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少儿欣赏音乐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探索]少儿钢琴音乐会主题
 

[少儿欣赏音乐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探索]少儿钢琴音乐会主题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8:39 影响了:

  一、问题的提出      1.少儿欣赏音乐会的问题   目前,随着专程买票带孩子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的家长人次的增加,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在我国家长对于少儿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和令人高兴的现象。然而,也由此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难题:原本应该安静的音乐会观众席噪音明显增加,有时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台上演员的正常演出等等。就笔者以往演出和聆听音乐会的经验,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音乐厅内并不少见,尤其是有儿童观众的音乐会,总是会有或多或少来自这些小听众的噪音影响音乐会的正常进行。这样的情况让台上的演员、音乐会主办方和剧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听众烦恼不已。
  2.解决少儿欣赏音乐会问题的问题
  针对儿童难以安静欣赏音乐会这个难题,许多音乐厅都采取了限制一定身高以下(如:一米以下)的小朋友入场的措施,有的音乐厅还把这项措施作为明文规定写在了音乐会的入场券上。
  笔者认为“限制少儿欣赏现场音乐会”绝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为,首先,即使有了这样的措施,那些符合规定可以入场的儿童们依然难以和其他听众一样安静地欣赏音乐会,正常演出受到干扰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少儿原本就应该是观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为他们创作的。此外,还有许多少儿演奏家演出的音乐会,难道这样的音乐会也要禁止少儿入场?第三,现在的少儿即将成为未来的成人听众。目前对于我国成人听众在音乐会现场的恶劣表现,许多乐迷和专家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口诛笔伐,难道我们要让现在不具备良好听音乐会习惯的小听众以后永远不再走进音乐厅?或者将来继续对他们进行同样的口诛笔伐?第四,作为音乐会文化消费群体的一部分,观众中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专程买票陪自己的孩子走进音乐厅的。可见,无论是从音乐审美主体的客观性、音乐演出市场的经济效益,还是对我国未来观众培养等多方面来看,我们都无法剥夺、也绝不应该剥夺小朋友欣赏现场音乐表演的权利。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想,首先应该找到少儿难以安静欣赏音乐会的原因,这也将是解决如何培养少儿欣赏音乐以及音乐会和提高少儿音乐修养等一系列问题的第一把钥匙。
  
