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美国特种部队遗恨山西战俘营]突袭山西战俘营
 

[美国特种部队遗恨山西战俘营]突袭山西战俘营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8:54 影响了:

  世界特种部队作战经实(一)   特种作战部队,通常是指担任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特种作战任务是指破袭敌纵深内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和其它特殊的重要任务,如渗透、袭扰、破坏、侦察、佯攻、强攻、反恐、防暴、维和及拯救等行动,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作战部队相比任务明显不同。该部队具有编制特殊、武器装备特别、任务多样、行动诡秘、作战风险大等显著特点。
  特种部队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一出世,便以雷厉的行动、辉煌的战绩让世人为之震惊。例如,德军利用特种部队乘坐滑翔机,突袭设在山巅之上的监狱,救出墨索里尼,其惊险的一幕让世人对其刮目相看。二战后6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连绵不断的双边冲突和局部战争当中,尤其是在反恐战争中,特种部队都扮演了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角色。
  为适应新军事革命斗争的需要,在未来军事、政治、外交斗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各国军队在发展一般部队的同时,竞相发展自己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已成为各国军队的宠儿。其中,有些国家的特种部队历经诸多武装斗争和战火的考验,并屡建奇功。如美国的“绿色贝雷帽”部队、“海豹”部队;英国的“哥曼德”部队、“特别空勤团”部队;以色列的“野小子”部队;俄罗斯的“阿尔法”部队等,其辉煌的战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为一睹特种部队那神出鬼没、神通广大的风采,再现其一幕幕浴血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本刊特意准备了一道盛宴――世界特种部队作战纪实,以飨读者。
  
  
  计划出笼
  
  20世纪60年代,美国代替法国派兵入侵越南,支持南越伪政府妄图扑灭越共领导的北越政府。美国依仗军事优势,在不断加紧对越南游击队“清剿”、“扫荡”的同时,对北越的空中轰炸也是甚嚣尘上。但出乎其意料的是,北越人民军的抵抗异常激烈,并不断让其付出惨痛的代价,美国倡导的速决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战争,美国在这个大“泥潭”中越陷越深,不但大批的军费打了水漂,而且其伤亡日趋增加,有许多美军成了越军的俘虏,尤其是大批“金贵”的飞行员也成了越军的阶下囚。这对于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是无法容忍的。在美国国内也因此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浪潮。1970年5月8日,由7.5万人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高举反对越战的标语冲到白宫,要求总统出来对话。尼克松总统只好亲临林肯纪念堂,向集会的群众发表讲话,并被迫宣布两项承诺:一是立即进行归还战俘的谈判,二是努力寻找失踪人员。这场危机才被平息下去。
  美国随后展开了外交斡旋。在巴黎举行的谈判中,美国再三要求越方归还战俘,但遭到北越代表的婉言拒绝。越方代表不温不火地说:战俘得到了优厚的人道待遇!但不能马上放人,只有美国从越南全面撤退时才能归还。美国人碰到了“软钉子”,看着政治解决无望,迫使其高层领导铤而走险,考虑使用武力手段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于是,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太平洋总部司令麦凯恩等人被授权开始秘密研究营救战俘的偷袭计划。
  美军通过对北越空中侦察和使用其他情报手段得知如下情况:在北越的战俘主要关押在花炉、杏村、禄村和山西4个战俘营内。花炉监狱位于河内市区,里面各种设施完备,大约关有100名战俘;杏村监狱在河内市北面,大约关有50名左右的战俘;禄村战俘营在河内以西约50千米处,战俘人数不详;山西战俘营在河内以西37千米处,里面关押了约60名战俘。通过分析比较,莱尔德、麦凯恩等人认为偷袭山西战俘营最容易得手。它的地理位置、地物地貌对偷袭十分有利。山西战俘营位于红河东岸,距西北城镇住宅区约1.6千米,周围近处是水网稻田地,地形开阔,便于直升机低空飞行。远处是一环形的低矮山丘,将山西战俘营紧紧环抱其中,而在正西方向,那环状的地带豁然开了一个大口子,好像是专门为直升机进出而设计的。山西战俘营是由一所小学校改建而成的,越方扩建了内部设施,新建了岗楼和围墙,院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操场,是理想的直升机着陆场。院内分成了两个区,一个是关押战俘的区域,一个是越军的居住区,约有45名士兵守卫。在其周围5千米范围内,大约有1.2万人的北越驻军。
  
