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从“夏季脉动2004”联合军演看我国浅水海域安全形势:国晚上喝脉动
 

从“夏季脉动2004”联合军演看我国浅水海域安全形势:国晚上喝脉动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0:12 影响了:

     2004年6月29日至7月27日,美国联合8个国家在夏威夷周边海域举行第19次联合军演,在此次“夏季脉动2004”联合演习中,美国海军要求参演国增加P-3C反潜机的架数,美国海军出动“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与7艘潜艇参与反潜训练,其反潜力量大大多于以前参演规模。为了加强反潜作战,2004年4月8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西海岸的圣迭戈成立了反潜作战司令部,这一新的作战司令部的作战使命包括集成先进的反潜作战网络、建立反潜作战条令、探索作战概念、负责反潜战训练并辅助海军领导人制定反潜战策略,确保美军与盟军安全进出战区,能够在海上形成一道防护网。
  
  “浅海水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浅海水域”一般是指水深在200米以内的海域。目前人类在海洋中各种主要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对海洋的各项开发利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因而成为各国海上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沿着这些海岸线的是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这些区域构成了目前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核心地区,是目前中国国家力量的精华所在地区,但也是中国国家安全中隐患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潜在冲突热点地区。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我国与东亚一些国家的海洋划界尚未确定,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围绕南海问题的争议依然悬而未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向。一方面,东盟一些国家加强了对我国南沙岛礁的“占领”,进行所谓的“经济开发”,构筑建筑物。另一方面,美国已经把南海问题纳入了它的所谓亚太战略,不断以各种隐性手段插手南海事务,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抗十分激烈,而这些冲突的对抗将发生在海洋上。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的四大问题值得关注
  
  当今世界总体形势虽然趋于缓和,但不稳定因素很多。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先后利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断催生新军事变革。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大幅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不少国家群起效尤,新一轮军事变革席卷全球。军事科学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军事装备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这些都给我国的科技强军和国防事业提出了不少崭新的课题。新世纪初,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讲在朝着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但“9・11”事件和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给国际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数。美国强力推行其全球反恐战略,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纷纷调整彼此关系,增强谋略与谋势,使全球地缘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也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变数。
   其一,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已赫然成型。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而这个包围圈还没有完整,还没有到位,还有许多空白点的话,那么,到了伊拉克战争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美日澳三方军事合作迈出实质步伐,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的行动一波接着一波。在南亚,美国通过反恐加大了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掌控力度,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战略影响。目前,美国的军事战略不仅兼顾两洋,还在过去涉足不深的印度洋地区也站稳了脚跟。整体上看,美国的南亚政策基本上是印巴并重。美国与印度的军事合作进展迅猛。同时,美国也把巴基斯坦定位为非北约盟国。在中亚地区,美国加紧投兵布阵,谋求地缘优势。美国借反恐扩大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并渗透到外高加索地区。这种事实上的地缘包围圈足以构成长远而潜在的威慑。
  其二,一些周边国家借反恐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加快扩军备战的步伐。首先,日本冲破重重限制,在军事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上世纪90年代,是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失去的10年”,但也是日本摆脱战后种种束缚,在军事大国道路上收获颇丰的10年。“9・11”事件后,日本以支援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为由,紧锣密鼓地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向海外派兵的突破。日本自卫队第一次走向海外,并主动延长在海外驻扎的时间。日本国会快速通过“有事三法案”,将和平宪法事实上架空。伊拉克战争后,日本积极向战后伊拉克派遣部队,这是二战后日本军队第一次踏上别国领土。在去年3月11日西班牙爆炸案之后,许多国家在向伊拉克派兵问题上有所退缩,日本却变本加厉地增兵。可以说,日本是打着反恐和支持美国的旗号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典型。其次,我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力度,掀起军备采购的新高潮。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也在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掌握两艘德国提供的“209”级潜艇,今后打算从韩国购买至少6艘潜艇;新加坡海军现有瑞典提供的4艘“索尔门”级潜艇;马来西亚准备从法国订购两艘极其先进的“蝎子”级柴电潜艇;泰国也准备外购或租用潜艇,预计到2010年东南亚国家将拥有20多艘常规柴电潜艇。在东亚,数量号称“世界第四”的朝鲜潜艇部队被认为是其抗衡美军的撒手锏,朝鲜可能拥有各型潜艇约92艘,密集部署在日本海和黄海,这对美国海军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慑。另外,美国的老对手俄罗斯在远东依然掌握着30多艘潜艇,且目前还正大力加强潜艇部队建设,研制更加隐蔽、机动速度更快与打击力更强的战略核潜艇与常规潜艇。
  其三,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伊拉克战争后地区形势的演变,事实上给我国周边的稳定带来了新的变数。东南亚地区穆斯林众多,在美国霸权态势的长期刺激下,这一地区穆斯林反美情绪高涨,与一些国家政府的亲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容易引起一些国家局势的动荡。同时,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时现龃龉,传统问题有所反弹。在南亚地区,虽然印巴关系暂时有所缓和,但一些偶然的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导致印巴爆发更大的冲突。在中亚地区,因美国借反恐而渗透该地区,使得该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美国的一些做法甚至导致了一些国家局势的紧张和动荡。我国周边地区最值得关注的是朝核问题。虽然经过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但朝核问题依然没有走出僵局。朝核问题一旦猝发变故,对我国国家安全将造成直接冲击。
   其四,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与国际恐怖组织联系密切,在我国境内从事恐怖暴力活动。另外,周边的跨国犯罪、走私、贩毒、艾滋病等问题也会影响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所有的冲突都将以中国周边的浅水海域为主要的潜在战场:这其中渤海平均水深18米,面积7.7万平方公里;黄海平均水深44米,面积38万平方公里;南海平均水深1200米,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但西沙和南沙群岛均为珊瑚礁岛屿,是南海中的水下浅滩地区,而台湾海峡平均水深为100米左右,台湾东岸也有一个坡度相对平缓的浅水海域。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当危机爆发的时候,中国海军力量作战的主要场所将是中国周边的浅海地区。
  按照目前中国海军“积极防御”和“近海歼敌”的海军战略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将是有效控制第一、二岛链内外。目前,所有与中国有关的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和争端都集中在中国的近海,可以说中国海军是目前中国武装力量中最靠近战争边缘的部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走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道路,快速发展中国海军的装备,充分利用军事革命的成果,形成在局部占绝对优势“杀手锏”作战力量,以局部的技术和兵力优势取得局部的军事胜利,而以威慑性的总体战略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核武器系统)使战局得到控制,是目前中国现实的海军发展路线,也是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