决了沼泽地的通过性问题。但是,这种气囊式履带车拿到普通路面上行驶时很快就磨坏了,根本无法推广。估计这种橡胶气囊的“鞋”,是在进入沼泽地之前临时加上去的。这种“湿地战车”一共只生产了146辆。
  
  车底距地高
  
  和坦克的通过性有密切关系的,还有“车底距地高”这个指标。细心的读者朋友不难发现,坦克和装甲车的车底距地高要比“大公共”、小轿车一类高得多,一般有450~500毫米。这使坦克和装甲车等在通过起伏地、林地和沟沟坎坎等不致“托底”。特别是伐过的林地的树桩,一般有20~30厘米高,坦克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而“大公共”、小轿车一类根本不敢通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