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析印巴宗教文化差异对印巴冲突的影响_中印战争其实中国输了
 

浅析印巴宗教文化差异对印巴冲突的影响_中印战争其实中国输了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0:58 影响了:

  摘要:200多年来,南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不断。这些冲突的长期存在很大一部分是由印巴两国的宗教文化矛盾造成的。近年来,多种宗教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南亚地区动荡,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许多潜在威胁因素。由此,宗教文化被众多国际政治学者重新进行重点研究,宗教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从印巴两国的宗教文化差异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印巴宗教文化对印巴冲突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巴基斯坦;印度教;伊斯兰教;冲突
  两百多年来,南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曾因为民族、宗教和领土问题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期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更是多不胜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国家长期敌对的状态?是什么举动仿佛随时都会触动对方的敏感神经?
  研究一个地区的国家间的政治,不仅需要研究该地区国家间的关系、地缘政治结构、资源结构以及主要国家的国内结构,还需要研究该地区的历史传统、民族宗教等文化层面的因素。通过探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为国际关系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国内、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人民和社会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它通过改变或塑造人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人的行为,通过形成社会风气和习俗从而凝聚社会主流力量。当一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支撑这种意志的文化底蕴将会引导国家的行为和决策,因此文化对国内、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印度、巴基斯坦宗教分布情况
  印度教是次大陆本土上形成的宗教,现主要流行于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约于公元7世纪传入大陆,现主要流行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多宗教国家。1991年,印度教徒有6.7亿,约占人口的82.4%;但同时又拥有1亿左右的穆斯林,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在巴基斯坦,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97%,印度教徒仅有100多万。
  二、宗教教义的差异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内的两大显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差异,直接导致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价值观上的冲突和对立。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其中,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男主人公,后来也成为印度教崇奉的神。罗摩被认为是毗湿奴的第7次化身, “罗摩派”认为,只要虔信罗摩,并默念他的名字,便可得以解脱。对罗摩的崇拜在印度民间非常流行。②
  而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和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③
  宗教的神在其教徒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代表着最高精神信仰、生命轮回的主宰以及现世的保佑。因此,两个信奉神明相悖的教派往往容易爆发冲突。阿约迪亚清真寺事件就是宗教冲突导致武装暴力冲突的典型例子。
  1528年,莫卧儿皇帝巴卑尔下令在印度北方邦的阿约提亚市建造一座清真寺,而据说印度教的大神罗摩就出生在阿约提亚。印度教徒认为,古代的阿约提亚有一座罗摩庙,由于巴卑尔大帝的军队入侵,这座罗摩庙被拆毁了并在其位置上改建了清真寺。而穆斯林却认为,罗摩庙址纯属无稽之谈,罗摩仅仅是印度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罗摩庙址和巴卑尔清真寺的争论导致了1855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阿约提亚发生冲突,造成75人死亡。此次冲突的结果是在清真寺周围垒砌围墙,达成两派教徒可以在不同时间在此地朝拜的协议。
  1992年12月6日,十多万狂热的印度教徒手持铁锹等工具,冲破警戒线进入巴卑尔清真寺,将这座著名的建筑化为废墟。毁寺事件造成全国性的骚乱。随即教派冲突在印度各地蔓延,造成3000多人死亡。
  时至今日,当年那场在阿约提亚清真寺爆发的骚乱仍旧是不少印度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阿约提亚清真寺之争已经成为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一个死结,并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间的历史积怨又添上的浓重的一笔,此后由此引发的教派冲突、印巴冲突更是接连不断。
  三、政教关系的差异
  印巴两国的政教关系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宗教极端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在两国之间仍然具有生存空间,成为了宗教极端分子发展的温床,并不时地挑起两国间或国内的宗教冲突。
  当前印巴两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治要走向世俗化还是教派化,选择不同的方向无疑对于印巴两国的冲突缓和、平息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治能否脱离宗教的藩篱,以世俗化的独立姿态主导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具备和平稳定条件的因素之一。
  宗教政治在印度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不仅成为印度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而且成为印度政治世俗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印度的世俗主义是指维护宗教平等,促进宗教和谐,反对宗教歧视,保护宗教少数派。印度是南亚地区唯一一个宪法规定其为世俗主义的国家,在尼赫鲁时代至甘地时代前期,1950年1月颁布的印度宪法就包含了世俗主义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国家中立的世俗主义”基础。1976年,印度宪法序言明确印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的共和国”。
  然而,尽管印度的世俗政体已经确立,世俗政权正逐步站稳脚跟,教派政治收到抑制,但是教派主义并未偃旗息鼓和自然消亡。④
  印度的世俗政权首先受到来自锡克教派主义的挑战。锡克教内出现了一批“圣人”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利用锡克教徒对中央的不满进行鼓动。鼓吹建立锡克独立国家,宣称要把全印度的锡克教徒组织起来和印度教徒斗争。1981至1984年间,锡克教相继策划了多起冲突运动。
  其次受到来自伊斯兰教派主义的挑战。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伊斯兰教派主义和分离主义仍有市场。在印控克什米尔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矛盾十分尖锐,存在着几种打着宗教旗号,有教派主义做后盾的政治团体和组织,各种宗教政治势力相互斗争,致使克什米尔局势动荡、骚乱迭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