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素质教育在美国经典段落_读黄全愈之《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小感触
 

素质教育在美国经典段落_读黄全愈之《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小感触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7:07 影响了:

  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黄先生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并结合当前中国教育,对中美教育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黄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些东西对我们搞素质教育是有帮助的。  首先,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些急功近利——百年树人啊
  中国的父母自古以来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自己的儿女成为龙凤,我们的父母们从孩子一出生甚至没出生就给了孩子一个很高的期望值。没出生时就进行胎教,如听音乐能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吃哪些东西能让孩子更聪明……出生不久就不惜金钱和气力把孩子送到早教班,随后又托关系把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幼儿园,从很小就让孩子背唐诗、学钢琴,进各种培训班。看着孩子这末小就整天忍受“上班”之苦,很多父母都显得很无奈的说,“没办法啊,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学点东西将来就多条路啊”。等到上学以后,父母们对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又是极其的关心,还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而我们的学校呢,由于要达到家长们心目中的分数值,也唯分是从,特别在高考这根大指挥棒的作用下就更显得突出了。从家长到学校再到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股急功近利的思想。这股思潮让我们的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口号,让我们的应试教育经久不衰。这股思想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头重脚轻,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忙碌着--为分数而忙碌,为考学而忙碌。而一旦考上大学,就好比进入了天堂。进入大学之后,我们的学生竟然不会学习,无所适从。这也难怪,十几年的填鸭式教育甚至是保姆式教育让多数学生已经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管得太多了,太紧了。而一旦进入大学,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疯狂的玩,玩得让人提心吊胆,玩得让人感到幼稚和可悲。因为急功近利的教育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他们要把这些失去的补回来。能补回来吗?不能!逝去的美好时光是永远补不回来的。在这种不合逻辑的时间补偿的过程中,很多人又失去了很多,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刻苦钻研的斗志和进取心。现在我们的教育是这样的头重脚轻,分数和考学把儿时的学生压得呼吸困难,禁锢了他们的创造力;大学的学生已没有创新的欲望和头脑,此时的清闲和儿时的忙碌是多末鲜明的对比。此种情况下,这或许是我们获得不了诺贝尔奖和我们的中学生屡屡在奥林匹克竞赛上包揽所有金牌的重要原因。
  其次,实行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转变全社会的观念
  我们当前的教育太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不要以为小时学得越多对孩子的将来越有利;分数不是衡量学生成长的主要依据,不能以孩子的童趣和创造力为代价换来分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创造的潜能,关键看有一个怎样的环境。教育的价值要从国家主义回归人本主义,要从精英主义转向大众主义,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生活教育”……以上这些观念是我们必须要转变的。
  一让我们的孩子画苹果,就都画得又红又大;一让写作文,就都是爸爸妈妈星期天带自己去公园玩得很高兴……什么都千篇一律,好像有什么公式可套一样,学生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造成的?孩子小时候的模仿性和塑造性很强,而我们一旦给他们一个框框和死板的模式,那他们就会被禁锢住,那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又怎能发挥?
  当然,对于美国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照搬,比如说在美国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可以直呼教师的姓名。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师道尊严的国家,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有明显的身份区别。当然,这涉及到中美两国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取向问题。所以对国外的东西我们是不能全盘照搬的,但不能因为国外的东西不符合中国特色而将之拒之门外。我们的很多东西特别是理念方面需要引入活水来冲击一下。理清思想,西为中用,坚定信念,我们的素质教育会做得更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