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反恐之路 [拉登之死与世界反恐之路]
 

反恐之路 [拉登之死与世界反恐之路]

发布时间:2019-02-12 04:37:04 影响了:

  北京时间5月2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5月1日深夜)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被美军击毙。此言一出,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全球汇市、股市、商品期货市场闻风而动。恐怕世界上还很少有一个人的死亡会对全球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足见拉登之死的轰动性。拉登之死将对世界反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会对世界各国的安全环境带来新的变数。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世界反恐战争已经取得了彻底胜利,相反,反恐之路仍将任重而道远……
  
  拉登的人生轨迹
  这一次,拉登真的死了,结束了他54岁的人生。
  回看拉登的人生脉络,其中充满了跌宕起伏。他舍弃富裕的舒坦生活不过,却为了“信仰”,宁愿呆在山沟里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出钱又出力地和前苏联、美国等他眼中的强权势力作斗争,直至生命的终结。他策划了多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他策划主谋的“9・11事件”导致近3000名平民丧生,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对国内及国际安全形势的判断,也改变了以往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战略格局。由此,美国称拉登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
  从富商之子到“圣战者”的转变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收集的一些卷宗描绘,本・拉登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本国(沙特阿拉伯)王室关系密切。本・拉登的父亲曾经借1950年代初阿拉伯半岛的第一次石油大开发,成为当地声名显赫的建筑商人。而1957年出生的本・拉登在童年时就与沙特的王子们一起玩耍,并在15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马厩。不过,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的本・拉登,与其他大部分都去西方国家学习或者长期居住的手足同胞不同,其从来没有前往西方接受教育,而是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完成了学业。这一经历被认为与本・拉登后来的极端反西方思想颇有渊源。还在大学期间,本・拉登即与穆斯林兄弟会这样的伊斯兰激进组织来往甚密。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来到阿富汗参加“圣战者”组织,资助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来到这个中亚国家抵抗前苏联入侵,并为他们提供训练经费。很快,本・拉登成为在阿富汗的阿拉伯“圣战者”的领袖。1988年,本・拉登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即基地组织,专门训练“圣战者”。不过,本・拉登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将前苏联入侵者赶出阿富汗,而是要通过暴力手段改造整个伊斯兰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拉登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当时都得到了美国中情局的帮助。美国为在阿富汗抵抗前苏联侵略军的“圣战者”们提供武器弹药和资金援助。可令美国人没想到的是,十多年后,这些美制的武器反过来会被用于击落美军的直升机。
  从捐资人到精神领袖的蜕变
  通常,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被认为是本・拉登个人生涯中颇具转折意味的一年。为防备萨达姆的军队入侵沙特阿拉伯,本・拉登志愿向沙特阿拉伯提供武器和士兵,但沙特阿拉伯拒绝了他的援助,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援军。这下激怒了本・拉登,他以此开始向基地组织提供财政援助用于暴力攻击美国。1992年,一桩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被美国情报人员认为是本・拉登操纵之下的第一桩恐怖袭击。不过,根据埃及记者达尔维希的分析,此时本・拉登尚未进行任何意识形态渗透,而只是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从也门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的金融系统来为基地组织提供后勤支持。到了1994年,本・拉登开始在苏丹建立新的训练营,但此时,苏丹政府正式冻结了拉登的财产并剥夺其公民资格,甚至其家族也在他从也门走私军火事发后对其公开指责。但这些反对意见反而让本・拉登变得更为狂热。1995年的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以及1996年的达兰美国军营爆炸案、1998年的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都被认为与本・拉登有关。1996年本・拉登与塔利班创始人奥马尔的结盟也许是其从“后勤者”角色走向意识形态领袖的重要一步。就在当年,本・拉登发表其反对美国的“圣战宣言”,称“穆斯林对美国的怒火正在燃烧”,并号召要以游击战的形式来对抗美国。1998年,本・拉登更是发布公告,鼓动“对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美国人展开攻击是所有穆斯林的个人义务”。同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造成200多人死亡,美国认为本・拉登参与了策划。
  定格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
  实际上,本・拉登最早进入美国中情局视野时只是沙特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最多也只是一名帮助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捐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得不到关注。本・拉登1996年的“圣战宣言”在美国当局看来就像一场滑稽的小丑表演。这个日后成为联邦调查局头号通缉犯的人,最开始只是一个居住在山洞里的、没有国籍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字军战争中的沙特人。“几乎没有人重视他。他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美国人坚信,现代科技以及自己的理念,一定能防止历史上的那种野蛮场面降临到他们头上。面对这种信心,本・拉登及其追随者的挑衅姿态就显得很荒谬,甚至有些可悲。”《巨塔杀机》的作者劳伦斯・赖特曾在书中如此评论。然而,基地组织绝非阿拉伯的古董,本・拉登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他通过电视或者录像来传递信息,甚至用网络来号召跟随者,显然本・拉登很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扩大自己在伊斯兰极端分子中的影响力。直到1999年,美国政府才公开称,基地组织是一个阴谋杀害美国公民的国际恐怖组织。“9・11事件”之后,本・拉登更是成为美国政府用以判断敌友的一个标准。小布什在当年公开表示:“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是与美国为友还是与恐怖分子为伍。”“9・11”之后的数个星期,本・拉登在录像中首次公开承认对此起袭击事件负责。自那一刻起,本・拉登的个人声望在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中攀上顶峰,而美国则在惊魂未定之后,展开了冷战后最重要的安全战略大调整。
  
