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福建武夷茶_武夷茶路,从福建到俄罗斯
 

福建武夷茶_武夷茶路,从福建到俄罗斯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7:17 影响了: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这么一段情节:乔致庸从一位叫花子手中得到了一张茶路图,靠着这张地图的指引,乔致庸南下武夷山来贩茶叶,历尽艰险将生意做到了俄罗斯的恰克图,大赚一票。
  历史上,这条茶叶的国际贸易通道是真实存在过的。它在中国外贸史上的伟大地位甚至可以和丝绸之路相提并论。
  在对俄贸易中,中国商人的中坚力量是晋商。山西商人有开拓进取、敢做天下生意的魄力,他们决意找到中国最好的茶叶原产地,拿到第一手的优质货源。就这样,手持“双龙红帖”的官商凭证,循着茶香,山西商人们一路找到了山清水秀的武夷山,茶路的南端也随着他们的脚步延伸到了福建武夷山脚下的下梅古村。
  先后来到武夷采办茶叶的有祁县的常家、乔家、曹家、渠家和榆次、平遥商家。资金雄厚、极讲诚信的晋商们受到了崇安知县和乡绅们的热烈欢迎。武夷山区的优质茶叶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崇安古道,运往遥远的恰克图。这条道路上的茶叶贸易量逐年稳步增长,在贸易高峰时,仅山西大胜魁商号一家就有上亿两白银在这条商道上流动。
  
  ・下梅・闽商与晋商的生意人情
  当溪静静穿过下梅。实际上,这是一条人工运河。当年下梅富商耗巨资开凿它,就是为了让船能够从梅溪直接到达茶坊。当溪两边,是青瓦屋顶覆盖的两条长街,街面每隔一段便会有一条下行石阶通往河边,那是搬运茶叶的码头。几座小桥横跨,沟通两岸,仍旧是为了方便制茶运茶。
  下梅有70多座古民居,保存完好的还有30余座。这些建筑砖雕、石雕技艺十分精湛,从一处处大宅院中,不难感受这个村子的前朝荣光。其中最精美,当属邹家祖祠。祖祠的砖雕门楼对称展开,镂刻各种图案。正厅两根立柱用四片木料拼成,修建宗祠的邹家四兄弟以这种方式,表达团结一致之心。路边巷子幽深,一角,便是邹氏大夫第。
  邹氏是下梅首屈一指的富商。早在康熙年间,就因经营茶叶生意发家。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70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制,指定广州行商组成十三行专事对外贸易,十三行中以闽商居多,邹氏家族因为和十三行的良好关系,几乎垄断了崇安地区的茶叶外贸生意,下梅成为崇安地区有名的茶市。老邹家后来又和最早来下梅贩茶的山西榆次常家结成了商业同盟,山西商人也几乎都在下梅采办茶叶。就这样,每到四月,春茶采摘的时候,下梅的行东们便会翻过武夷山,到河口码头迎接远道而来的西客。下梅的茶商习惯把这些山西商人们称作西客。西客们做起生意来十分大气,他们将银票和需要的茶叶品种数量交代给下梅茶商,自己便留在河口的山陕会馆里看戏等待,而下梅茶商们则赶紧回去为他们组织货源,武夷山区的上好茶叶纷纷汇集,装箱,运往河口码头,西客们便和茶商结算,运茶离开。正如《茶市杂咏》中所记:“至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咨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五口通商,福州成为开放口岸之一,武夷山茶叶直接从闽江就可以抵达福州出口,下梅邹家和广州十三行的老关系就失去了意义;而太平天国运动使长江水路不通,西客也不到下梅买茶了。交通位置更为合理的崇安赤石码头变成了新的茶叶转运码头,之后的日子里,赤石繁荣了起来,酒肆、商号、茶行一一具备,清政府为此还专门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赤石驿。下梅盛极而衰,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桐木村・委屈的红茶原产地
  恰克图的贸易兴盛起来后,茶叶成了最大宗的商品,而红茶又是茶叶中最受俄国商人青睐的品种。中国有广大的产茶区,可晋商独奔武夷山而来,武夷山原产、品质优良的正山小种红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正山小种原产于崇安县星村镇桐木村一带。其条索粗壮、色泽乌润,泡出的茶汤颜色艳红,滋味醇厚,有桂圆、蜜枣香味。当红茶传到欧洲,喜食奶制品的欧洲人在其中加入牛奶,结果茶香不减,甘甜爽口,别具风味。