  更为重要的是,山西战俘营内的战俘曾强烈要求营救。一张山西战俘营的航空照片清晰地表明,战俘营的院子内挂了许多由晾晒的衣服组成的“K”字。因为在美国空军的信号中,“K”字表示“要求营救”。因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利用突击部队乘夜暗偷袭山西战俘营,一举救出战俘。
  初步行动方案有两种:第一方案,从离山西170千米的老挝境内的中央情报局基地,用直升机运送小规模特种部队,这样不需要空中加油即可直接到达目的地;第二方案,从驻泰国的美军打卡里基地用大型直升机运送稍大规模的部队,但距离较远,需要空中加油,而且飞行时间长,容易暴露企图,也易受天气影响。由于太小规模的特种部队难以完成这次营救任务,最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反复讨论,把第二方案作为首选方案。为配合行动,要求海军应同时出动舰艇、飞机从北部湾攻击海防港,以转移北越当局的注意力。整个作战行动要速战速决,力求在越军周围支援部队做出反应之前结束战斗。作战时间应避开强劲的季风,以10月至11月为宜。
  
  缜密准备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把这次营救行动代号定为“象牙海岸”,并任命了2名指挥官:麦纳空军准将担任整个行动的指挥官,西蒙斯陆军上校担任袭击部队的队长。麦纳准将,49岁,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空军特种部队司令官,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越南多次执行过特种作战任务;西蒙斯上校,45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突击队员,曾在菲律宾、老挝等地大显身手,因其精明强干,行动猛、狠、准,人送外号“鳄鱼”。
  麦纳和西蒙斯接令后,立即拟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各种准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根据志愿原则,他们在美空军和陆军中挑选了一批精英分子,以第103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为主组成突击部队(最后共有56名陆军和92名空军人员)来完成此次突袭任务。按照计划共编3个队,即袭击队、警戒队和支援队。袭击队共14人组成,代号“蓝色少年”,由迈道斯上尉指挥,任务是乘直升机在院内着陆,寻找营救战俘;警戒队共有20人组成,代号“红色车轮”,由希德纳中校指挥,在院外着陆,遂行建筑物的拆破和警戒;支援队共有22人组成,代号“绿色暗礁”,西蒙斯上校亲自指挥,乘大型直升机在院外着陆,遂行支援前两队完成任务。
  临战训练选在本土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第三辅助训练场。为了让队员熟悉地形,进行近似实战的训练,他们还模仿山西战俘营建立了一个模拟基地。1970年8月20日,各队的训练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展开。突击部队大部分训练时间是在晚上进行的,整个训练过程相当细致。其训练的科目主要是营救战术、目标识别、武器操作、无线电操作、生存训练、疏散、破障和直升机乘坐等。在地面突击部队进行训练的同时,空中部队也进行了夜间空中加油、夜间编队飞行和投放照明弹等方面的训练,为了提高攻击效果,还进行了直升机悬停攻击战俘营监视塔的演练。参加任务的C-130大型运输机,为了与直升机保持一致的飞行速度,还对其进行了改装,并进行了慢速飞行训练。他们共进行了368架次的飞行,训练时间达1 000多小时。突击部队还进行了多次合成训练,一切按照实战要求进行,不仅进行了“人-机”结合的训练,还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
  
  在物质装备的准备上也相当充分。突击队员除配备了先进的手枪、来福枪外,还配备了便携式无线电发报机、烧毁障碍物的乙炔切割装置、汽油动力式链锯、螺丝切断机、防尘眼镜、夜视眼镜、防护手套、提高射击效果的曳光弹、弹痕标志弹、炸药、反坦克火箭筒、梯子和营救俘虏用的睡衣等。突击队还为营救的战俘专门准备了医疗急救包,其中包括麻醉药、充气夹板和吸入剂,另外还有水桶、橡皮靴以及婴儿食品(防备战俘吃不下固态的食物)等。总之,准备工作用西蒙斯上校的话说:“该想到的全想到了,该准备的全准备了。”
  期间,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和国防部长莱尔德曾多次检查准备工作,对此十分满意。11月12日,突击部队接到了转场的命令。第一批突击队员乘坐C-130运输机从埃格林基地起飞,于11月17日抵达了泰国打卡里空军基地。随后,全体队员乘车被直接送到了住处。直到18日下午2时,麦纳和西蒙斯才对全体队员宣布了计划内容。然而,仍没有讲明目的地和现在的地点。19日凌晨3时,麦纳接到尼克松总统发来的“即使希望渺茫,也得横下一条心,开始行动”的命令。20日,由于天气渐渐变坏,麦纳决定提前一天实施作战(原计划21日实施作战)。20日下午6时,指挥官向袭击队员们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并宣布了解救山西战俘营的详细计划。中央情报局的有关人员向突击队员详细介绍了山西战俘营的有关情况,并向每人发送了一幅小型地图和血型证明书,还教给每个人在地面掉队时要求营救的特别信号。地图是丝织的,正面画着地图,角上缝着一个极小的磁铁,而反面则是注着求救所需要的最简单的老挝语和越语发音的符号。接着,带着复杂心情的队员进行了最后一次装备和用品的检查,并将给家人的照片、信件、现金等随身物品全部整理完毕。晚22点32分,突击队员们乘坐C-130运输机离开了打卡里空军基地,飞往前线的乌隆基地,而后又马不停蹄地换乘了直升机踏上了征程……
  
