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制片人方励:你必须有更极致的追求 方励
 

制片人方励:你必须有更极致的追求 方励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7:38 影响了:

  一直和文艺片相濡以沫的方励,这一次彻底站在了观众的一边,“《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为了愉悦观众,“我们费尽所有的心血,在艺术,在影像,音效,在演员的表演上,甚至在音乐上极致地去追求。”
  他并不觉得自己制作了一部正统悬疑片,坚信“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在2012年,谁还会遵循一个模式去做”。他更愿意把《二次曝光》称为一部”现代电影”。而他的信心来自于这两三年泡在微博上的经历,“每天都在听各种年轻人的谈话”,“今天的年轻人向往什么?向往自由的,向往不拘一格的,突破传统的表达”。
  论观众:《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
  有人说,这是李玉导演的一次转型尝试,也是方励对国内市场的一次正式问路,在商业类型片里做了一个很深的开拓,你在做这个尝试,看到的机会在哪里?里面又包含了什么样的风险?
  其实从《苹果》开始,这个市场意识已经很强。因为我和李玉在做《红颜》的宣传时,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障碍,《红颜》故事很好,但宣传不了,因为一个明星都没有,所以从《苹果》开始,我们俩就有一个共识,就是未来做电影,要做电影的可看性,要为观众做电影,同时要有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所以并不是说从《二次曝光》,我们才想到要为观众做电影,只不过是《观音山》的时候,因为剧本受挫,原来更戏剧化的故事没有能通过,所以《观音山》变得更情绪化,更多地讲青春的状态和人物的情感。
  如果说,《二次曝光》有什么新的尝试,是在故事比例上面,观众所占的份量就更重了,如果说《苹果》时是1/3,《观音山》是一半一半,那《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尝试,能不能在全方位的为观众定做电影的时候,还能带给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在《二次曝光》的时候,我们费尽所有的心血,在艺术,在影像,音效,在演员的表演上,甚至在音乐上极致地去追求。追求什么呢,就是给观众满足,因为我们认为观众的审美不是过去了,不能用过去商业片的一种简单的做法,用明星阵容、大场面来推砌。
  在这部电影中,你的工作更偏重于哪一点?
  这个戏跟《观音山》稍微有点不一样。《观音山》是导演和我第一次亲自参与了宣传和发行,对排片的原理,院线对电影的判断,观众对电影的认知,还有营销有了一定的了解。《观音山》给了我们两个最大的启发,它印证了我们对时代的估计,就是现在的年青人,不是简单地说,你拍个类型片,他就只看类型片。年轻人有的还是好奇心,你做一个新颖的类型,或者故事结构,他们还是喜欢看。这是一个验证,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心。
  但《观音山》它所能取得的成功,给我的最大启发,是营销,因为过去你没有这个意识,你首先想到的是电影本身,这群创作者,然后就是观众,但你忘掉了中间环节。
  第一道你面对人群是谁,是院线,这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观音山》之后,这种意识非常强烈,就像你做任何商品一样,你知道你的消费者是大众,你是工厂,但你别忘了那些超市,那些批发商,他们如果不摆你的商品到货架上,消费者看不到,或者他们摆两天,就给你拿下来了,你什么机会都没有。
  所以呢,这次做《二次曝光》的时候,我作为制片人,在整个项目的策划上用心非常多,不是光有讲故事的冲动,而是这个故事一出来,就想,这个故事能上院线么?能不能有档期?能不能有排场?观众能不能有口碑?。
  院线和观众的区别在哪儿?
  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有距离感。我们中国的电影市场起来得太晚了,90年以前,我们没有电影产业,只有国营的电影制片厂,整个90年代垮掉了,垮掉之后就剩下一群散兵游勇,2005-2006年以后市场开始起步,院线多了,但人才的储备不是一天两天,今天的院线管理人才也是在学习当中,他们对电影有多了解,他们对观众有多了解,还是有一个成长空间的。这个时候,他们和观众这两者并不是同步的,因为观众是自由的,而院线压力很大,他付那么贵的租金,他就要去判断,哪个电影会卖钱,多排几场,哪部电影可能会栽,就少排几场,如果不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失掉了让他们更多了解你电影的可能性。
  那你赞同这个群体给你的片子的反馈和结论吗?
  我觉得在《观音山》时,我们也没有经验,所以是一阵乱拳,胡打,却歪打正着,这种好处是发完《观音山》院线后开始讨论,哟,一部文艺片也能卖钱啊,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也不能说文艺片的春天就来了,但《观音山》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启发,就是不是所有的商业类型就一定赚钱,或者文艺片就不赚钱,而是要看这个故事接不接地气,有没有打到观众情感的那根弦上面。我觉得这群人,经过两三年后,他们的成长会越来越快,会不再简单的排斥文艺片,或者简单地接纳大阵容,还是要看电影本身是否有时代感,题材是否不老套,我觉得影院的管理者水平是越来越提高,只有他们越来越提高,我们的机会才越来越大。
  
