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金戈铁马话沦桑】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话沦桑】金戈铁马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1:21 影响了:

  2008年4月12日上午,细雨霏霏略显春寒。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邀请原国民党黄浦机械化军校杨大昆等几位老先生到校参观,本刊记者也有幸随行,时间虽短感慨良多。   学院指挥管理系主任芦继兵大校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芦主任是河北平山人,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魁梧健壮的身材,声若洪钟掷地有声。学院偌大的停车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车库大门的开启角度也都是整齐划一。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高昂着炮口,仿佛也在欢迎着中国装甲兵的前辈们。
  
  在一辆国产62式轻型坦克跟前,摆着几把软椅,杨大昆、李军挥、詹声谷、洪世年、耿乃光五位老先生――落座。芦主任几句发自肺腑的欢迎之辞,令老先生们刚进入戒备森严高等军事院校所产生的拘谨一扫而空。接着芦继兵大校又简要地介绍了我军装甲兵发展史。
  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建国前夕,我军在战场上共缴获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坦克622辆,投入战斗使用的有410辆。那时的坦克虽然很少,但是在东北剿匪、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进军大西北中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5年,我军共引进苏联坦克和自行火炮达四千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共缴获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各型坦克245辆,可惜由于战场的特殊环境一辆也没弄回来。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缴获了苏联的T-62坦克,在仔细对其研究之后,我们生产出了69式坦克。
  “我有个问题,不知可不可以请教一下芦主任。”年逾九旬的洪世年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您老尽管问,凡是我知道的,在保密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我都可以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芦继兵大校非常爽快地回答。“刚才您讲的我国在T-62的基础上研制出了69式坦克,那我们究竟从苏联坦克上学到了什么先进技术呢?”
  “苏联T-62坦克装一门大威力的115毫米滑膛炮,而当时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还都采用105毫米线膛炮。T-62的115毫米滑膛炮更适宜发射尾翼稳定动能穿甲弹,这种动能弹比化学能破甲弹的威力更大。还有T-62上的红外夜视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对我们的69式坦克试制还是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芦主任,据我所知,我国坦克制造工业是在引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您是否可以谈一点这方面的情况?”记者也没有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抢先发问。“是的。”芦主任笑着回答。
  1956年,我们引进苏联T-54A坦克的全部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生产了我军第一代主战坦克59式坦克,并参加了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阅兵。
  从1979年到1989年,中美两国在武器研发方面有过一些合作。美国人曾向我们推销过他们的坦克,但被我们婉拒了。因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靠买坦克,经济上是吃不消的,而且还要受制于人。不过我们也有选择地引进了他们一些坦克方面的先进技术,如车载VRC-8000电台,灭火抑爆装置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使我们国家坦克、装甲车制造技术,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之后,芦主任又很恳切地说:“今天请各位老前辈参观的都是我军在役的各型主战坦克和架桥、抢修坦克及侦察、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履带式、轮式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等,相当一部分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对各位装甲兵前辈来讲,没有什么保密的,当然这些新装备在建国五十年大庆阅兵上都向世界展示过。各位老先生也可以告诉在台湾和海外的同学、师长和装甲兵同行,欢迎他们回国参观。高性能坦克和装甲车是基础工业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坦克发动机、传动装置、装甲钢、炮管等,没有雄厚的冶金机械工业基础是造不出来的。现代主战坦克的核心火控装置,不是看看就能造出来的。台湾当局总是吹嘘自己如何先进和发达,但时至今日不是连一辆坦克也没造出来吗?台军使用的都是老美淘汰退役的‘洋破烂儿’!这两年仿造外国货做了几辆‘云豹’装甲车,是给阿扁逃跑用的,还吹得神乎其神……”
  “各位老前辈都是历史见证人,是坦克装甲车的‘知识里手’,在您们面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下面就请各位自由参观吧。”芦继兵大校讲完之后,热情地招呼大家。
  老先生们围着坦克、装甲车问这问那,新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真想不到我们也能制造这样好的坦克了。”机校21期毕业的李军挥先生抚摸着99式主战坦克对众人说。“想当年,国民党战车三团装备的都是日本的97式坦克,全重才15吨。后来三团的几十辆97都被解放军缴获了,毛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时检阅的就是这些坦克。这种坦克毛病特别多,1950年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时,我在第一辆坦克上,可等我们开回去的时候,有两辆半道就坏了。油管裂了,修理半天才整了回去。”“是啊,我毕业以后到北平装甲炮兵二营,去接收日本军队在华北的坦克和装甲车。刚去时挺高兴的,可到地方一看,这些‘战利品’大部分都是缺东少西。那时我们做梦都在盼望着能有自己国家制造的坦克啊!”机校5期的杨大昆先生也感慨万端……
  几位老先生在芦主任的陪同下,边看边聊,他广博的现代坦克专业知识,令老人们有些自叹弗如了。
  我国坦克制造教育专业的创始者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耿耀张先生之子耿乃光研究员激动地说:“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冯玉祥将军任命我父亲为少将旅长,但他恳请辞去高官,到英国学习坦克设计制造,冯先生答应了他的要求。当时德、美、法、苏等国都派了很多人去那里留学,而中国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家父在英国学习了4年之后,回国任教。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军政界上层官员说明建立装甲部队的必要性。他以后结识了蒋纬国和徐庭瑶两位将军。在机械化学校,他任战车训练团团长,成绩斐然,实弹打靶30发弹全部命中。但陈诚为了夺取机校大权,将徐庭瑶(机校教育长)和家父调离机校。抗战胜利后,家父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感失望。屡次谢绝蒋纬国的邀请,坚决不去台湾。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率先筹建了车辆工程系(坦克工程),亲自授课达几十年。”
  “是的,1943年我从机校毕业,满心想可以好好为国效力打日本了,但在贵阳我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正是‘前线吃紧,后方紧吃’。一气下之,我就愤然离去,后来他们还通缉我。”今年已经九十高龄的詹声谷先生激奋地说……
  “欢娱时光短”,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分别之时,芦继兵大校庄严地说:“请各位老先生告诉您们海外的亲朋故旧,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永远是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中坚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