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当代电视剧如何符合创作规律 经济规律名词解释
 

论当代电视剧如何符合创作规律 经济规律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7:4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I207.352 文献标识码:A  电视剧是当下社会最平民化的文化消费品,因此观看电视剧这种极经济的消费行为就成了普通百姓家居生活最长见的娱乐活动。人们对影像的热情分散了阅读文字的人群。电视连续剧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复合集成品.它是集文学、戏剧、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影视学为一体的文化产品;它是由编剧、导演、表演、服装、化妆、道具、效果、摄影、录音、美术、后期合成等等多道工序系统集成的复杂文化产品;它是既能承载厚重的人文理念,又能为大众接受的“文化快餐”产品。
  当下电视剧创作中现实主义遭遇尬尴处境,数量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影响的优势。本文从市场的制约、优秀剧本的匮乏以及现实主义庸俗化等方面对促成这一困境的多方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从而呼唤对伪现实主义的突围。
  试图把电视剧排斥在艺术大门之外的人无非也是嫌弃它的低俗,以为电视剧无非是一种大众传媒,谈不上什么艺术。他们往往把电视剧同电影进行对比,以电影的高雅来衬托电视剧的俗气。在他们眼里,电影做为第七艺术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电视剧则不值一提。这种观点实在有失偏颇。
  我们在衡量一种表现形式是否能成为艺术类别的时候,绝不能只是看到现状,“能做什么”和“做得怎样”是两回事。电视剧是不是艺术?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由电视工匠造出来的东西,而要想到电视剧到底能做什么。众所周知,今日的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冲击与支配,大量平庸低劣之作同样充斥在电影市场,而且我们不要忘记,电影在它的初期也被人看作是“杂耍”,是大师们的努力才使它上升为一门艺术,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样遭遇的还有中国古典小说。在电视剧越来越受到欢迎的今天,那些试图把电视剧摒弃于艺术大门之外的人们,未免有些目光短浅了。
  其实,电视剧和电影在表现形态方面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电视剧的低俗并不是它本身所具有,而是外在因素强加给它的。说到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不是因为电影用的是摄影机和胶片,而电视则用摄像机和录像带,也不是因为放电影的银幕比放电视的屏幕大许多,更主要的还是欣赏环境与方式的不同,也就是受众这个欣赏主体制约的程度不同。按照许多业内人士的说法,受众走进电影院,就会把一部电影看下去,而当他坐在家里看电视时,却可以任意调换频道。有人研究后得出结论,一部电视剧不能在三分钟内把受众吸引住,受众就会调换频道。这种状况就迫使电视剧的制作者们想方设法取得受众的喜欢,于是他们精心地揣摩受众的心理,拚命迎合,大多数编导都是在情节上花功夫,总结出所谓“三分钟一个冲突,五分钟一个高潮”“撒胡椒面”“拳头加枕头”的所谓创作要领,其结果是导致了创作者主体意识的丧失,而没有了创作者的心灵参与,没有了真正的情感,就等于没有灵魂,也就谈不上真正的艺术作品。
  然而必须承认,电视剧做为较为通俗的艺术类别在思想情感的自由表达方面所受到的阻碍似乎比任何一门艺术类别要大得多。在商品社会里,艺术产品不得不在市场上转化为商品以实现其商品价值,而艺术家在无可奈何中也被迫把艺术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职业。一方面,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并不等同其艺术价值,事实上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往往是相互背离的。趣味低下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所拥有的读者量肯定大大超过艺术性强的作品,—场歌星的演唱会所获得的报酬肯定也比一场严肃的交响音乐会高许多;另一方面,艺术工作的职业化倾向使得艺术家很难摆脱经济利益的诱惑,为了生存的考虑,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受众的趣味,因而导致艺术创作主体的沦落。
  做为艺术产品,电视剧的商业化倾向来得更为迅猛也更为沉重。与文学和音乐相比,电影和电视剧需要更大的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从制片商角度看,他们看重的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商品价值,尽管他们也关心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更多的是从商业利益角度来考虑,所期待的不过是要收回自己的投资成本并获得尽可能丰厚的商业利润。
  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大众化的艺术类别,在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普遍不高的今天,更多的人希望从电影和电视剧里寻找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而其中所能蕴含的那种深刻的美感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显得过于沉重,也过于陌生。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能够谅解当今我国影视界普遍存在的媚俗观念和媚俗现象。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在媚俗观念引导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
  在当今的影视界,迎合大众的欣赏趣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卖点”,满足受众的欣赏趣味往往成为影视剧制作的前提条件,于是便有人据此而总结出一套被许多人看来是行之有效的创作模式,如前文所提到的,由此造成了影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雷同化和庸俗化倾向,不仅大大降低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也令受众感到厌倦。
  我们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一味迎合受众趣味的媚俗观念只能带来两种后果:一是导致创作主体的沦落或丧失;二是导致对生活的歪曲描写,从而违反电影和电视剧艺术复现物质现实的艺术特性。创作主体的沦落或丧失必然会使艺术家丧失对自然对社会的感知能力,从而导致对现实的扭曲。
  我们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寻找自我的过程,尼采用酒神来比作艺术的时候肯定也意识到了外在社会因素对于艺术家自我表达所形成的障碍。酒神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只有在酒神的境界中,人们才可能忘记乃至冲破各种外在因素所构筑的七理阻碍,实现真正的自我,对真正自我的寻找永远是艺术家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自由表达的欲望总是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阻碍,经常处于无奈的境地。
  除了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和对理念把握的高度以外,对艺术家来说,真诚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说的真诚既包括对生活的真诚和对受众的真诚也包括对自我的真诚,一个不能真诚地面对自我的人肯定也不能真诚地面对生活和真诚地面对受众。然而在现实中艺术家要达到完全的真诚几乎是不可能的。
  做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在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与自然与社会也是在与自己进行对话,他要把自己所感悟到的理念以一种人生体验的方式体现出来并以外在生活形态的方式得以表现,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本质所在。
  尽管艺术本身是具有功利性,但艺术家在创作中却应该处于超功利的无为状态。在那种超然的艺术境界中,做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仿佛成为一个旁观者,始终保持着自己纯净的心灵,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审视着自己笔下的人物,看着他们在说话在行动在欢乐在痛苦在死亡,却好像丧失了对他们的主宰。在这里,艺术的、功利目的的实现同艺术家对功利的关注程度经常形成一种二律背反的境地,也就是说,艺术家越是关注作品的功利性,越会丧失作品的艺术品性,从而导致作品功利成果的减弱和丧失,因此达到艺术的功利目的必须以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做为前提。
  “有戏”和“没戏”的说法在影视圈十分流行,当一个导演、制片商面对一个电视剧本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剧本中“有戏”还是“没戏”,然而人们对“戏”的理解却大不一样。在多数人看来,“戏”经常被理解为尖锐的外在冲突,于是生搬硬套地把人物建构在偶然性的矛盾之中,让他们为了虚伪的理由而厮杀争斗乃至死亡,试图以此来构建悬念,吸引受众的注意,并赚取受众廉价的情感和眼泪,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最近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部长篇电视剧中,男主人公爱上的女孩后来被发现是自己的亲表妹,而自己又被亲嫂子一往情深地爱恋着,正是这样不合情理的三角关系构成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演绎出来的那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仅不能打动人,反而让人觉得虚假。
  就电视剧创作而言,艺术家实际上是在个人的自由表达与忠实客观现实及电视剧创作特性的发挥之间寻找着契合点,是否能够找到这种契合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剧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这样的契合点。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保持真诚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保持艺术品格最起码的条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