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把握教学目标,透视教材安排,提升教育品质|教学目标是教材解读还是设计
 

把握教学目标,透视教材安排,提升教育品质|教学目标是教材解读还是设计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2:37 影响了:

  摘要:近段我市正在开展小学数学“课课链接?摇整体构建”课题实验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课改开放周活动,从听课、教师交流、研讨活动中,我对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方面有了新的感受。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材安排;教育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24-02
  一、目标引路,提升品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如本次课改开放周中的《栽蒜苗》(一)一课,在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这样描述的:“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我们知道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本单元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要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怎样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呢?授课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参加兴趣小组情况入手,经过原始数据整理并制成如下统计表:
  XX小学四(2)同学参加学校兴趣组情况统计表
  并出示相应的统计样图:
  师: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运用学过的知识制成条形统计图。生:老师表示篮球的格子数不够怎么办?
  师:其他同学有相同的问题吗?有好办法吗?
  生1:可以把格子画到21格。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如果人数再多呢?生3:我觉得每格表示2个单位就不要再画格了。生4:我觉得还可以每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每格表示2个、3个、4个单位等等,当然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每格不仅可以表示2个、3个、4个单位、还可以表示100个、1000个单位等。……说说刚才这题各自确定的理由吧!
  生1:我是选择每格表示3个单位,看看能画得下就行;生2:我是选择每格表示4个单位,也可以画并且8和4正好在格上;生3:我是选择每格表示2个单位,理由是看看最大的数21,这有11个格子,11×2=22,最多可以表示22人,而这道题最多只有21人,所以我选择每格表示2个单位;师:同学们听了几位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生4:我觉得看大数然后再看纵向格子数有道理,把大数除以纵向格子数就能得出一个大约的数字,就可以确定每格代表几个单位,这样不仅不盲目,画出的图也比较美观。……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必要性、灵活性”,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各组人数表示出来,经过实践操作后,学生发现格子数不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原有知识“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到现在无法完全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比较合理的探究,总结出“最大数÷纵格数=每格表示单位数”(也可能是约等于),体验了目标要求中的“灵活性。”
  二、透视安排,提升品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凭据,用好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该课目标中有“通过结合实验数据”要求。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实际栽蒜苗活动,这样安排不仅仅只为了获得一些简单的数据,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意志的锻炼,有助于研究方法和数学眼光的形成,有助于良好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一起来看看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在新西兰国王女中听“昆虫的发育”一课的情景。老师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化蝶”的过程,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就有些颜色不一、大小不等的“蝴蝶”——蛾子钻出了他们的蛹,在小盒子里扑闪着翅膀,课堂上时时响起惊叫声。……下课后康校长问老师:“你的这堂课用挂图和录像不也能够完成吗?”授课老师则说:“这堂课的重点不在于昆虫化蛹为蝶这个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身临其境,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感受到的生命诞生的喜悦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代替的。我认为知识本身和观察能力相比,知识显得并不重要,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我强调的是蛹化蝶的过程而非结果,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实在栽蒜苗(一)这节课中,有的老师认为录像呈现数据,时间短,操作简单,栽蒜苗收集数据,时间长,操作复杂,似乎不如前者。有编者叙述道:我想孩子在一天天地观察、测量、记录,这些不都是数学活动吗?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写道“最高达24厘米,最低的0.3厘米”,这又有单位的认识,又有统计中的两极差的知识。不要认为让学生去栽蒜苗就是“不务正业”。如果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缺乏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积累理解这一知识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课堂向前延伸,只要教学需要,无论延伸多远我们都没有离开数学,也不必质疑“这还是数学吗”。让我们再看一看数据获取的两个途径,前者匆匆而过,留下的仅仅是数据,后者除了留下数据,也留下了蒜苗长得越来越高的经验。如果学生测量了蒜苗的高度,他们在读数的过程中,将这个高度理解成长短不一的“段”,不就是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吗?如果他们把读出的数理解成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不就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吗?他们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些体验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统计意识的形成,这不正是数学关注的问题吗?所以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对提升教育教学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