  二、少儿欣赏音乐会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导致目前少儿欣赏音乐会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中音乐欣赏的基础薄弱
  在与众多家长交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希望通过聆听现场音乐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走近艺术世界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孩子音乐修养的目的。然而,其中许多家长和他们的孩子都是第一次或极少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通过询问笔者还发现,这些少儿及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古典音乐,例如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收听相关的广播节目、欣赏CD和观看古典音乐录影带等等,这其中包括许多正在学习音乐表演的少儿和他们的家长。那么,突然走进陌生的音乐厅,以陌生的方式欣赏陌生的音乐,还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安静①,这样“听音乐会”对于一个正常的普通儿童来说,无疑如同让一个从不跑步的人突然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其结果我们在许多音乐会的现场已经看到。这是少儿无法保持安静地欣赏音乐会的重要症结之一。
  2.以往音乐教育中对少儿欣赏音乐方式的错误引导
  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去“理解”音乐作品是我国国民欣赏音乐的一种普遍方式,这也正是我国以往普及音乐教育工作长久以来的一个“传统”误区②!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并且能够直接引起听者微妙的情绪状态变化,因此它在表现人类情绪活动的微妙性、敏感性与过程性方面,是任何艺术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情绪活动的状态与变化发展过程才是音乐艺术特有的表现领域,人类精神活动的世界才是音乐艺术所要特别表现的对象。而这个精神活动的状态恰恰是无法用语言来加以描述的。从这一层次上看,任何对音乐作品进行语言的解说都势必是拙劣而机械的。音响的美只能靠听觉去体验,音乐表现人类精神状态活动的微妙只能靠心灵去感受。③然而目前“文学化”、“美术化”的错误音乐欣赏方式还在影响着新一代的欣赏者。尤其是在一些针对少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传授者总是选择一少部分“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语言如同讲故事一般对音乐加以“解说”,引导少儿来“理解”音乐所谓的“内涵”。这样错误的欣赏音乐的方式所导致的一个立竿见影的不良后果就是:当少儿来到音乐厅内欣赏那些无人对其内容进行故事化讲解的音乐作品时,由于不具备正常的、应有的、良好的听觉习惯,又无法再以以往的方式对音乐加以理解,所以根本听不进去!这是致使少儿无法安静欣赏音乐会的另一症结。
  3.少儿的知觉审美能力不适应某些音乐会中的曲目
  许多家长花钱买票、并专程抽时间陪孩子走进音乐厅是为提高自己孩子的艺术修养做教育投资和文化消费,这样做的初衷是良好的、正确的,这样的行为方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然而,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少儿与成人审美能力上的差异。
  如同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类的审美知觉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需要经历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和不断学习而日积月累的发展过程。正因如此,少儿的听觉审美能力和审美倾向与大人不同。少儿与成人之间类似的差异在味觉、视觉等其他能力中也有体现。比如少儿大多比较喜欢喝味道单纯、明确的软饮料,喜欢色彩简单、鲜明的画面,喜欢看情节简单的卡通片;而味觉、视觉等能力发达的大人们则更偏好那些味道丰富、回味悠长的酒类饮品,喜欢富有层次、变化微妙的画面,喜欢情节复杂、耐人寻味的故事片等等。从听觉上看,总体来说,大多数少儿的听知觉能力不太发达,所以他们喜欢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反之,听知觉能力较之少儿要普遍发达的成人则相对喜欢复杂、细腻、刺激、紧张的音响。④所以,很多成人认为非常优秀的、好听的、值得一听的音乐作品少儿未必喜欢听。
  此外,由于对音乐作品的不了解,许多家长在选择音乐会时往往注意的是演奏家和乐团的名气,往往会选择媒体和其他成年观众所关注的音乐会,例如国内、外名家、名团的演出。然而,这些高水平的音乐会对于那些听知觉不足够发达、不具备相应审美能力的人(包括成人和少儿)来说就如同“对牛弹琴”,具有自制力的成人尚且能在音乐厅内鼾声雷动,何况那些活泼好动的儿童?由此可见,音乐会曲目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少儿难以安静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因。
  4.许多家长和少儿不知道或无视欣赏音乐会时应具备和遵守怎样的秩序
  目前,绝大多数带孩子去听音乐会都属于家长们自发的个人行为,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和安排,听音乐会应遵守哪些规定也不属于小学生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那么,告诉少儿在听音乐会时应遵守怎样的秩序就成了家长们的任务。
  然而事实上,“听众去音乐厅欣赏一台音乐会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遵守怎样的秩序”,这样的问题恐怕对于我国许多成人听众来说都是陌生的,或者是不以为意、没有什么概念的。这样的结论仅是那些音乐厅内屡禁不止的手机铃声、绝大多数音乐会中一首乐曲的各乐章间观众报以的掌声就可以证明。
  所以,许多家长不仅不会在去音乐厅之前告诉自己的孩子听音乐会有哪些传统礼仪(比如不能衣冠不整、或穿拖鞋入场、不能带太多随身物品等等),以及演出开始以后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包括应该在乐曲进行时保持安静、各乐章间不能鼓掌等等),他们甚至还会带上各色零食、饮料和孩子的玩具等等来到音乐厅内,把听音乐会和看露天电影、或者上戏园子听戏当成了一回事。这样的情况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一些家长这样盲目或不注意方式方法的引导、教育活动不仅不能够对孩子起到艺术素质培养的良好效果,甚至有可能给少儿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在一次笔者参加的音乐会中,有数个小朋友因为玩闹而被家长和其他观众喝斥,其中一些小朋友最终被剧场工作人员请出,在大家谴责的目光中大哭离席。如此经历不仅是给他们的家长造成了难堪的局面,也必定会给那些小朋友留下关于去听音乐会的极不愉快的回忆。这样一来,不但家长们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而且会让许多小朋友对“去听音乐会”甚至是“欣赏音乐”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到了谈“听音乐会”色变的地步。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注意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容易走入的严重误区!
  
