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主动脉粥样硬化【CD40CD40L系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主动脉粥样硬化【CD40CD40L系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19 04:03:43 影响了:

  【摘要】目的探讨CD40CD40配体系统(CD40CD40L)对不同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浆黏附分子影响。方法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CD40阻断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 ml(250 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D组(免疫刺激组):应用肺炎衣原体感染制备动脉硬化模型;E组(免疫刺激CD40阻断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 ml(250 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 实验共16周。实验结束后,检查如下指标: ① ELISA法检测sCD40L、sVCAM1、sICAM1。斑块/内膜面积比。16周末获取标本检测分析。结果B、C、D、E组与A组比较sCD40L sVCAM1、sICAM1水平升高(P<001)。C、E组与B、D组比较sCD40L、 sVCAM1、sICAM1水平降低(P<001)。结论通过高脂饮食、免疫刺激可引起实验兔sCD40L、 sVCAM1、sICAM1水平升高,阻断CD40CD40L,可降低实验兔sCD40L、 sVCAM1、sICAM1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CD40CD40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多因素作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D40CD40配体系统(CD40CD40L)是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1],推测抑制CD40CD40L系统可以抑制或减缓AS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以不同机制制备AS模型,应用抗CD40配体抗体阻断CD40CD40L系统,观察高脂饮食、免疫刺激对实验兔血脂、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影以及阻断CD40CD40L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 CD40CD40L在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AS提供新的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重(20±015)kg,分笼饲养,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品:胆固醇(北京邦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CD40L、sVCAM1、sICAM1试剂盒(七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产品)。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CH20型光学显微镜;CIAS1000图像分析仪等。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健康日本雄性大耳白兔40只,体重(200±0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②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③高脂模型CD40阻断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抗CD40L配体抗体05 ml(250 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④免疫刺激组:应用肺炎衣原体感染制备动脉硬化模型,经鼻腔感染混有肺炎衣原体的SPG缓冲液05 ml,3周后再次感染。⑤免疫刺激CD40阻断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给予抗CD40L配体抗体05 ml(250 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实验共16周。于第16周末检测指标。
  122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①sCD40L、sVCAM1、sICAM1:应用ELSIA法检测。②病理形态学观察:动物麻醉后,剪开胸腔,以4e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灌洗主动脉至灌流液清亮为止,游离主动脉,取胸主动脉,分为3段,分别切取4Lm厚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斑块面积和内膜面积,计算斑块/内膜面积比。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血清CD40L、sVCAM1、sICAM1 :B、C、D、E组与A组比较sCD40L水平升高(P<001)。C、E组与B、D组比较sCD40L浓度明显降低(P<001)。见表1。
  22斑块/内膜面积比: B组、C组、D组、E组实验兔主动脉均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C组与B组比较斑块/内膜面积比降低,E组与D组比较斑块/内膜面积比降低(P<001)。见表2。
  表1各组兔血清sCD40L、sVCAM1、sICAM1浓度比较(x±s,n=8)
  组别sCD40L(ug/l)sVCAM1(ug/l)sICAM1(ug/l)A组101±018158±024458±098B组323±053*523±108*1323±208*C组256±028*#356±096*#856±116*#D组294±030*511±109*1111±189*E组209±021*△320±085*△720±105*△注: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与D组比较,△P<001
  科研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0082)
  作者单位:121000锦州,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表2各组兔斑块/内膜面积比(x±s,n=8)
  B组C组D组E组斑块/内膜面积比(%)6123±3392551±221#5453±3662353±415△注:与B组比较,#P<001;与D组比较,△P<001
  3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CD40CD40L在A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正常动脉内皮细胞仅表达少量CD40,在AS斑块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高表达CD40和CD40L,其分布与某些和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性分子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因素致AS形成均可导致sCD40L水平升高,并且通过抗CD40抗体阻断CD40CD40配体系统后,C组、E组AS斑块面积较对照组B组、D组明显减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