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目的

发布时间:2019-07-17 15:15:23 影响了:

对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分析

英语162班 杨韵雯 郎凯琳 鲁秀霞 马小然

当今社会是消费型社会,消费行为充满我们的整个生活。而当今大学生作为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所以为了我们对大学生消费情况有深刻的了解,我们对一部分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根据我的问卷调查,以及统计结果,我就以下问题及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就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来说,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左右,其中,1000~2000的人占66%,1000以下占29%,月生活费在2000以上的同学很少,占5%,调查显示,女生的月生活费几乎都在1000~2000之间,这就意味着女生总体的月生活费高于男生。大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在1350左右。

其次,我们也对大学生每月的实际消费额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人的月消费在1000~2000之间,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的大学生要通过勤工助学,做兼职等来贴补自己的开销,而根据我们对于每月开销的计算:每天早餐大约5元,中餐10元,晚餐12元,所以一个月在正餐上大约花费810元,零食水果每月算100元,买衣服花200,生病花60元,外出游玩100元,聚餐100元,网络和花费花60元,生活必需品花费100,共1530元,这不算女生要买化妆品,男生给女朋友的花费,所以,大学生的生活费不能满足开销,大家普遍都很穷,所以有一部分人选择勤工助学或兼职来满足日常开销,大部分大学生

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开销,到食堂很少吃贵菜,网上购物也不能大手大脚,绝大部分人都过着拮据的生活。 最后,对大学生消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有83.9%的人开销花在吃上,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如果用恩格尔系数来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情况,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所以根据调查,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大约为52.94%,大部分大学生处于温饱的状态,而大家也把月末自己经济紧张的状态戏称为“吃土”状态。(鲁秀霞)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倡导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经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第五题中有22.6%的大学生会购买自己喜欢的但价格很高的东西,在第六题中有3.2%的大学生喜欢跟风,追求时尚、新颖;相对77.4%的人在遇到心仪的产品时会考虑价格,96.8%的人不喜欢跟风。

总体来说,根据这两项议题,现大学生的消费观还是比较合理的,消费心理大多是求实的而不攀比、求异。当然,也有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在调查问卷发放之前,我们调查小组预测会有大部分学生会追求时尚,消费时会不理性,常常情绪化消费。于是,我们进行了可能原因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尽管中国经济发展,GDP 总量高速增长,人均GDP

却不容乐观,也就是说人均工资水平并不高,而大学生大多

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父母的经济资助,他们通过独立的生活,大多都慢慢地体会到赚钱之不易,这份生活压力会遏制他们的高额消费,当然,也有很多消费者无视自己的经济能力,将这份压力全都放在父母身上,常常支出大于收入;其次,经济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附加产品就是日益高涨的物价,这一因素大大影响了消费行为。北京作为全国一线城市,物价相对很高,大多外地大学生在购物时会着重考虑价格。

当然,我们的调查并不能面向所有的大学生,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第一、存在攀比心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是一种常见的攀比心理的体现,大学生喜欢买一些所谓高端的产品,用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价值;第二、存在从众心理,喜欢跟风,“大家都买这个,那我也买”,这是大多数人在看到热卖产品时的心理状态,在很多时候,质量、实用性常常被忽略,往往是一种情绪性消费。

消费虽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它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影响个人到影响整个社会,更能反映社会心理状况。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可以概括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一条是要求考虑收支关系,在自己经济承受范围之内消费,第二是改变从众心理,避免盲从,真正考虑产品的实用性,第三是要做一个环境保护者,购买环保产品,拒绝过度包装,最后是要和父母一起分担经济压力,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节俭,大学生在可以参加一些兼职

活动,减轻经济压力。

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其实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消费状况能够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例如在拜金主义时代人们往往攀比消费,当今我们宣传理性消费,应当抛弃这些不正确的消费观。(郎凯琳)

接下来我将就大学生对网购的态度及在购买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做分析。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但是其中也分为了两派,一派人热衷于网络购物,而其他人则对网络购物有一定的顾虑。针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进行了小范围的市场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从我们经随机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

