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捕捉“化石光”的使者】 甲壳化石和贝壳化石
 

【捕捉“化石光”的使者】 甲壳化石和贝壳化石

发布时间:2019-02-21 04:25:09 影响了:

  现在人们已普遍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尽管很多人一时还难以想象,但一般都知道,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乃是100~17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的结果。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是1965年美国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无意中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因为他们用射电望远镜(一种只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观测时,发现在波长为7.35厘米处,星空背景上的辐射强度比理论值要略略高上2.5~4.5度而已。当初,对于这个结论有多少意义,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因为二人只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对于天文学与宇宙学关心甚少。
  然而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却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因为“大爆炸”理论自问世后,虽然能说明许多天文学上的许多难题,但一直苦于缺少观测依据。而这篇论文却送来了“及时雨”,因为按照大爆炸理论,100多亿年前的“原始火球”爆炸以后,冷却到今天,天上应当剩有一些“余热”,也就是说,在没有星体照耀的星空中(也称背景),应该有2.7开(相当于-270℃)的温度,这与上述的平均值非常吻合。正因为得到了射电资料的支持,大爆炸假设在科学上也就有了立足之处。为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这项发现荣获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余热”也应表现为“光辐射”(从科学上讲,无线电波、红外线、X光等等都是光――不可见光)。为了探测和研究这种100多亿年前的最古老的“光”,美国航宇局曾于1992年发射了一颗“宇宙背景探测卫星(COBE)”,当时它就发现,在不同的天区,它们还有着微小的区别,有的天区为2.7251度,有的天区却为2.7249度,这种各向异性反映了宇宙早期中的物质密度的波动状况,对其深入研究就可以了解宇宙结构形成的最初条件,弄清星系、星团等是如何形成的等重要问题。但由于仪器的限制,COBE并没有深入研究的能力。
  经过9年的筹划,美国航宇局在2001年6月30日又发射了一颗“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MAP)”,这颗价值9500万美元的新型无人飞船宽5米,高3.8米,重840千克,上面装有两台背靠背的望远镜,虽然说,它的作用只相当于一支“温度计”,但这支温度计却远不是普通的温度计,因为它测定的温度是在零下270多摄氏度的万分之一度的变化!更胜前者“COBE”一筹的是,它将于9月间飞抵离地球160万千米的目的地(这是月球距离的4.2倍)。因为只有飞到那么远,才能使它不 会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干扰,因为它所测量的这种光只是地球所发出光的10亿分之一!同时为了不受阳光的影响,MAP采用了伞形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把全部阳光都遮盖住,保证它本身始终处于零下185℃的低温状态。实际上,MAP所观测的是大爆炸后40万年的光,40万年与100多亿年相比,就像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刚生下的第一个半天,所以也有些科学家把它戏称为“化石光”。
  MAP计划用2年时间对于全天空进行逐一扫描,由于它同时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和分辨率(COBE的分辨率只有7°)。因而科学家们对它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帮助人们弄清: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吗?膨胀是在加速还是在变慢?宇宙是什么形状?是否受到未知物质的支配?它形成的准确时间是100多少亿年?第一个星系是怎样形成的?何时形成的?……
  当然,MAP实际上还是整个“宇宙化石光探测计划”的一部分,而此计划的全部投资高达1.45亿美元。
  让我们静候MAP的佳音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