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大众性”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大众性”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19-06-28 03:57:45 影响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是大众性。大众性是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和体现大众性,切实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增强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努力转换成大众性的内容和形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这一实践过程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众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用大众在实践中的正确反映和认识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性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运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大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成果,成为人民大众实践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武器。大众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问题。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的科学命题。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追求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形成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以解决大众实际问题为最高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就公开声明这一理论是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最高原则就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主义是反映着、体现着、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解决大众实际问题为最高目标,以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以武装大众为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让人民群众信服,只有使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精神实质,并自觉地运用正确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改造自然、改造世界,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马克主思主义只有与人民大众的实践相结合,只有在人民大众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适应大众需求提出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所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人民大众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和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发挥了巨大威力,不仅在于这一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而且在于这一理论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与中国人民所开展的争取解放的斗争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并被中国人民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要从适应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始,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和发展方向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接受,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奠定物质基础和深厚根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民大众实践的现实需要,必将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回顾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它是在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进程中,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不断凝练升华的过程中,在人民群众对理论的日益渴求和不断追求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充分说明了理论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检验于群众,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取向的大众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就是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理论体系,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群众实践行动的指南。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要始终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上都细心研究大众的意愿,关心大众疾苦,体察大众情绪,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为突破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主体都是人民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重要区别。空想社会主义者把自己看成解放群众的“天才”、“智者”、“救世主”,认为只要他们设计出一个使群众获得解放的路线,社会主义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则相反,总是到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群众的创造凝练为科学的理论,并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给予积极的指导。没有群众的智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的诉求与反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落脚点放到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增强实现自身解放的信念和勇气;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性,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凡事想着群众;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于群众的土壤之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求,化解群众所疑所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要把自己放到人民群众当中,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到一起,“增强大众共识,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感召人,用改革发展的成就激励人,凝聚起推进改革建设、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①检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回答了大众的问题,是否获得了大众的满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