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解

发布时间:2018-12-24 09:28:13 影响了:

  徐伟华的名字在广西盆景界家喻户晓,他在岭南地区乃至全国也不乏敬慕者,这一切皆归功于他在盆景艺术方面的造诣。走进他的华毅盆景园,人们即刻被他那几百盆盆景所吸引。笔者受花木盆景杂志社委托,对徐伟华的盆景艺术人生做些简要的记录,其中的故事或许会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和鼓舞。
  
  师法自然,盆景创作得心源
  
  徐伟华,广西陆川人,1949年生。先后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广西盆景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熟悉徐伟华盆景作品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即他的作品很“岭南”:盘根露爪,树势雄壮,枝条过渡自然,走势富于变化,整个作品就是大自然古树的缩影。当人们问及他做盆景有没有拜过师时,他说:“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老师!”盆景创作的一切源泉均源于大自然。早年他在省医药站当司机时,开着汽车游历过许多城镇乡村,每逢发现路边有奇桩异树时,他就放慢速度甚至停下车来凝神观望,久久不愿离去。尤其是经过桂林阳朔那棵千年古榕时,更是久久伫足,体会“位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品味古榕那天然的鬼斧神工。这棵曾经作为电影《刘三姐》抛绣球拍摄场景的古榕,成了他后来创作大树型作品的蓝本。克服困难,坚韧不拔苦练功
  徐伟华的第一盆盆景作品《心通》作于1979年。1981年,他将这件处女作送去参加南宁市举办的盆景展。不知是这件作品的年功不够,还是别的原因,他的作品没能摆上展架,被丢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这对徐伟华触动非常大。从不服输的他,从此下定决心要做出好作品。现在提起这件事,徐伟华还感慨万分,他说如果没有那次经历刺激,就可能没有今天的成绩。
  要做出好盆景,光有雄心壮志和创作热情还远远不够。对于徐伟华来说,有两大突出困难:一是文化水平不高,要掌握盆景创作的整套理论和相关的美学与画论知识很困难。换句话讲,就是没有理论来指导他的实践。他所得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自己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出来的。那时高水平的作品不像今天随处可见,也不像现在一年有多个大型盆景展可以去观摩,而且有些盆景艺人对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也不愿与人交流和分享。这些并不影响徐伟华的创作,相反,极大地激发了他向自然界学习的热情:仔细琢磨房前屋后、河岸塘边的松、榕、龙眼、荔枝等古树,它们盘根错节、飘跌自然的树型,苍古入画,非人工所能及,如能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盆景创作中,那么产生的强烈震撼将难以言表!第二个困难就是经济能力有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企职工靠微薄的工资能买多少棵树可想而知。为了能把盆景创作坚持下去,徐伟华开办了洗车场和停车场,用以支持盆景创作的开销。他爱人对他的盆景事业非常支持。来自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无疑成了徐伟华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动力。在盆景创作道路上,徐伟华一路披荆斩棘,风里来雨里去,专心致志,把所有的财力、物力和精力都放到盆景创作上。在别人看来,他对盆景的执着和痴迷难以理解,时有风言风语传到他耳边,而他却淡然一笑――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硕果累累,德艺双馨美名扬
  转眼到了1997年,从他开始创作盆景已有18个年头,就在这一年的第三届中国盆景根雕奇石展(桂林)中,他送展的6件作品有4件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和荣誉奖。18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肯定。就在这次盆展中,大名鼎鼎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看了徐伟华的雀梅盆景《回龙头》后,执意要见作品的作者,并给该作品作了热情洋溢的点评。贺大师对徐伟华的鼓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他前进的道路,使他对盆景创作更加充满信心。时间到了2000年,在这一年的第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湛江)上,徐伟华送展的罗汉松作品《松下仙聚》和雀梅作品《群龙起舞》均获得金奖,此外还获得银奖一个、荣誉奖一个。随后,广西电视台《漫步广西》栏目,以专题形式播报了徐伟华的盆景艺术,介绍了他的创作经历与艺术成就。继后,中央电视台第二和第七频道分别作了重播。翌年出版发行的中国第一部盆景纪录片――《中国盆景艺术》,将徐伟华的雀梅《回龙头》、罗汉松《松下仙聚》、雀梅《群龙起舞》收录其中。随后《粤港澳台盆景精品集》、《当代盆景金奖汇编》、《世界盆景金奖集》等盆景画册亦收录了他的作品。从1997年至今,《花木盆景》杂志和《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曾多次刊登他的优秀盆景作品。
  从此,徐伟华在盆景艺术创作道路上,犹如吃着风力的风筝步步上升。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花卉精品展上,他的榕树盆景《风雨同舟》获金奖、雀梅盆景《回龙头》获银奖:他的罗汉松盆景《松下仙聚》在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在2009年第二届中国唐风盆景展荣获一等金奖,2010年广州国际盆景邀请展上送展的榕树盆景《泰山精魂》(见本刊今年第5期第18页)、山松盆景《明山松魂》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同年的第三届中国唐风盆景展上斩获二等金奖一个……每块奖牌都是对徐伟华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肯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他的盆景作品引起了岭南甚至是全国盆景界的高度关注。
  