  桐木村距离桐木关不远,而穿过桐木关的古道是历史上崇安地区去往江西河口的两条道路之一,是福建入中原的一个重要关口。《读史方舆纪要》:“桐木僻在县境之西百二十里,西北入铅山县界,高山壁立,称为险厄。……桐木、蕉岭、谷口、寮竹、观音五关,虽接连江右,而羊肠小道,人迹罕至,惟桐木关尚通行旅。……而桐木关东通建阳县西嘉禾里,西通铅山黄柏坂,南通邵武光泽,北通县西北之周村里,四达无险。”桐木村作为最正宗的红茶原产地,也有着方便的交通,守着这样的天时地利却错过了茶路100多年的繁盛。冲着正山小种红茶而来的晋商没有到红茶原产地星村茶市,却去了不在产茶区的下梅茶市。
  翻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其实从下梅的地理位置上说,并不是最合适转运茶叶的。从各地收上来的茶叶,需要沿着崇溪逆流而上,拐入支流梅溪来到下梅。在下梅,茶叶被重新制作包装,再顺流而下回到崇安城。这一来一回平白多走了冤枉路,也增加了运费,对此惟一的解释似乎是,初来乍到的西客们并不了解崇安茶市和茶叶的生产种植。
  这还要从江西河口说起。河口码头是中原进入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必经之路,福建、浙江所产运往广东和内陆诸省,必经河口转运。对茶叶贩卖有丰富经验、消息灵通的下梅茶商,得知山西商人要来采购茶叶,便早早等候在河口码头,热情款待,直接将他们带到自己的茶市。他们建立起生意上的往来关系后,就算后来发现了这其中的曲折,极讲究诚信的晋商也不会因为一点区区运费便抛弃合作伙伴。
  
  ・崇安・劳工、茶客与大儒的分水关
  武夷山市古名崇安,崇安县去往江西的古驿道始于汉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为平定闽越王叛乱,派朱买臣统三路大军攻福建。其中一路,经江西铅山凿通武夷山北部的分水关,修筑了能通车马辎重的“五尺道”,直捣崇安闽越王都城。从此,这条大道便成了闽越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途。《崇安县志》载:崇安古驿道“太平时则行李往来,车来人往,络绎不绝;战乱时则戎马倥偬,旌戟排空,道所居塞”。清时茶路的开拓,使这条原本沟通闽赣两省的古道升级为国际商贸通道的一部分,从此车马喧嚣,足足热闹了150年。
  西客们采购的茶叶从下梅启程,顺梅溪进入崇阳溪,在崇安毓秀门码头卸船上岸,由脚夫从陆路运往江西河口码头。脚夫们一担挑100来斤左右,多的达到150斤。古道上还通行一种叫鸡公车的独轮车,这种车推起来会发出一种嘎嘎吱吱的声音,有如公鸡叫,它最大可载重1000多斤,轻便灵活,适合山路运输。崇安县城距河口码头100多公里,山路崎岖,来回一趟需要两三天时间,在茶路贸易鼎盛的嘉庆、道光年间,每年的茶叶运输量可达五六十万斤,靠人推肩扛往往需要好几个月才能把茶叶运完。
  当年的古道如今已经变成了308省道,汽车飞驰在风景优美的武夷山区,新拓宽的省道平整宽敞。班固《汉书》描述分水关一带的地形“山峻峭。地深昧而水多险。夹以深山丛竹,水道上下击石。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虽然是经过整修的崭新国道,驾车盘山而上也是险峻依然。在山口停车,这附近应该就是古分水关的遗址所在了。分水关别名大关,是闽赣交通之要冲,明王世懋在《闽都疏》中称:“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泉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在茶路开通的几百年前,这里就已经是沟通福建与江浙的一条重要通道了。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应陆九渊邀请,去往铅山鹅湖书院参加“鹅湖之会”时,伫立在分水关上看两坡分水,心生感悟,信口拈来《题分水关》一诗。虽然知道古分水关关门在民国时期修公路时就被拆毁了,可我还是希望能在附近拍到些遗迹。在山坡上茅草丛中搜寻了半天,连块砖头都没发现,曾经给过朱熹灵感的关旁水流,估计也早已干涸。面前只有新立的路牌,写着“分水关”三个大字,两个箭头一个指着福建,一个指着江西,脚下冷酷坚硬的水泥路面时刻提醒我,那个时代早已远去。
