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物质以及有毒物质概述_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的物化性质
 

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物质以及有毒物质概述_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的物化性质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1:58 影响了: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中常见易燃易爆物质危险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有毒物质侵入人体途径及中毒症状,并介绍了中毒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中毒;救治;预防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其固有的危险特性也给人类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环境监测实验室涉及的样品极为广泛,所用分析方法和手段也很庞杂既有无机检测也有有机污染物分析,工作中时时都要接触水,火,电,各种有机与无机化学试剂,以及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实验室和分析人员的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化验人员来说,了解自己所接触的物质是否易燃易爆,是否有毒,并掌握安全操作方法、掌握有毒物质中毒途径与特征,以及救治和预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易燃易爆物品
  (一)定义
  (1)爆炸物品 凡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化学变化,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与光,同时伴有光、声等生成物的物品,都是爆炸物品。
  (2)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3)自燃物品 凡不需外界火源的作用,因受空气氧化或环境温、湿度影响而发热达到自然点引起燃烧的物品为自燃物品。
  (4)遇水燃烧物品 遇水或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
  (5)易燃固体 凡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质(如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燃烧的固体物质即为易燃固体。
  (6)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容易燃烧的液态物质。
  (二)常见易燃易爆混合物(见表1)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1、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2、严禁在火焰、电热器具或其他热源附近防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3、及时关闭加热器具,如酒精灯、喷灯和电炉等。灼热物品不得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蒸发、蒸馏或回流易燃易爆物品时,分析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应按沸点高低分别使用水浴、砂浴或油浴加热,并应注意室内通风以免蒸汽浓度过高。
  5、倾注或使用易燃易爆品时,附近不得有明火,不慎将易燃易爆品倾倒在试验台或地面上时应立即断开附近的加热源,用毛巾、抹布将液体吸干,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6、不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储存爆炸物品,以免启闭玻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
  7、分析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实验反应和所用化学试剂的特性。在未了解实验反应前,试料用量应从最小量开始。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和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8、不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物质,严禁使用无标签试剂。
  9、使用和操作易燃易爆物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10、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如卤氮化合物可加氯销毁;乙炔化合物可用硫化铵分解;过氧化物可用还原法销毁。
  二、化学毒物
  (一)定义
  对化学毒物作一下定义。凡以较小剂量作用于机体,能使细胞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变化而引起机体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使之受到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的化学物质均为化学毒物。
  (二)中毒途径与特征,以及救治方法
  化验人员了解毒物性质,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可以减少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争分夺秒地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力求在毒物被身体吸收之前实现抢救,使毒物对人体的损伤减至最小。表2列出了常见化学毒物的侵入途径及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三)中毒的预防
  1、进行有毒物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保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
  2、室内散逸大量有毒气体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加强换气,室内不应滞留未佩带防护衣帽的人员。
  3、检查物品的气味时,只能拂气轻嗅,不得向容器口上猛吸。
  4、有机溶剂多属有毒物品,只要实验允许,应尽力选用毒性弱的溶剂。
  5、极力避免手与有毒试剂直接接触,实验后进食前,必须充分洗手,要用凉水洗涤。
  6、沾有毒物的器皿和物件,用后应立即洗净。
  7、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吸烟,不准用实验室器皿做饮食用具。
  8、装有煤气管道的实验室,应注意经常检查管道和开关的严密性。入室工作应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9、使用能经皮肤和粘膜入体的有毒物质或某些脂溶性毒物时,应戴橡皮手套,穿长袖衣衫。
  10、不准随意倾倒有毒物品及有毒废液。
  三、结语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经常保持警惕,消灭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及时妥善的处理所放生和发现各种意外事故,熟知各项规章的内容和要求,并能使用所备的各种安全消防器材,做到常备不懈,把损害降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珍.化验员读本[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
  [2]俞志明.化学危险品实用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3]夏玉宇.化验员实用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S].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玄成林(1981—),助理工程师,现供职于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验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