  出神入化,岭南技艺谱新篇
  
  在我国盆景的几大传统流派中,岭南派是最接近自然的流派。因为岭南地区四季如春,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土壤肥沃,树木生长速度快,因而为孕育“蓄枝截干”的独特造型技法创造了天然条件。但光有气候因素还不能创作出优秀的岭南作品,徐伟华经过30多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理论。他认为,盆景的创作首先是确立正面,正面选好了,才能布枝构图,才能营造出作品的意境。如果立错正面,则全盘皆输。就下山桩而言,需要环桩多绕几圈观察,根据根盘和树干走势确定正面:对于培养过的树桩定正面,除围绕树桩多转几圈观察外,还要注视着树桩,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仔细反复揣摩,甚至观察者要站直看,弯腰看,还要低头看,如此远近高低立体地观察后,还要结合枝条,根盘的阴、阳、背、向等情况综合判断才能确定它的最佳观察面。有时为了一株树的立面,就要花掉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精品作品的立面则需要在心平气和,没有干扰的环境下,反复推敲,细细琢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是布枝走势,岭南盆景枝条的特点是随意剪下一根枝条它就能独立成一件岭南风格的盆景,要达到如此效果,需要有章法。试想,一根枝条从树干出枝处的10cm左右的直径到末梢像牙签那么细(俗称“牙签枝”),需要剪 多少刀才能过渡自然呢?徐伟华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要剪13刀,最少也要剪9刀,这样才有点艺术效果。而且第一节不出分枝,第二节才出分枝,第三节多出枝,这样既保证了内膛的通透,又能丰富枝爪。枝的走势也很讲究,每剪一次枝后,新长出来的枝芽就要改变一次方向,这样营造出来的枝条,平视能见枝条主脉上弯下弯,俯视能见枝条主脉左弯右弯。再根据树型需要布予飘枝、跌枝、探枝、摊手枝等枝型,营造出呼与应、顾与盼、争与让的灵动效果。这样,一件构图生动,意境深远的作品就会产生出让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这些理论,已经得到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认可并用以指导实践。
  
  言传身教,甘为人梯乐奉献
  
  盆景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示范表演式的直观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深奥难懂的理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法,通过对树桩造型的现场表演,能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近年来,徐伟华总是乐意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到处奔走,宣传岭南盆景文化,传授盆景技艺,总希望尽快将他这几十年来所探索积累的一切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许多圈内同仁慕名到他的园子里参观学艺。只要是有诚意的来访者,他都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给他们。他常说,我告诉你们我的经验,就是希望你们少走弯路,快出作品,时间宝贵呀!不管是本市还是外地的盆景界朋友,只要提出要求,徐伟华都会亲自开车到他们的盆景园去,给他们相应的指导。外地的朋友来南宁找他,他常常是到机场或车站迎接,然后按客人的要求带他们参观园子,再送他们回到机场或车站,让朋友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多年以来,他的华毅盆景园成了广西各大院校园艺系的教学示范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好几批学员,而他总是非常认真地、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所以,整个盆景园常常是人山人海。徐伟华就站在学生中间,或是讲解盆景基础知识,或是作示范表演,或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场面时而鸦雀无声,凝神观看:时而欢声笑语,畅所欲言……同学们从中不单学到盆景知识,还学到一种创业精神:每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锁定目标,然后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最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伟华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广西盆景后继乏人,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在中青年盆景爱好者中培养有悟性的人员。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下,一批中青年盆景爱好者正在成长,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建园买桩育桩,脚踏实地创作盆景作品。可以预见,广西盆景将与时俱进,走向美好的未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