  论类型:干嘛要按照一个模式去做
  这部电影,悬念惊悚和李玉的个人表达都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比例你们有没有探讨过?
  我们不是为了悬疑而悬疑,而是为了真相暴露出来时,让观众心理所受到的震撼和冲击变得更大,与其说我们做的是悬疑,不如说我们做的是情绪节奏。
  你在开始,让观众进入到一个什么程度,然后你翻转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节奏的考虑。
  就是说这不是你们非常明确的对惊悚片类型片的一个尝试。
  《观音山》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启发,你说《观音山》是个什么类型?你说它不是个类型吧,它还有那么多观众,这里面有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情感,青春的情感,青春的无奈,冲动和失落,它跟普通观众产生了共鸣。
  我和李玉都没有学过电影,正因为我们没有学过电影,所以不会遵从一个框框,按照一个类型片严格地按照去做。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在2012年,谁还会遵循一个模式去做,那太过时了,我觉得什么叫现代,现代就是自由。就顺着你自己内心的感觉和对社会、观众判断。你看我们这次的影像方式,非常有新意,有高清,有35毫米,有16毫米,还有5D,还有监视器,非常自由,拍摄方式有大炮,有轨道,有肩扛,肩扛还有正反打,所以主创们开会的时候说,现在是一个现在社会,干嘛要按照一个模式去做。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现代电影,一个现代类型片。
  论明星片酬:演员片酬的炒作和恶性膨胀是来自于香港
  作为制片人,对演员片酬越来越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这是由于大家对市场的误判。这个误判来自于哪里呢,因为突然有很多热钱出现。你知道热钱很多是有钱人的闲钱,而电影产业是中国所有产业里面最后一块处女地,每年有30%的递增,尤其华谊兄弟、博纳的上市,对大家都是一个刺激,一看现在电影能赚钱了,电影又好玩儿,所以有很多钱投进来,这些钱一投进来,由于不专业,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自然地水涨船高,演员片酬自然就涨上去了。
  这肯定是不合理的,现在中国演员的片酬超过日本人,超过台湾,我要说句不好听的话,演员片酬的炒作和恶性膨胀是来自于香港,所有大陆演员的片酬都是被香港演员炒起来的,在香港做电影哪见过这么多钱,哇,天价的要,这么多不专业的人也愿意给啊。
  现在明星片酬这么高,他们的票房价值到底有多少?
  真正有票房价值的明星寥寥无几,也可以说是梁朝伟,也可以说是金城武,我真的不知道,不知道这些张口要天价的演员有什么真的票房价值,我相信,绝大部分观众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去看电影,还是在于这个电影好看不好看,它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这么多大牌演员的电影夭折了,为什么,因为不是简单的就去卖演员,卖的是故事,卖的是电影本身。
  这部《二次曝光》,用了冯绍峰、范*冰等明星,你的考量是什么?
  我们电影要用明星,首先是为了宣传的时候变得比较容易,媒体愿意报导。但对导演来说,最主要的是,这个明星是不是个演员,如果只是一个明星,那是不行的,必须首先是个演员,同时是个明星,那是最好的。我们跟那些有见地有追求的明星接触的时候,都不是说我花多少钱来请你拍这个电影,都是我们邀请你来合作,来做一个作品。你用这样的故事和创意来吸引明星时,就变成合作伙伴了。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电影砸大家集体砸。这也是我们这些明星不会跟我们狮子大开口要钱的原因,他们有什么理由去伤害这个电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