  拉登之死对
  世界反恐格局的影响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日深夜就本・拉登被击毙一事作电视演讲时,在白宫外,大批美国民众在欢呼庆祝这一胜利,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几乎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条重磅消息。此消息一出,美元结束连续多日下跌的走势而应声上涨,美元指数一度涨至73以上。以美元计价的原油、黄金和白银等大宗商品和贵金属价格随之下跌。这一系列连环反应,足以说明拉登之死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其消失将对世界反恐形势及反恐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
  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遭重大挫折
  本世纪头10年,拉登一直作为全球恐怖主义的象征性人物而存在。这个符号,既因他策划对美国本土袭击而强化,也因他刻意指向文明冲突而凸现。在这样的恐怖战略中,拉登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恐怖网络,导致全球的非传统安全风险急剧增加,甚至超过了传统安全风险。拉登之死有助于削弱“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势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令全球性的恐怖网络失去协调能力。同时,拉登被美军击毙这一事实对其他恐怖主义分子也起到了很明显的政治威慑作用,意在宣示以后任何恐怖组织胆敢对美国公然发动恐怖袭击,其头目会像拉登一样被穷追不舍。
  虽然不能说拉登之死会使恐怖分子彻底消亡,但是,拉登作为“基地”组织乃至世界恐怖分子的精神领袖,其被击毙对恐怖势力绝对是重磅一击,将会大大削弱恐怖分子之嚣张气焰,恐怖势力将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一种低迷状态。即使再出现拉登式人物,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对于全球的长久安全是有益有利的。在全球反恐与恐怖势力的较量中,天平无疑倾向了正义的一方。虽然“基地”组织声言报复,但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恐怖袭击不断加强防范。因此,在各国加强提高对恐怖袭击防范等级的前提下,基地组织报复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最后效果令人怀疑。
  美国国际影响力获得提升
  拉登之死,首先标志着美国“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调整了战略,派兵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同时,在国内将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到安全领域。尽管美国推翻了塔利班的统治,扶植了新政府,但在美国民众眼里,只有拉登在肉体上被消灭,才能算是反恐战争的告慰。可以说,拉登被击毙不但显示了美国坚定的反恐决心和强大的反恐能力,而且使得美国国际影响力大大提振。奥巴马第一时间宣布拉登被击毙的“正义终于得到伸张”演讲中最牛的一句话是:“今天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拉登之死是全球反恐战争的胜利,根除了世界各国的一个心腹大患,告慰了“9・11”罹难者。但是,奥巴马本人也是一个大赢家。奥巴马把击毙拉登事件发挥到了极致,从第一时间宣布拉登被击毙的“正义终于得到伸张”演讲中多次提到“我自己”,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位置。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拉登被击毙使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上升。《华盛顿邮报》和皮尤研究中心当地时间5月2日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巴马民众支持率从4月份的47%上升至56%。具体到国家安全问题,69%的美国人认可奥巴马在反恐问题上的做法,60%的人认可其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上的表现。在美国大选到来之际,这对于奥巴马试图获得连任无疑是重大利好。尽管国际社会对击毙拉登的时机选择有怀疑,认为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击毙拉登显然是经过匠心独具、精心设计的。但无论如何,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民众更看好的是拉登最终被击毙的结果。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反恐”角力或将展开
  美国为了消灭基地组织和拉登,2001年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府,扶植了新政权,同时和巴基斯坦结成战略反恐联盟。2001年以来,美国一直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据不完全统计,9年来,上千名美军死于阿富汗,美国在阿富汗战场的花费已超过1.4万亿美元,巨大的代价拖累了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可以说,从白宫到国务院到军界,美国从阿富汗逐渐撤军已成为某种共识。奥巴马上任以来,就制定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然而,只要拉登不死,阿富汗的形势就难以明朗,因此,撤军时间表一再拖延。拉登的死讯一宣布,加快从阿富汗的撤军步伐就顺理成章了。既然拉登之死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划上了一个阶段性句号,那么这个句号之后美国的战略调整就将展开。其调整后的战略指向何方,值得人们关注。
  