所有被调查者都或多或少有着

网购的习惯,而从这些网购者中再做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只是偶尔会网购,只有小部分受访者经常进行网购。由此,我们可以将调查结果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网上购物这种快捷便宜的购物方式已经渗透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了,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一个重要选择;第二,从只有小部分人经常网购的结果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并没有社会舆论焦点所讨论的那么不堪,不节俭、乱花钱。可见大部分人都拥有十分理智而清晰的头脑,只选择偶尔在网上购置物品,而不是无节制地乱买乱花,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第二个问题则着重调查大学生在购买物品时考虑的因素排序。从受访者对各种因素的排序,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在购物时的心理状态和消费观念。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购买一样东西时,大学生们考虑的因素排序为:质量、实用性、价格、美观。从这样的结果来看,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真的是十分理智的。在购置物品时,会首先考虑其质量好坏,、实用性如何、及其价格高低,这体现了购买时的求实心理,即指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这种消费心理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观是值得提倡的,求实的心理往往让我们更愿意去接触事实是什么, 而不是停留在我们的感觉和空想中, 而生活在自己的感觉中, 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再一个求实的心理, 也不容易让我们产生偏见, 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事物. 还有, 人们对未知总是恐惧的, 那么, 求实让我们更加有安全感。

美观这一项在调查中排到了最后,是大学生在购物时最不给予考虑

的参考项。这说明现在大学生已完全脱离了原来人们印象中的追求新颖、时尚,爱跟风、追潮的消费理念,转而将目光投向商品的质量,和商品所真正能给自己带来的用处。大学生已不再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学生现如今的消费观念已趋于理智而健康,成熟而清醒。

从表面上看, 消费是个人行为, 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 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 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希望同学们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消费观念,崇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做一个清醒的消费者。(杨韵雯)

在第九题中,谈到是否有存钱习惯的问题,大约有61.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存钱的习惯,38.7%的大学生没有存钱的习惯。数据证明认

为存钱这种习惯很重要的占绝大多数,“月光族”虽然存在,但也只是少部分。说明同学们有为未来考虑的金钱观,但这也并不能说明“有钱就花光”的同学们消费观就是不正确的,毕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生活节奏比较慢、社会生活更注重个人享受的国家,大部分人都是当工作挣了足够旅游玩乐的钱之后就辞职,等到钱花光了再去工作再赚钱的,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当地的商店、市场早上9点开门,下午5点就打烊,中午还有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甚至有些私人企业中午才开始营业。也许在习惯了每天努力工作挣钱的我们看来,这种生活简直就是在“混日子”,是在虚度人生,但是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消费习惯的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是觉得每天恨不得工作12个小时的那些人很奇怪,不会享受生活。我们没有绝对的认定标准说孰对孰错,只是这两种对于“存钱”的不同认知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为将来考虑,注重财产积累的存钱型;以及有钱就花光,注重个人享受的月光型。虽然我们不能断定存钱型的同学们是否有什么需要或者计划,但是大部分选择有存钱习惯的同学们表示,存钱更多是为了以防万一,防止以后的突发事件,我们姑且称之为“预防性”消费观。这种预防性的消费观确实是一种良好的消费观,它展现了一种对未来的预见,相对于“享受型”的消费观更加有保障,更能良好的应对突发事件。

而第十题中关于是否有记录花钱情况的习惯问题,52.9%的同学们表示没有这个习惯,47.1%的同学表示有这个习惯,但在47%中,只有11.8%的同学是坚持记录的,剩下35.3%的同学是只有间断性的记

录。也许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开放,现在的大学生们对于花钱记录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清晰了。而相对于老一辈的人们,他们觉得记录是一种管理消费的方法,他们会根据本月的消费情况来制定下个月的计划,在吃上面减少一点或者再多订阅一份报纸等等。坦白来说,相对于没有计划的花钱,记录自己的花钱情况的习惯确实是好的,这样更利于我们制定将来的花钱计划,不会出现透支或者需要用钱的时候只能到处借钱的情况。不过这种好习惯终究还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认为记录存钱情况没有必要,或者记一段时间后烦了就放弃了, 对此,我们还是建议那些同学坚持下去,这样既可以对自己的花钱情况有个大概了解,也可以预防因交易情况不清楚而导致的纠纷事件。(马小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