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试论语文教学中基于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提问】科学心理学理论
 

【试论语文教学中基于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提问】科学心理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1:19 影响了: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必不可少的载体。而提问分徒劳提问和有效提问。基于心理学理论设置有效提问,是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可选路径。基于心理学理论,为凸显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提问时,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提出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相关联、相衔接的问题;考虑儿童的思维特征,提问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提问”;给一定的思考时间,耐心做到提问后的等待和学生思维卡壳时的等待;运用解答距理论,合理调配四种等级的问题;重视提问的时机,问在当问处。
  关键词:科学提问;最近发展区;解答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6-02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提问法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它在推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思维,培养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思维、接收知识的过程。提问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课堂主导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当下的新课改,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地认识到目前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充分探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断研究提问,提高提问的科学性。
  一、语文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构建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那么,教师如何凸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引领课堂呢?
  二、科学的提问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体现
  在课堂上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教师的提问促学生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新的问题,用问题引导着各个教学环节的步步深入,让学生沿着问题去思考,使语文课堂的提问,真正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凸显的重要工具,还提问的本来面目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试图以这个语文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提问仍存在很多问题。
  正如日本教育界的课堂提问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认为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有效提问”和“徒劳提问”。我们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徒劳提问”,其特点为: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用语不妥,意思不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要实现课堂提问由“徒劳提问”走向“有效提问”,需要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提问。
  三、教师应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科学提问
  问题不同,问法不同,教学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师应该怎样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有效提问呢?
  1.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提出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相关联、相衔接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又反作用于其知识的吸收和储备。为此,课堂提问只有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才能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2.考虑儿童的思维特征,提问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
  《学记》中有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说明提问时的确要注意先易后难。但这个“易”的目的是为后续的“难”做铺垫的,它并不是“易”到不假思索即可回答,甚至书上已有暗示性答案的程度;而“易”之后,必然要有一定思考量的相对“难”的问题提出。
  不过,对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对一些过难的问题,一定要分层设计,分解成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分问题。语文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毫无回应。学生无法作答与教师提问的技巧、问题难易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设计提问时,要步步相因,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使教学达至高境。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梯度性”,应当使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上来,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