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关于推进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关于推进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0:15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从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重点优势学科龙头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新举措四个方面探讨了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体制创新是关键,学科建设是核心,导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
  [关键词]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116-02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研究生的规模进一步趋于合理,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于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师资力量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加强研究生教育,是推动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和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高校研究生教育要积极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一定先导性的、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保证培养质量的发展机制。
  (一)分类指导机制
  分类指导机制既有按人才培养层次分类的涵义,也有按不同学院和学科分类的涵义。根据各学科的发展状况,制度不同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目前,高校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很难一条政策打遍天下,一刀切、齐步走绝对不行,必须分类指导。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要相对集中在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科和专业,通过相对集中,体现分层次办学的思想。这对于保证培养质量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的。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的学科,要在深化改革上先行一步,主要通过管理体制和科技体制的配套改革,探索在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中逐步引入市场因素的途径和方法,尽快建立与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研究生教育相对薄弱的学科,要针对本学科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制订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学校要针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例如文科、理科与工科在政策上应有所区别,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以充分调动文科、理科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
  (二)质量保证机制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学术声誉;另一方面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通过质量保证体系,使研究生教育在保持一定规模增长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和一定的工作流程,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的改进,使这些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和三条主线,三个层次是指学校、学院、学科,三条主线是指招生或水平测试、学位授予和质量评估。学校、学院、学科这三个层次,都要在招生、学位授予和质量评估这三条线上,以不同的方式对质量保证做出贡献。从学校和学院这两个层次上看,教育质量工作的重点应是创造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政策环境和相应的育人环境,为各学科点的教育质量保证活动提供动力和体制上的支持。
  
  二、积极探索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导师既是研究生专业培养质量、知识结构的设计者和构建者,又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同时还是研究生素质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者和推动者。因此,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质量建设日益突出,要建设和壮大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
  (一)导师队伍建设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学科是导师成长的平台,也是研究生成长的平台。学位点的增长、学科的发展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发展是同步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位点内涵建设,通过学位点的建设推动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反过来强大的导师队伍和研究生力量,会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二)导师遴选要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巩固,是否具有科研能力是遴选导师的重要前提,是否有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是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重要基础。每年遴选导师,重点要看科研成果,还要重点分析科研潜力、有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导师的遴选审批做到宁缺毋滥。有成果、没潜力的不能聘任为导师。要把约束机制建立起来,否则会影响导师队伍的创造性,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逐步建立导师责任制和资助制
  导师不仅要在课题确定、科学研究训练等方面指导学生,还要在做人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要转变一个观念,树立一个意识。一个观念就是不要习惯于学校划拨经费培养研究生,一个意识就是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来支持研究生的培养。用科研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是国际化的趋势,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然。有了科研经费,可以派学生出国深造,可以派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可以改善科研条件,可以邀请学术名家来讲学,可以补贴研究生的生活费,这些都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环节。建立导师资助制,可进一步密切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激励研究生的创造热情。
  (四)全面实行导师组制度
  根据学科和研究方向,组成导师组,集体负责研究生培养,依靠集体的力量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样既能缓解导师不足的问题,又能增强团队意识,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
  (五)打破导师终身制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动态的导师管理制度。
  (六)打破导师终身制,定期评选优秀导师和导师团队。
  定期评选优秀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促进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
  
  三、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和龙头作用
  
  学科发展水平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能。强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理念,培育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新兴、交叉创新的学科群;理顺学科管理机制,出台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打造能够凝聚并引领学科人员打硬仗的学术带头人,形成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准的学科公共研究平台和学科特色研究平台,使多数重点学科成为国家知识发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与教育创新的重要基地。
  
  四、制定有利于质量提高的新措施
  
  研究生教育要提高质量是“五个转向”的要求,必须制定一些有利于质量提高的新措施、新办法。
  (一)制定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制度
  科研训练不足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把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多少与单位的科研考核、导师的科研考核、科研副院长的任期考核结合起来。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机制
  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规律,更新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把研究生组合到梯队建设中,加强研究的力量。
  (三)建立大型仪器、图书资料、综合数据共享机制
  科研设备的存量都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单位所有制,这样科研创新平台综合性、交叉性就很低,集成创新能力就比较差。将图书馆的资源与各学院的资料室打通,促进优质图书资源的共享,通过集成产生效益,提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数据的意识。
  (四)制定优化生源结构制度
  本省的生源居多,外省的生源较少,重点院校的生源较少,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常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吸引外省的生源,特别是重点院校的生源上,研究生学院和各个培养单位要多想办法。要通过打造好专业,尤其是专业品牌和专业特色来增加报考考生的吸引力,而不是降低入学标准和门槛。
  推进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体制创新是关键,学科建设是核心,导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世明. 对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两点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4) .
  [2]周本回. 中国研究生教育30年发展的历史回顾[J]. 当代教育论坛,2009,(1).
  [3]黎军,闫迎春. 论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