  暗夜奇兵
  
  11月20日深夜,在淡淡月光的映衬下,突击分队分乘1架HH-3“海王”直升机(最大速度可达267千米/小时,可搭载21名士兵或15副担架)和3架HH-53“海上种马”直升机(最大速度为315千米/小时,可容纳3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24副担架),与2架HH-53备用机一起,在1架HC-130P加油机的引导下(由于C-130运输机临时故障,美军改派HC-130P加油机引导),由西向东,扑向河内。为隐蔽企图,飞行机群全都采取超低空飞行,并关闭了航行灯,实行无线电静默。
  
  一个半小时以后,在泰国的那空拍侬空军基地,由1架C-130运输机、5架A-1攻击机、1架HC-130P加油机(用于空中加油)、10架F-4战斗机(用于截击米格飞机)和5架F-105战斗机(用于压制萨姆系列导弹)组成的支援机群也呼啸升空,向预定地点飞去。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战俘营与外部的联系,阻击增援的越军。
  与此同时,担任佯攻任务的59架A-7、F-8战斗机和支援飞机从游弋在北部湾的“奥里斯坎尼”号、“汉科克”号和“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上也起飞升空,迅速扑向河内以东港口城市海防,乔装“轰炸”该市,以转移越军注意力,吸引越军的防空兵力,掩护突击分队完成任务。
  21日凌晨1时左右,参加偷袭任务的两大机群在老挝上空成功会合后,HC-130P加油机为直升机进行了空中加油。随后,两大机群继续向河内进发。
  1时40分,担任佯攻任务的机群飞临海防上空,在越南防空部队火力以外投下了数以百计的照明弹,造成美军要轰炸的假象。顿时,整个海防被映照得如同白昼,近百里内都可以看见。美军电子干扰机还假戏真做,对越军雷达实施了干扰,这样佯攻就显得更加逼真了。一看这架式,越军的防空部队不敢怠慢,立即组织防空部队进行反击,河内周围机场的飞机也紧急升空,赶赴海防参战。美佯攻机群见好就收,急忙撤离。越军防空部队一通乱打,始终没见美机的踪影,直到事件过后,才回过味来,方知上当受骗。
  正当海防“空战”正酣之际,一群凶悍的鹰隼悄悄向河内以西扑来。凌晨2时17分,机群经过长达3个小时、550千米的低速低空飞行已临近目标区上空。接着,其队形迅速展开。美A-l攻击机率先以150多米的低空接近了目标区域,随时准备攻击出现的目标;担任支援任务的战斗机迅速向周边飞去,准备压制越军地面防空武器和拦截对方的战斗机;1架C-130飞机一直将6架参加突击的直升机引导致离战俘营近6千米的位置。之后,这些直升机按分工向目标扑去。为首的1架C-130爬升到了450米,投放了3颗照明弹,2架备用直升机也投掷了照明弹,整个战俘营一片通明。接着A-l攻击机和另1架C-130飞机(排除故障后赶来参战)使用导弹和炸弹,对战俘营周围的几座桥梁进行了袭击,随着几声巨响,桥梁顿时坍塌,越军增援部队的道路被阻断。
  当袭击分队乘坐的3号HH-3直升机飞临目标区时,变速器发生故障的显示灯突然闪亮起来。这一致命的故障,要是放到平时,必须紧急着陆排障才行。然而,此时机长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硬撑着继续飞行。由于风大,飞机向南偏离了航线。机长借助照明弹耀眼的白光向下瞧了一眼,发现下面有一个类似山西战俘营的建筑物,他马上辨认出这是一所中学(训练中反复强调的),于是急忙向北掉转机头飞去,不一会儿,视野中出现了战俘营特有的标志物――高高耸立的监视塔。机长一阵欣喜,使用机关炮扫射过去,监视塔立即被打得七零八落。直升机在院内强行降落比预想得困难得多。一阵强风吹来差一点把飞机掀翻,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翼片打在树上,一阵噼噼啪啪的巨响声过后,树被削倒了,翼片也被打得粉碎,机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突击队员们被涌撞到一起。袭击队队长迈道斯上尉不顾脑袋的疼痛,一跃而起,抬脚踹开已经受损的舱门,冲出机舱,跳向地面。13名突击队员紧随其后也鱼贯而出,箭一般地向战俘营的主建筑――一幢2层小楼冲去,迈道斯高声喊叫着:“我们是美国人,不要抬头!这是一次救援任务,我们救你们来了。”其他队员也高喊着同样的话,以免战俘在混战中丧生。突击队员分成了数个战斗小组,开始消灭北越的有生力量。