  下山的路上,我终于在路边田埂上发现了一小段古道遗存。公路成“之”字形盘旋下山,古道就在之字中间笔直地通向山下,被公路切割成几个小段,周围是刚收割完的梯田,这段古道成了农人们往来田间的通道,因此得以保存。古道宽3米,石板铺陈,中间大,两边小,十分整齐,这种规格远高于一般的山间小道,我确信这便是源于汉时的“五尺道”。
  
  ・铅山・河口码头吃八省
  铅山历来是江西文化、经济重镇,古道延伸到这里和码头相会,陆路便转为水运。
  铅山老街和老街旁的码头是茶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老街时,刚下过一场雨,街面上整齐的青石板泛着亮光,经年累月的车水马龙,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印痕!更豪华的是两边的店门楼,高大宽敞,金漆木雕、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处处透出当年“八省通衢”的气派。只是,金漆蒙尘,人去楼空。
  从清版《铅山县志》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口当年的盛况:“河口之盛,由来旧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盛事,实铅巨观。”旧时河口码头的繁荣,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信江流经河口,铅山河水在这里汇入信江,这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江水深度可载大船。由河口顺江而下,可到鄱阳湖,经鄱阳湖出湖口,可入长江航道;而由鄱阳湖溯赣江而上,可以到大庾,越过大庾岭,入广东北江流域便可直达广州;由信江逆流而上,到玉山转陆路就可以到达浙江常山,入钱塘江水系。这条水道连接了闽、浙、赣、皖、湘、鄂、苏、粤,是这八省货物的转运中心,明清时期有“八省码头”之称。
  清时乾嘉年间,河口码头达到鼎盛,停泊的大小船只延绵不绝,每日过往货船达到2000多艘,有时江面上的货船三天三夜都靠不了岸,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尽的河口”之说。茶叶是河口集散最主要的商品,茶行一度达到300多家,各地茶商云集于此,山西和陕西商人在河口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广设商号、票号。直到光绪末年,陆路运输和海上运输有了发展,福建的物产经过海上运输就可以到达上海,河口逐渐退出了南方八省水运中心的地位。河口的商人很多都迁到了浙江、上海、福建,河口的人口也从5万降到了8千,江面上规模庞大的船队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几只了。
  如今的河口,有许多当年的街道、商店、作坊和民居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站在码头上看着信江水,江水一直流入遥远的鄱阳湖。时光倒流200年,从武夷山运来的茶叶,在码头工人的号子声中装船。河面上桅杆林立、千帆竞扬,浩浩荡荡向北驶去。从这里出发,晋商们的万里茶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TIPS
  ❶福州至武夷山可以走高速到南平,然后走南武公路,比较省钱省时。从市区或度假区前往下梅村路程差不多都是5公里左右。从武夷山市去铅山沿316国道过分水关,顺国道往上饶方向行驶,看到铅山指示牌后依箭头左拐就能到达。
  ❷武夷山酒店业相当繁荣,武夷山庄环境优美,推荐住宿。铅山县西园大酒店条件不错,价格也比较实惠。
  ❸武夷山的美食富有浓厚的闽北特色。岚谷熏鹅香辣醇厚,胡麻饭是武夷山很传统的小吃,俗称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吴屯的金糍(以柴灰淋水浸糯米)、金粽,星村、兴田的白�也都和胡麻饭一样,讲究糯、甜、滑的风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