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蜀羊泉 [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
 

蜀羊泉 [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

发布时间:2019-06-23 04:14:12 影响了:

  【摘要】本文对泉南弦管的历史发展做了简要論述,对其文化社会价值做了分析,并对相关人物著述做了介绍。对台湾泉南弦管介绍较为详尽。  【关键词】泉南弦管;孟昶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09-8
  一、绪言
  2009年9月底,有“中国音乐史上活化石”之称的福建泉州南音(南管、弦管),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世界闽南同胞尤其感到振奋,因此泉南弦馆(南音或南管)已不仅是泉州地方,同时也是世界共同的资产,意义非凡。
  福建泉州“南音”解放前多称“弦管”,因它属于管弦乐,曾经亦有人称之为“南曲”或“五音”。台湾则多称“南管”,以别于“北管”(北方管弦乐),在厦门、菲律宾、东南亚闽南人侨居地有称“南乐”、“郎君乐”(因为奉祀孟府郎君为乐神)。
  几乎所有讲闽南方言之地区,均有弦管南音(南乐、南管、弦管)馆阁或社团,传统正式馆阁,并均供祀五代蜀主“孟府郎君”乐神,春秋两祭,馆内悬挂(纟肃)有有“御前清客”之缔彩并立“御前清客”凉伞(缴)。
  从晋至唐、五代700年间,中原三次大规模移民闽南。一为晋永嘉之乱(公元308-312年),二为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叛乱,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南镇压。三为唐末,王绪“驱吏民渡江”入闽,嗣王潮兄弟取代王绪、以漳泉为根据地攻克福建。三次移民大量带入中原河洛文化,闽南方言、文化保存许多隋唐中原古音、风俗。
  五代期间,虽然只有几十年,却是闽南文化形成重要时期;中原战乱,闽南泉州卻开始崛起。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王潮攻占福州。由弟王审邽任泉州敕使,兴儒学,安定泉民生活。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子王延彬继任,推展贸易,繁荣泉州经济。在泉州建云台、凤凰、凉峰三座别馆招纳士子传承文化,在南安设“招贤院”,“清歌里”以文会友,养乐工从事歌舞娱乐活动。
  古代泉州即有“海滨邹鲁”美誉,宋元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经济极为繁荣,文化兴盛。南宋在泉州设立南外宗正司,是教育皇家子弟的宗学。明清时泉州大量移民东南亚、台湾,成为海外闽南人之原乡,民国以后,再次大量向外移民,泉州因为有此历史及地里背景条件,因而孕育了丰富的闽南文化,也成为台湾及东南亚闽南人的原乡及闽南文化的传播地。
  南宋初年,教育皇家子弟的宗学“南外宗正司”由宁波、温州移设泉州。时泉州设有“睦宗院”安置赵宋皇族,从中原带来家班乐伎,对泉州文化之提升,弦管南音发展以及祭祀孟府郎君乐神具有深远的影响。
  川籍文学家郭沫若诗《蜀道奇》写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扬雄与相如;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文翁姓文名觉,字仲翁,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建校、崇儒兴文教,“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学校用石材筑成,称“石室”。“首祀孔子…。实开万世释奠之宗也”(《事物原会》卷七、《汉书、文翁传》),因为文风盛,宜乎诗人从此蜀中多。
  其实,蜀中不仅汉唐宋以来诗人多,弦管亦胜。
  唐末安史之乱(公元759年)诗人杜甫避难至成都,有很多诗作,其中之一《赠花卿》曾言: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虽说此诗含有意在言外,对花卿僭用天子乐有讽刺之意,但也描述当时锦城(成都)弦管乐之盛况。
  汉唐以来,成都因为诗乐即已非常兴盛,五代时亦复如此,因此五代前蜀君王王建永陵墓有《永陵乐伎图》;五代南唐,有《韩熙载夜宴图》,后蜀主孟昶夫妇欢乐宴乐,养乐工。
  本文以下内容主要包括:
  (一)泉南弦管之历史发展及其文化社会价值。(二)泉南弦管乐神西蜀孟府郎君。(三)台湾南管。(四)两岸同祀孟府郎君。
  二、千年弦管(南音 南管)
  弦管(南音、南管)之缘起,虽有不同的主张及論述,唯多数学者专家认为主要以唐代音乐为基础,发展于五代至宋之间,兴盛于明清时代,兹简述如下:
  (一)唐代与南音(南管)
  1 曲项琵琶
  南音(南管)最基本之上四管乐器,为琵琶、箫、三弦、二弦。南音(南管)所用之琵琶,俗称南琶,是曲项琵琶,横抱,与北琶(一般民乐或国乐用北琶,竖抱)不同。
  南琶保存了唐、五代甚至更早之曲项型态。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隋唐壁画、唐陶及泉州开元寺飞天乐伎均可见到。五代,四川前蜀王建墓刻乐伎、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均见乐伎弹奏曲项四弦琵琶,南琶用肉手弹点、挑、甲。唐贞观时代是手弹琵琶之始,即废拨弹用手弹,即典籍所称掐琵琶。
  2 洞箫
  是汉代从西藏传人之乐器,惟初只有三或四孔,后发展至六孔。魏晋墓砖壁画已见有十目九节六孔萧。唐所制洞箫为一尺八寸长,此长度后成为南管之定制(十目九孔,尺八)。唐朝文化影响日本很深远,日本至今称洞箫为“尺八”。
  3 曲牌
  南音(南管)曲牌源自唐以前曲谱者,有《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折柳吟》、《阳关曲》、《汉宫秋》、及《洞庭花》等。出自唐大曲的有:《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出自法曲《佛曲》的有《婆罗门》、《霓裳羽衣曲》及《太子游四门》等。南音(南管)名谱《走马》、《百鸟归巢》均保存唐大曲诸多原素。
  4 南音(南管)
  五音中有“贝士”音及“贝义”音,即在四、五度与七、八度间有降半音。此音阶之安排与隋唐古乐音阶同。南管乐中,属五音 工六士—乂。
  (二)宋元与南音(南管)
  1 宋词词汇
  宋代发展作词、唱词,南音(南管)深受影响。吸收许多宋词彙:如《冤家》、《思想》、《秦楼》、《楚馆》、《薄情》、《却》、《侥幸》、《罪过》、《畏人》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