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透视物理课堂的关键事件 教育部四大关键能力
 

透视物理课堂的关键事件 教育部四大关键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26 04:10:22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6-0047-03  一、课例研究过程概述  经过三个学校分别进行一人多轮式的课例研究后,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组织分别来自三个学校的H老师、L老师和Z老师借班进行同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汽化》。全区初中物理教师参与了课堂观察与课后讨论。
  本次研究的主题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同课异构设定为利用不同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设计来看,三节课的教学环节相似。由引入、沸腾概念教学、小组合作测定水的沸点、形成结论、分析与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形成性练习等部分构成。但每个环节各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如何根据三节课各个环节的差别进行课堂观察和课后讨论,达到优化和重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为了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关键事件的设定、观察及分析
  教学关键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关系本节课教学成败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所构成的教学事件。它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测定水的沸点,教学难点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以及压强对水的沸点的影响。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观课前设定了几个教学关键事件的观察点,并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1.关键事件记录(见表1)
  【关键事件分析】
  利用实验引入,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概念。
  (1)三节课用时对比:H2′30″;L2′;Z30″。
  (2)引入方式对比:H生活视频;L实验视频;Z小实验。
  (3)效果对比:H通过生活中的视频片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L通过视频展示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氛围中;Z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快速把学生的思维从生活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关键事件记录(见表2)
  【关键事件分析】
  利用好补充实验,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所用时间:H6′;L5′;Z3′。
  (2)所使用的手段:H实验;L视频;Z文献资料结合上一个实验的结论(小组实验,测得在成都水的沸点为98度)进行分析。
  (3)教学难点突破:H教师引出话题——演示加热试管中的水到沸腾——请学生读出现有温度——移开酒精灯,接上针筒——请学生读出现有温度——拉针筒,学生惊叫:“水又沸腾了。”——师生共同形成结论。这样通过补充实验来分析压强对沸点的影响,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二者间的关系,并自然形成结论,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所花的时间略长。
  3.关键事件记录(见表3)
  【关键事件分析】
  重视对课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1)从观察的记录数据我们发现:第一、二两节课,多数小组实验测定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第三节课各组学生测定的水的沸点均低于100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的时间间隔依次为:H15″;L1′;Z30″。
  (2)在成都地区,压强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应该低于100度,当两个班大面积实验小组呈现出水的沸点高于100度这个实验结果后,两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只用简短的话语进行了“解释”。很明显,实验结果与教师所希望的结果不相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接受在成都测定的结果应该比100度低的理论事实变得非常艰难,严重地影响了这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压强对水的沸点影响的教学。第三节课献课的教师,在课前教研组集体进行本次活动准备时,就发现了用教材上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大多数同学测出来的结果都会高于100度,会导致严重的实验偏差。于是学校备课组老师就此实验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献课时改变了实验方法,保证了课堂上学生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关于测定实验的时间间隔设定,要求教师在课前亲自测定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把实验容器中的水从常温加热到沸腾需要多少时间?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多少时间间隔读取数据,保证用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图形,能直观地反映出正确的结论。
  4.关键事件记录(见表4)
  【关键事件分析】
  教师应关注分组实验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课Z对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无疑是很成功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数据,同时为压强对水的沸点影响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出现的问题是也非常明显的。教师为了得到正确的学生分组实验数据,把试管改为小烧杯,并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导致水温上升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同时,由于石棉网的储热能力很强,导致移开酒精灯后水还在继续沸腾(预期现象是:移开酒精灯后,气泡不再产生)。
  可见,课堂分组实验必需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实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视程度高,现象明显,实验时间较短,这样的实验才能较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围绕教学关键事件的课后讨论
  针对教学关键事件进行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数据,就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关键事件的处理方法、同一类型课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任课教师与同伴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思维碰撞,提出了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改进策略,实现了课堂教学行为如评价行为、反思行为、倾听行为、管理行为、反馈行为、展示行为、指导行为、陈述行为等的改进,促使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实验不理想,成了卡在三节课咽喉上的一双手。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课后讨论时,各课堂观察组汇报了观课“数据”及分析之后,重点围绕学生实验问题展开了讨论。
  1.分组实验时,测定出的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思路。
  (1)由于试管口比较小,蒸气放出困难,液面压强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可用烧杯代替试管实验。
  (2)由于酒精灯火焰比较大,导致产生的气泡较大,气泡内的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度,温度计的酒精球接触这些水蒸气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可减小酒精灯火焰进行实验。
  (3)由于所使用的水不纯净,含有少量漂白粉等净水剂,导致自来水的沸点高于纯水,可改用蒸馏水进行实验。
  (4)由于试管底部比较光滑,形成了过饱和的水。此时水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沸腾时是一种暴沸现象,可在试管底部放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2.如何改进实验,让学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呢?大家提出使用热水代替冷水进行学生实验可以节约时间。
  问题从实验中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找出分组实验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度的真正原因,从而挣开卡在我们咽喉上的那双手。
  (作者单位:成都市高新区教研室,成都 61004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