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环境创设方案_精研环节,创设高效课堂
 

环境创设方案_精研环节,创设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3:36 影响了:

  摘要:伴随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出台,“高效课堂”的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日益放大成为普及性的热门词汇。新的形势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我们能否实现高效的依托。本文致力于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用科学的策略推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切实实现减时增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环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5-02
  伴随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出台,人们对高效课堂的追逐和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命题。纵观课改历程,我们从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具有意义。对于“高效课堂”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理念有效落实,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所在。
  一、拓展课前预习外延,构建高效课堂基础
  想要让课堂高效起来,学生在课前需要超前学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学生通过搜集、整理、阅读、思考,获取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作者在思想和感情上打通,更重要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益,加快课堂的教学进程。
  二、课上灵活变通,恰当取舍,促成高效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环节是否优化,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的高效,即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1.兴趣奠定高效基调。如果一个人对认识的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在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对学习有了迫切的需要,有了积极的动机,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的时候,身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是语文教师生命涌动的地方,教师应摆脱“匠人”的俗气,彰显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形象生动的讲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使语文课堂神采飞扬,用教学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
  2.营造良好的自读氛围。成功的教学从来不会是远离文本或仅是走过文本。作品意义的生成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交互理解的行为,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读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浸入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去感知文本的意义,体悟文本的思想情感,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自己体悟、自己琢磨,发现规律,变成自己所得。这样自由而不受干扰的阅读胜过多少喋喋不休的讲解啊!
  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语文课堂也有突破口和关键点,要找到能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向深层次发展,以使思考贯穿课堂全过程。学生的任何一次阅读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后有所体验,这样进行的师生、生生互动才有意义。
  4.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学生两分钟考虑时间,就让学生互动交流,进而提问并解决问题,学生个体根本没有浸入文本,还不明白作者的匠心,就开始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必然一片沉默,无奈之下,老师不得不抛出答案的一部分或几个关键词以示提醒,让学生逐渐拥有了“标准答案”的雏形。“这是学生在教师‘引诱’下的群体感悟,是一种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这样的课堂脱离文本,完全以老师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自我感知。文学讲究“意境在诗外”,学生只有通过系统详实的思考,才拥有对文本的发言权,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倘若省去这个环节,探讨研究环节就流于形式了。
  5.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苹果换苹果每人依旧是一个苹果,思想换思想每人就会有多个思想。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科学编排学习小组,把最近发展区相同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自由讨论。老师候立一旁当听众,当场外指导,作导向性发言,补充订正问答中可能发生的错漏。讨论的价值不仅在于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更在于在讨论过程中的生成。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懂得彼此间的尊重、理解和容忍,对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这里需要提出的是,高效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教师要承担起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引领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才更高效。
  三、课后总结及延展性训练凸显高效成果
  《现代课堂周刊》主编李炳亭说:“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要求教师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中用减法,而课前、课后用加法。”
  1.课后总结。课后总结是教与学的反思阶段。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指导性评价,尤其针对学生尚无法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话语适当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为他们的进一步探究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对前面的学习情况做回顾式扫描,探寻有价值、有规律性的内容,归纳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总结往往伴随着提炼和概括,删除掉某些信息、保留住某些信息并进行加工,有利于理解的深刻和记忆的巩固”。
  2.课外延展性训练。人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往复,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会因为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停止,在对文本的反刍性思考和对课堂的回味中,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课外延展性训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感悟和思索有一个实践的途径,将课堂所得真正化为自己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利用好时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习研究引向深入。
  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高效课堂最终要通过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的解放。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他们总能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当作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把课堂当做一种交互式对话的场域,让学生“身在其中、乐在其中”。
  作者简介:徐维,女(1982-),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职于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