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全新解读”版《雷雨》之得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pdf
 

“全新解读”版《雷雨》之得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pdf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9:28 影响了:

  重排经典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观众对经典太熟悉了,而经典的内涵又太丰富了,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所以不管是“重新阐释”还是“全新解读”,都可能招来各种各样的批评。尽管如此,经典重排还是时有发生,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经典既是挑战也是诱惑,一旦成功征服内蕴深厚的经典,征服众口难调的观众,就意味着个人艺术功力又攀上了新的高峰。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常演不衰的杰作。由于其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情节结构的严密性与紧张感,它常常是用来考验和训练演员演技,当然也是考验导演功力的试金石。事实上,任何人来排演《雷雨》,尽管都如履薄冰,最后还是免不了受到观众的议论。王延松导演的“全新解读版”《雷雨》(以下简称“王版《雷雨》”),情况又如何呢?
  我以为,王版《雷雨》最值得肯定的是摒弃了从意识形态出发阐释曹禺剧作的做法,转而从美学高度予以新的解读。其具体做法就是恢复长期以来演出中被删除的、通常被认为不重要的“序幕”和“尾声”。曹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使自己的剧作更加“贴近时代”,符合时代与政治的需要,不仅默许舞台上删除“序幕”和“尾声”,而且自己也曾亲自在剧本中删除过。然而,这短短两幕内容的有无,却直接关乎戏剧美学层次的高低。有之,曹禺则是站在“上帝的云端”,俯视着芸芸众生,并通过这两幕造成的间离效果,使观众与剧中人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以“悲悯的心情”“入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无之,则可能被用来为政治服务,正如历史上所有已经做过的那样,简单地将这出戏处理为反映工人、农民等底层阶级与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或者暴露大家庭的黑暗等。王版《雷雨》不仅恢复了“序幕”与“尾声”,而且辅以唱诗班的形式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曹禺原著所隐含的宗教救赎主题。这种审美的超越性与宗教的超越性合而为一,也未尝不是一种创造性的解读。仅此一项,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探索就成功了一半。
  导演希望“观众不仅会被故事本身感动,更被故事的讲述方式深深吸引”。诚然,王版《雷雨》的故事讲述方式是新颖的。听觉上,它以宗教圣歌的旋律演唱曹禺青年时的一首诗“不久长”,并作为连缀各幕的主题音乐,给人以神圣、高远、超然的美感;视觉上,它以局部写实、整体写意的方式营造出一处既像教堂又像洋房的演出空间,恰好符合剧中周公馆要卖给教会做医院的意思,颇有灵动之感。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整体形式上还是有不尽协调、统一之处。王版《雷雨》的前面两幕戏基本上还是按现实主义的原则排演下来的,台词改动也并不多。但到了后面两幕戏,则开始采用比较现代的处理方式。比如拿来一个窗户就把舞台空间转换成鲁贵家了,人物在医院和公馆之间自由出入,导演似乎意在以九年后侍萍、周朴园、繁漪的意识闪回为线索组织叙事。因而删掉了周冲造访鲁家的戏,让周萍、繁漪三年前的私情从暗场处理改为明场处理,并增加了一些出格的台词(如鲁贵将闹鬼的真相揭示给四凤、繁漪在客厅对周萍的苦苦哀求),虽然都不无根据,但使曹禺原著中富有戏剧张力的潜台词变得直白寡味、一览无余,冲淡了美感不说,还多少扭曲了人物形象、遗漏了部分重要的戏剧信息(如四凤之死是在知道了和周萍的兄妹关系后的必然结果,但这一点始终没有交代出来)。设想,假如后两幕戏也像前两幕那样采取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每幕之间由唱诗班衔接起来;或者前两幕也像后两幕那样以意识闪回的方式组织情节,同时确保情节信息的完整性,这样是否会使该剧更具有某种艺术形式的整一性呢?
  由于曹禺剧作本身的完整性以及人学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演员在舞台上要做到准确地传达人物已属不易,若要传神地表现人物则更需要演技功力。加上剧本台词的增删改动对人物形象造成的影响,以及每个观众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周朴园、繁漪、周萍、鲁侍萍,《雷雨》人物形象的舞台塑造从来就是一个大难题。以笔者对这一轮演出的浅见,张先衡先生饰演的周朴园虽颇为传神,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以70多岁的高龄来演绎50多岁的人物,多少有些吃力,因而也就缺少了一点周朴园似的精明强干,另外或许形体上再瘦一点就比较符合想象。繁漪似乎也应该再丰满一点、高大一点、美艳一点,但在哀求周萍带她走的那场表演太过了一点。周萍的内心是懦弱的,但不应该那么油滑,最好有点书生气。鲁侍萍演得比较到位,但总觉得她和周朴园重逢的那场戏,有点太动情了一些,仿佛有意地在暴露自己的身份。鲁贵坏得不够,无耻、无赖的一面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此外,周冲、四凤、鲁大海等人的形象相对单纯,比较好处理一些,基本上都算完成了任务。也许导演是想更多地突出繁漪和周萍的冲突这条线,不过曹禺剧作中的这些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正像一张扭结的网,相互牵扯着,如若过分地突出哪根线,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还是慎重为妙。
  此外,作为主题音乐的歌词“不久长”,出自曹禺青年时代的一首诗,虽然其“衰草”与“墓床”等意象与《雷雨》的悲凉意味暗合,但该诗比较费解,且“不久长”容易与侍萍的哀叹“人心靠不住”联系起来,从而对“罪与救赎”的主题表达造成干扰。也许不必一定用曹禺的诗,随便一句“主啊,怜悯你可怜的儿女吧!”之类的唱词也许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排演曹禺剧作是不容易的,“全新解读”《雷雨》更是不易。《雷雨》是曹禺剧作中最典型地采用了锁闭式戏剧结构的一部作品。这种结构使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每一次情节的推进甚至每一句台词的互动都是那么严丝合缝、不可更易。王延松导演大胆地改动了一些内容,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就是,曹禺剧作中的许多潜台词基本上都比较直白地说了出来,本应含蓄内敛的表演也相对比较夸张和外露。甚至关于主题,曹禺的表达也因含蓄而具有多义性,王版《雷雨》则给它明确地赋予了宗教的指向。这其中的是非得失,恐怕都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当然,本文只是提出问题而已,结论留给大家来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