  支援分队乘坐的1号直升机紧随3号机之后,当3号机调头北进时,1号直升机机长并不知道这一情况,错把3号直升机机长曾发现的那所中学当成了战俘营,随后他将直升机降落在战俘营南侧450米的这所中学内。而这所中学现在已变成了越军的一座临时营房,支援队员对此却全然不知。西蒙斯上校率领队员下机后发现围墙上并没有铁丝网(战前训练时模拟的战俘营带有铁丝网),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等冲进院里时,才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头。就在这时,越军士兵突然叫喊着,使用各种武器从建筑物的门窗冲着外面一阵猛扫。支援队进行了还击,双方进行了长达8分钟的激战。在双方对射中,引燃了汽油,学校的建筑物立刻燃起了大火。越军有的被打死,有的被烧死,伤亡惨重。西蒙斯上校终于发现袭错了目标,趁着越军抵抗减弱的空当,急忙召唤人员撤退。借着熊熊大火,西蒙斯在确认一人都不少的情况下登机撤离,迅速向北面战俘营冲去。中学里的越军哇哇地叫着冲出大门,也向战俘营奔去,但立即遭到停留在空中的A-1攻击机的拦阻,一排密集的火箭弹封锁了他们前进的道路。战后美军才知道,驻扎在此中学里的不仅有北越部队,还有苏联人,共被打死100多人。
  紧随1号机之后的2号直升机(乘坐希德纳中校率领的警戒队)要比西蒙斯上校幸运得多。机长发现1号机降错地方后,并没有跟随西蒙斯上校行动,而是立刻掉转机头向北直扑战俘营。等警戒队队员赶来投入战斗时,战俘营的战斗已接近了尾声。此前,由于美军袭击突然,越军还没来得及进行有效抵抗,就被打死10多名,其余则缴械投降。迈道斯上尉率领的袭击队冲进楼房后,把战俘营搜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1个美军战俘,方知扑了个空。希德纳中校率领的警戒队赶来,对重要建筑物予以摧毁。此时,西蒙斯率领的支援队也赶了过来。当听说战俘营是座空营时,西蒙斯上校在无奈之下,带着一丝遗憾,下令撤回。整个战斗过程持续了27分钟。希德纳中校的警戒队在登机前,把几枚烈性定时炸弹安放在战俘营的楼房和撞毁的直升机舱内。突击队员迅速登上3架直升机(袭击队乘坐1架备用机),在机上清点了人数,在确信没有落下一人后,直升机升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全体参战队员都带着失望的心情默默地返回了泰国。
  
  褒贬参半
  
  美军精心策划的这场营救行动,真可谓计划周密,天衣无缝,整个袭击行动也无可挑剔,但遗憾的是此次行动并没有达到营救的目的。此事过去了很久,美国人才知道,原来由于红河上游多年罕见的大暴雨,河水上涨,一直涨到距离山西战俘营西墙只有14米的位置。为安全起见,越南早在7月14日就用汽车把战俘转移至山西东面24千米处的另一个战俘营去了。单从军事行动来看,这次行动从计划的制定、准备到具体实施,得到了美国海军、空军和情报部门的密切配合,突袭行动开展的比较顺利,且自身没有人员伤亡,为实施救援行动积累了经验,对以后的特种空降作战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振奋美军及战俘低落的士气起到巨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功的。但也有人认为行动是失败的。因为,整个救援行动并没有达到营救战俘的根本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能及时获得准确的情报,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