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房企退出开发是自救]品牌房企退出大同
 

[房企退出开发是自救]品牌房企退出大同

发布时间:2019-06-17 03:56:38 影响了:

  近期市场惊传,某知名房企大动作解散旗下房地产开发团队,转卖和出让房地产项目、地块。此一举动引起房地产业界强烈关注!甚至有媒体以“自杀”、“一个地产大佬的非典型死亡”等惊悚字眼,突显事件的令人震撼!
  冲击波所及人人自危
  由于报载写的是“有鼻子有眼”——集房地产开发、酒店运营管理等于一体的全国性房企,业内排名比较靠前,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多个大中型城市拥有房地产开发、持有型物业投资、装饰工程、物业管理等各类项目,此前已开发建设完成上百个房地产项目……云云,却始终未道明这个“某”指的到底是哪家公司?于是房地产人士掀起猜谜游戏,只要有状况类似乃至曾出现经营不善传闻者通通入列,如富力、碧桂园、恒大、绿城……冲击波所及之处,一时间颇有“人人自危”之势!
  而在我看来,面对该房企“退市”事件,相关论述“正解”有“误读”。
  所谓“正解”指的是,无限风光超过十年的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必然面临转折,动辄100%以上的利润率将一去不复返,这其中牵涉许多原因,简言之,一是许多家庭已拥有房产,持续购买的动力势将减弱;二是建地越卖越少,逼使地方政府必须逐步放弃土地财政依赖而另辟财源(这正是近期房产税炒得沸沸扬扬的主因);三是高房价惹来民怨日深,中央调控必须张弛有度(视需要时紧时松),从而增加开发商经营难度(包括强化囤地打击)。凡此种种,致使该知名房企最终决定退出房地产开发领域,显然是在可理解的范围内。
  楼市严冬的前脚刚走
  惟众所周知的是,当前市场对开发商而言,最严峻的时期已经度过,应为业界所认同。尤其刚刚过去的7月,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6月相比,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11个持平,上涨的高达50个,超过上半年总和。虽然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7%,但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比6月同期的数据翻了一番!房企中报也显示41家房企现金持有量超过1500亿元,与年初相较增长超过两成,万科、中海等龙头房企所持现金甚至均超过短期债务2倍!市场甚至已经在评估房企拿地潮会否重现?在此情况下有无必要以“耗资几千万元遣散费、近千人大撤离”的“惊天动作”自房地产开发领域大撤退?令市场感到好奇与困惑不解,难道楼市前景如此黯淡,房地产将成夕阳产业了吗?
  这正是市场“误读”所在,该房企虽退出房地产开发,却未退出房地产业,而是转进至房地产金融、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等业务,应该说是转型而非转行,它仍然是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操作。
  “拿鱼翅喂猪”的美好时光已不复返
  在我看来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毕竟“土地随便买随便赚,房子随便盖随便飚”的时代已成云烟,以往由于利润巨大,资金浪费是无所谓的,“拿鱼翅喂猪”也不觉得可惜!但今非昔比,未来讲究的是专业细化与职能分工,成本控制、资源利用、人脉掌握是成败关键,如此则“一条龙大包大揽”的做法已不合时宜,而是必须“谁擅长什么谁做什么”,否则经营风险与压力倍增。
  基于这样的想法与判断,该房企毅然决绝放弃自行开发房地产,转而以股权投资的金融运作模式介入项目,既可挟资金优势取得最佳回报方案,更可“一心多用”(多投项目)、好整以暇地坐收房地产投资成果,万一项目经营者失败,由于股本投入的保障机制有利于自己,本身又具备地产开发之相关技术与资源,完全可以接手完成,从而“进可攻、退可守”,立足于不败之地,确实为明智之举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