  三、解决少儿欣赏音乐会问题的途径探索
  
  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做出一些判断和分析之后,笔者以中央音乐学院培训基地《音乐欣赏与素质》课三个少儿班的少儿和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教学活动实践(此课程目前不属于业余音乐学习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选择它作为器乐演奏学习的辅助课程。此课程平均授课时间为每周一节课,时长为45分钟,十六周课为一个学期。授课对象没有年龄限制。少儿班每班的学生约15人左右(不含家长),年龄从3岁至十多岁不等,其中以5岁至10岁少儿居多。此课程授课允许家长在教室内旁听)。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笔者按计划完成以下工作步骤:
  1.纠正原有的错误音乐欣赏观念:
  首先,通过“音乐何需懂”、“如何听‘懂’音乐”等一系列与音乐欣赏相关的音乐心理学内容的简单介绍,和以往大众音乐欣赏过程中典型误区的分析,纠正学生和其家长关于音乐欣赏的错误观念――只能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绝大多数听众来说,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获得满足的快感是最重要的!因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是音乐创作活动以及音乐欣赏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的。所以,在欣赏任何音乐作品时都应该放下试图“理解”、试图“图解”的心理包袱,放松心态,“打开”耳朵,让情绪跟随音乐的起伏而消长,真正的去感受音乐带给你的一切,从而获得“听”的快感。
   2.培养少儿日常音乐欣赏习惯:
  针对少儿日常生活中音乐欣赏的基础薄弱这个现象,笔者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有选择地让孩子聆听各类音乐作品,例如可以在少儿上下学路上、吃饭时、睡觉前等空余时间。并且提醒家长: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在平时。
  3.消除少儿对音乐表演的陌生感:
  授课以认识各种乐器、聆听它们的声音为开始,引领少儿走进音乐的世界,目的是让他们对于舞台上的各种乐器(包括中、西方各种乐器)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再陌生。然后,逐步介绍中西方音乐名家、名作。
  4.逐步扩大少儿欣赏范围的广度与深度:
  在此过程中,逐渐增加适应于少儿听觉审美能力和习惯的一些乐曲,逐步扩大少儿的欣赏范围。其中一部分乐曲在课内欣赏,其余大多数曲目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在课外平时日常生活中完成欣赏活动。
  5.介绍与音乐欣赏相关的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人类音乐会历史的发展,平时从唱片、电视、广播中欣赏音乐与欣赏现场音乐会的不同之处以及欣赏音乐会应注意的事项等。
  经过约一个学期(十六周)的授课,笔者安排所有学生及其家长欣赏并非专门为儿童所上演的、完整的一台音乐会⑤。据音乐会现场的情况反映,这些小听众们不仅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音乐会中风格迥异的作品,甚至可以在听到他们非常喜爱的曲目(例如:《电闪雷鸣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等)时保持不影响音乐会进行和其他观众欣赏的状态。其中,许多家长在小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再次观看了音乐会的演出(2005年10月至12月间,音乐会以基本上相同的曲目在北京二十所大学内进行演出)。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少儿无法安静地欣赏音乐会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以及一系列与家长和小朋友们的交流和相关教育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少儿无法安静欣赏音乐会”的现象并非不能改善,只是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来重视并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
  在探寻少儿音乐欣赏以及少儿素质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目前在我国有关儿童素质教育(包括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其中盲目、错误引导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不仅将会使家长和教师所付出的人力、财力、精力白白浪费,更将会对少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这是急需我们警惕、思索和改变的现象!
  在有关少儿音乐素质的教育问题中,我们广大家长和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国民须具备的基本音乐审美素质应该从小培养,并且贯穿在国民教育的全程中。我们重视少儿的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少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其目的和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培养少儿的听觉感受能力与体验内心精神世界活动变化的审美方式,提高他们的感性体验能力和对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进而达到增强其人生幸福体验的感受能力,丰富其人生,这是培养国民音乐审美素质最重要的基础内容和核心目的。这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因为国民具有良好的感性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感性环境,而这正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而这才是日常生活中广大家长、教师们所安排的、从事的每一项有关少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在科学、客观分析的前提下进行,以确保我们的教育结果不断朝正确的方向推进,应努力避免无效、甚至起到相反作用的工作。
  当然,笔者的教学实验活动还只是在一定小范围内进行的,还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的实践工作中检验、推敲和完善。但是,这一现象已经告诉我们:提高少儿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素质)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之事!众多家长和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少儿音乐素质的培养重在平时,并且必须以得当的方式、方法加以正确引导!音乐的大门永远为所有的人敞开!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何需“懂”――重塑音乐审美观念》,《人民音乐》1998年5期。
  2.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2005年11期。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4.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2001年3期。
  5.周海宏《艺术教育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未发表)。
  6.周海宏《国民音乐审美素质的构成与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4期。
  
  ①一台音乐会一般包括上、下两个半场,正常情况下全场一个半小时,其中包括十五分钟的场间休息。
  ②对此系列问题的分析可参见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
  ③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人民音乐》2001年第3期。
  ④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2005年第11期。
  ⑤此音乐会为国家教育部主办的“2006年,北京市高校普及高雅艺术系列活动之――‘交响乐进校园音乐会’”,演出地点为北京市各大学校园。为纪念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和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一百八十周年,音乐会演出曲目主要为他们的作品,其中包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选段和由此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以及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诸多圆舞曲、波尔卡等等。音乐会受到了所到之处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大学校园的师生,还有笔者的小学生们。
  
  刘维兰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