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难得糊涂"一代怪才--郑板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一代怪才--郑板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发布时间:2019-07-27 09:23:26 影响了: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所说的“扬州八怪”,多从李玉棻说。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近现代名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都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

《墨笔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

郑板桥画竹最为人所称道,“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郑板桥的书法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于他这样一位有个性的人来说,这种字体是无法彰显他的个性的。对此种字体他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所以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他的书法最被人所称道的还得说是“六分半”书,它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人称“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字体,在以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同欣赏一下。

《草书司空曙七绝》 南京博物院藏

《行书轴》 日本東京国立博物馆藏

《竹兰石图》故宫博物院藏

《墨笔竹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兰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

《华封三祝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竹石幽兰图》 天津博物馆藏

《墨兰图》安徽省博物馆

《竹石图》旅顺博物馆藏

《兰竹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竹石图》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竹石图》拍品成交价1512万元

《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 南京博物院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