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满城尽是卷帘门”本质是对公信力的质疑]满城尽是卷帘门
 

[“满城尽是卷帘门”本质是对公信力的质疑]满城尽是卷帘门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2:55 影响了:

  因一则不实传言而演绎出“满城尽是卷帘门”的奇异现象,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深反思:如果是正常的执法活动,何以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如果整个市场环境是公平而有序的,商家为何个个都如惊弓之鸟?更需追问,如果城市管理是透明开放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又何以如此紧张?
  7月中旬起,沈阳部分商铺出现了关门歇业的现象,与此同时,各大微博、论坛等各个网络空间都在热烈讨论沈阳市面上的“大萧条”、“满城尽是卷帘门”现象。经进一步了解,在辽宁大连、本溪、鞍山、抚顺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据各地媒体报道,情况大同小异,都是说传言打假或大检查,只要找到任何毛病就是重罚。8月6日,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沈阳发布”称,这是“因受不实传言影响”所致。(《东方早报》8月7日)
  事实上,从7月中旬起,沈阳、抚顺、丹东、鞍山、营口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铺“关门歇业”的现象,警方也曾表示高度关注。但直到8月6日下午,辽宁省政协委员庄廷伟提交了一份加急提案,同时通过微博公布,希望沈阳有关部门能及时回应市民关切、网络质疑,官方随即做出正式回应,事情才算尘埃落定。持续了近一个月,并引发民间舆论高度关注的“沈阳现象”,再一次证明,很多时候谣言确实跑得比真相要快。
  谣言之所以比真相跑得快,总是少不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真相始终暧昧不清,或者姗姗来迟。事件的发端,据说是为了迎接明年在沈阳举行的全运会而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但对于这场“破案会战”的解读却是非常凌乱的。真相未明之即,这种信息上的出入无疑加剧了商铺的恐慌感,迫使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重要的在于,当“商铺关门”不断升级,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的同时,职能部门长时间的沉默,以及权威信息的莫名缺席,更是对事态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于在官方作出正式回应之后,很多人仍然不明就里。所谓“不实传言”究竟是指什么,“不实”在哪里,其实都还是大大的问号。
  权威信息的缺席,事实上只是整个事件的表层,仔细审视“沈阳现象”,我们会发现,还有更多值得剖析的内在肌理。在一个实行市场经济并且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居然会出现“满城尽是卷帘门”的反常现象,这固然让人产生一种时空倒转之感,但比之更加让人错谔的是,这一切居然是源于坊间的口口相传。许多商家都表示“没有接到通知”,但“看到大家都关门了,我也关了”。甚至于还有许多明明证件齐全也没有假货的商家,因为感到害怕,而慌不择路地加入了关门大吉的队伍。
  所有的意外从根本上说,其实都不是意外。自古以来,商家都是一个社会中最具经济理性的群体。他们宁愿蒙受着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关门歇业,也要选择相信一个没有多少事实根据的传言,显然不是毫无道理的。现实而言,这样的场景我们屡见不鲜:一些城市为了确保某个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或者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重视程度,往往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正因为“非常规”,不可避免地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甚至于会以一种“特事特办”的姿态,轻易突破管理尺度乃至权力底线,让民众无所适从,心情忐忑。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那些关门歇业的商家相信“不实的传言”,不如说他们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缺乏合理的预期。
  正如有店主所言,本来是不怕检查,但他认为这次检查不是正常的那种,当时都传一罚就是几万元,而且还抓人扣货,“比如你有个员工健康证去年没年检,人就被当场带走,交钱去赎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相比于这种“不正常的检查”,关门歇业的损失无疑是可以接受的,这事实上是一种相当理性的判断。惶恐不安的背后,其实是对管理活动公正性与合法性的质疑和拷问。
  因一则不实传言而演绎出“满城尽是卷帘门”的奇异现象,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深反思:如果是正常的执法活动,何以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如果整个市场环境是公平而有序的,商家为何个个都如惊弓之鸟?更需追问,如果城市管理是透明开放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又何以如此紧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