  对世界反恐之路的冷思考
  拉登死了,但恐怖主义不会死,世界范围内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也不会停止。对由于拉登之死而引发的关于世界反恐之路的思考在各大媒体中引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各类评论文章争相刊发。在对拉登之死这个信息的激情过后,我们确实需要对反恐这个话题作一些冷思考。
  不必过分夸大拉登之死的实际影响
  本・拉登被看作是恐怖主义的头目,象征意义很大,但他个人的死对美国的反恐斗争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斗争实际意义却很有限,因为恐怖组织并不是只有本・拉登一家,其他很多势力仍然存在。另外,“9・11事件”后,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合打击之下,基地组织作为一种网络化组织已经被严重摧毁,其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去拉登化”、“去中心化”。多年来,本・拉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对恐怖活动的实质性领导地位早已式微,其在组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领袖角色远高于实际领导角色。近年来,发生在欧洲的多起重大恐怖袭击都是本土酝酿的恐怖主义,与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并无直接联系。对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势力来讲,拉登充其量是个“精神导师”,他的生死对这些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即便是对基地组织来讲,拉登之死也不会对其运作产生太大影响。海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穆哈辛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打死拉登已毫无意义,因为拉登早已将其组织化整为零,培训了大批骨干而且各自为政,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相对独立运转,不再需要他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同时,拉登被击毙并不意味着恐怖主义没有了滋生的土壤,造成恐怖主义的诸多因素也不是一个拉登之死便能被消灭掉的。
  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不会很快消除
  滋生恐怖主义的原因有很多,只要这些根源还在,恐怖主义就不会从这个世界消亡,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消亡。这些根源首先体现在政治上的不合理,这是滋生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当某一个国家的政权体制出现意识形态危机时,各种反对团体便应运而生。另外,在跨国间权力斗争出现不均衡时,一些力量弱小的集团或个人,为了向国际对手“讨取公道”,很可能通过极端暴力手段制造血案。这也是现在巴勒斯坦为什么会以人肉炸弹去对付以色列的原因,因为他们除了此举外,实在找不到可以和以色列先进坦克、战机相抗衡的资本和条件,否则谁又愿意“以卵击石”呢?
  经济上的不公平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南北关系恶化和最不发达国家贫穷加剧是产生恐怖狂热势力的温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全球化既给了富人和想成为富人者以机会和想像,也给了穷人和绝望者以新的反抗手段。索马里人因为经济上实在一贫如洗,于是一些人为了生计,拿起武器,靠当海盗为生,靠打劫为业,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也是绝望者对经济不公平的另类反抗。
  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矛盾,这是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现代世界在造就物质辉煌的同时,也使信仰、宗教的认同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终于导致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这是恐怖主义泛滥的文化根源。世界的很多冲突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冲突。因此,反恐必须标本兼治,铲除恐怖主义的土壤,才能维护全人类的和平与福祉。如果为了反恐而反恐,结果则可能是“越反越恐”。
  以“反恐”之名行“排异”之实仍将长期存在
  “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使美国从冷战结束后寻找“假想敌”进行战略攻击,转而对现实敌人进行战略攻击。在这个进程中,美国与传统的国际政治盟友分分合合,其战略安全边界也不断外移。反恐的正义性与现实战略利益考量互相交织,不仅造成了新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反恐双重标准的疑虑。从这个角度说,拉登之死意味着对于美国“9・11事件”完成了一个交待;但是,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拉登之死还没有完成交待。拉登之死,实际上为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对拉登成功实施的斩首行动,对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不听美国话的领导人或许都是一个危险的警告和压力,如果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会不会以“反恐”之名对其进行精确铲除?如现在的利比亚,美国在1986年就曾以反恐的名义对其进行过长途空袭,那时也曾试图对卡扎菲进行斩首,但“心有余力不足”,现在美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要战略形势需要,取卡扎菲的首级对美军来讲并非难事。以“反恐”之名行“排异”之实必将成为美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改造大中东,掌控世界资源核心之地的主导权,重新界定和处理与印巴的关系,积极构建东亚新秩序……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在后拉登时代必将实施的战略选择,这些战略调整也都将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安全环境和战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早有谋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之策。既要维护国际反恐大局,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又要着眼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强身健体”是我们提高对恐怖主义威胁免疫力的不二选择,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编辑/魏开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