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高炉炉压稳定
 

[如何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高炉炉压稳定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3:07 影响了:

  摘要:从加强对精料和高炉操作的认识入手,建立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正确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创新突破,减少高炉生产波动的幅度和次数,达到高炉长期稳定、高水平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高炉;精料;稳定;顺行
  中图分类号:TF5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1-0105-02
  1 概述
  目前韶钢高炉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稳定问题。高炉生产不稳定,一是影响公司整个生产计划的执行,影响公司生产管理的连续性,影响采购、物流部门的计划性;二是影响公司的销售计划、经营业绩。如在公司销售困难、钢材价格低迷,需要适当控制产能时,高炉往往顺行好,产量高。而在钢材销售旺季、价格走高时高炉却炉况不顺,产量低,消耗高,影响公司的赢利能力。因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确保高炉生产的长期稳定顺行。本人认为只有从加强对精料和高炉操作的认识入手,建立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正确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创新突破,减少高炉生产波动的幅度和次数,达到高炉长期稳定、高水平生产的目的。
  2 制定完善各类技术操作标准
  建立适宜的原燃料技术条件或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裕度适当;有害元素控制标准,建立监控体系;筛分标准、护炉操作标准,规程要适用。
  (1)针对原燃料的变化,高炉应相应制定不同的标准与操作要求,确保高炉炉况顺行。目前韶钢原燃料入炉标准已比较完善,但认识上不够统一,入炉原燃料质量波动大,且高炉没能制定相应的高炉操作要求,采购与生产不能形成良好互动局面。
  (2)控制炉渣中MgO/Al2O3值。因韶钢炉渣中Al2O3含量高达15%~17%,且炉渣的流动性差。为寻找适宜的炉渣组成,控制烧结矿MgO含量标准,为高炉的稳定顺行打下基础。控制炉渣的四元碱度不低于0.95,
  根据炉渣碱度的变化调整烧结中的MgO的含量。
  (3)块矿的筛分标准。进口块矿的含粉率高,小于5mm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为加强块矿的筛粉工作,充分发挥好料三线块矿筛分能力。晴天,仓储中心应确保过筛后块矿含粉量小于10%、水份小于3%的标准,以确保入炉块矿含粉量小于5%的标准。在阴雨天块矿的筛粉存在较大的困难,必须降低其入炉比例以保证总入炉原料的含粉量的稳定,避免由于入炉含粉量增加影响高炉的透气性。
  3 对精料的认识
  (1)加强进厂原燃料的分类管理。一要减少供应厂家,二要在厂内尽量分类堆放,加强管理。如外购焦炭供应厂家要缩减到8家以内,即一级焦供应厂家在3家以内,二级焦供应厂家在5家以内。厂内管理按照外购焦炭质量等级划定堆存场地,同时尽量减少厂内倒运,焦炭运输过程要尽量按“运鸡蛋”的要求来减少焦炭碎裂现象,减少焦粉和中焦量。
  (2)加强高炉精料入炉攻关。
  第一,注重自产焦炭的质量稳定。在高喷煤比的条件下,要特别重视焦炭质量波动对高炉正常运行的影响。
  第二,提高矿筛筛分效率。通过对高炉槽下矿筛技术改进,确保筛分效率,杜绝粉末入炉,同时避免大于5mm的焦炭进入返矿,造成浪费。
  第三,进行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攻关,控制入炉矿石的粒级,改善高炉透气性,为高炉优化指标,长期稳定顺行提供保障。
  第四,增加技术储备,开发使用劣质原燃料技术。使用劣质原燃料技术要把矛盾解决在原燃料进入高炉之前,不能把矛盾转嫁给高炉。如采购价格低的劣质煤炼焦,必须通过优化配煤比、改进工艺操作等措施,使焦炭质量不降低,满足高炉对焦炭的要求。
  (3)保持高炉合理炉料结构。根据公司的资源情况,针对不同种类球团矿、块矿的冶金性能,寻求高炉在一段时期内最合理的炉料结构,使高炉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如在旱季可适当减少球团矿比例,加大进口矿比例。
  (4)全面了解入炉原燃料有害元素的矿物组成,形成对矿物定期进行化学成份全分析机制,并根据炉料结构合理搭配各种炉料,力求将有害元素对高炉的影响减轻至最低程度。
  (5)研究加大入炉有害元素的排放,减轻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4 对高炉操作的认识
  (1)通过对高炉布料规律的研究攻关,针对不同高炉寻求各高炉适宜的布料规律,并根据不同的原燃料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布料规律。对高炉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鼓风动能研究计算,摸索出各高炉最适宜的鼓风动能。针对高炉不同时期的状况,制定高炉相应的上、下部调剂方针,使高炉保持长期稳定顺行。
  (2)建立四大制度操作标准。高炉上下部调剂要匹配,上部布料与下部鼓风匹配作为一个基本制度非常重要。下部吹透的基本原则是调节鼓风动能使其产生的回旋区炉缸活跃面积达到50%~55%,或者是回旋区深度与炉缸半径比达到0.28。
  (3)建立不同炉型下高炉合理操作模式。要包括固有的操作模式以及高炉炉型损坏中出现炉内塌砖、渣皮剥落、炉喉钢砖变形、冷却壁烧坏等时的操作模式。如实际操作可通过检测高炉各层冷却水的水温差和热流强度,并且根据各个高炉耐火砖的材质,结合高炉的生产实际,制订出各个部位的标准。在出现差异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4)摸索总结适应韶钢高炉的技术管理模式。生产稳定是高炉大型化生产的基本特点,技术管理上要克服忽高忽低的操控倾向,指标恒稳是大型化发挥效率的重要保证。
  (5)强化化验分析工作,为高炉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同时要求调度精心组织,保证高炉兑包准点
  率,保证渣铁的及时排放,保证高炉冶炼的顺利进行。
  (6)强化检修组织。公司的检修组织要以“高炉为中心”,铁区各工序的检修要与高炉检修同步,
  炼钢工序的检修要以不影响高炉生产为组织原则。
  5 转变观念,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1)管理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数量化,用完善、健全、系统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正常地运行。各级领导、管理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不缺位、不越位、不失职、不伸手,该谁的事谁去管。要充分调动一切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2)重视技术创新。在资源形势紧张和钢铁市场压力下,企业更要确定好技术创新攻关课题,做好攻关的组织工作,并且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来应对压力。技术创新的课题有“劣质煤使用技术”、“等硅等铁技术”、“低品位、高Al2O3劣质矿使用技术”、“提高烧结矿质量的技术攻关”等。
  (3)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针对部分员工“指标到顶、潜力挖尽”的思想,提出“有条件论,但不唯条件论”的观点,端正态度学先进、鼓足勇气找差距。
  (4)高炉生产是“七分原料,三分操作”。 “七分原料”中,有三分是原料的管理,即“四分原料,六分管理”,即形成“粗料细作,科学炼铁”的新理念。
  (5)强化基层管理和基础工作。一切工作扎根于基层,要把基层管理和基础工作做好。作业长既指挥生产,又进行管理,还做人的思想工作,三副担子一肩挑,是基层的“小厂长”,严格执行标准化、定量化、数据化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
  作者简介:凌志宏(1974-),男,广东河源人,宝钢韶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钢铁冶金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炉生产技术管理。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