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8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2:55 影响了:

  摘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和实施内容,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是针对高职高专的特殊性进行设置的,体现出“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的特点。随着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深入,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和论证了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授内容、考核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最后制定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如下: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
  .了解Internet 的一般知识,具有使用网上常用工具的能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培养应用计算机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一)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过程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我们修改和实施了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使之成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规范和依据。计算机应用课程以Windows平台为主,主要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其他常用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入学后经过短暂的48课时的学习,就能够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完全在机房进行,同时增加了课外机房的开放时间。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现有设备,又使学生上机实践活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本课程完全采用上机考试方式,即引入无纸化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考试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开发了大量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了讲课效率,也可以非常方便地供学生利用校园网自主学习。网络化教学整合了各种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给学生的业余学习带来便利。
  (二)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是为课程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应当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为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着这项原则并考虑到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现状,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定位在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为主的地位。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以讲授操作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把理论的问题和概念融入到应用软件之中。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团队建设。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中“双高”(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偏低;有相当多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我们必须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业务上肯于研究、专业水平优良,科研上勇于探索、科研成果显著,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通过实施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采取扶持教师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脱产学习等各种措施,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取得明显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加强,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双高”比例不断提升。
  (四)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基本要求的体现,是大纲的具体化、知识的载体,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的适用性研究与建设,在使用高职高专统编优秀教材的同时,支持教师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进行立体化处理。为了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应鼓励教师自编出版实训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把职业、职业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采取“接受工作任务->理解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方法->设计工作流程->实施完成任务->评价完成任务结果->总结经验”的职业流程进行编写,这是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的亮点。
  
  三、创新点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我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给以了足够的重视,计算机基础课是我校首批确立的精品课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模式”,以真实的任务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精心设计和选择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案例是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关键,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讲授贯穿于实现任务目标的全过程,课后作业也完全采用实践练习的方式,重复和巩固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此外,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学生的一些活动相结合,如:计算机录入竞赛、小报竞赛、艺术节等活动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提高操作能力,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强化课堂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入学分数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短。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思维、适时提问、增加课内小测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的精神和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设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规范教学、提高全员素质。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日历,建立上机考试题库,统一命题,统一考核。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结合,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建立公开课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对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认真考核教师的教学成果。注意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研究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评估、教务处评估、校级督导来考核教师的教学,并把所得信息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它对于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实践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机课枯燥难学,消除了畏惧情绪,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中敢于大胆实践,使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
  (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黑龙江省计算机联考中,绝大多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据已结业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入校后第一学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对他们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课程设置、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飞主编.计算机应用技能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6
  [2]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论文集[M].中国高教研究,2006. 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