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题 语文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题 语文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9:50 影响了:

  摘 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态度和行为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初步诠释语文教学在人文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 思考 探索
  
  “人文素养”就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标准当中。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人文教育是要使人活得更自觉、更崇高、更高雅,有着更为宽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初步诠释语文教学在人文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对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
  语文教材是进行人文素养培植的重要材料,我国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作为人文素材还远远不够,或者说面还太狭窄。例如外国文学作品中在初中阶段选了《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竞选州长》、《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海燕》、《生命的意义》等几篇,都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或是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丑恶嘴脸,或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和民主制度的虚伪。(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的除外)无论内容还是数量都偏少了。《最后一课》写爱国主义,但仅此一篇。同样的现象也体现在古典文学的选择中,也是较注重阶级性,也是揭露反映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败的作品居多。对鲁迅作品的选择也有类似的倾向。不管编选者有意还是无意,这种选择的标准和范围还是太狭窄了。
  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为出发点,通过集中、鲜明、生动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开真实世界的知识,展现出一个宽广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勇敢、善良、自由和正义等高尚品质,引领他们去捍卫尊严、珍惜生命、追求自由等,为个性发展做必要的精神储备。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二)对教师教学中模式化、程式化的思考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育者应该努力探讨和钻研的中心。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中也涌现出了很多较科学的方法,诸如“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五步教学程序、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等。它们的确对教学改革起了推动作用。但细究起来发现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大都是只在技术层面上展开,未能深入到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如果刻意地模仿和过分地追求形式,往往会流于唯技术化倾向。其实语文教育教学的更高追求应该在精神层面上,它的更高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培养丰富的人性、正义感、独立思考、忧患意识、自尊、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热爱自然与生活等等,这些才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钻研和探索的重点。
  (三)对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思考
  教师对人文素养的培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人文素养很高,有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人。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观念日新月异,教育现代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更新观念,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很难说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学生。
  要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人文精神。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有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足够的知识贮备和高度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与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融入宏大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之中,站在思想解放的最前沿,真正落实人的发展、人的完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以“人”为核心并向外辐射,从而将语文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倡导开放的情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作为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而不再是讲解员,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要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予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
  (二)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感染熏陶。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因而应在教学中努力减去重复的抄写、过多的练习、繁琐的提问,重视引导品读,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体察课文中展现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语言与意蕴的结合点,在蕴含情感的关键处着意点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人文意蕴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灵魂的至深处。以教学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为例,我们可以用投影片打出文中的语句“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让学生以抑扬顿挫之声反复诵读,认真品味语句的深层含义。在语言的领悟、感情的体会中,学生可受到人文思想的感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培养情感为本,注重用理解、体味、评价等手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材料,“披文入情”,有感有悟,学会正确感悟别人优秀作品中的思想,学会表达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心灵体验。
  (三)倡导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本是一个美丽的学科,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富有人文意味的心路历程。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自主、活动、开放、积极地发现、探究、感悟作品中的意境和神韵,让学生带着协商或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作品,以获得一种审美悟性。以教学童话《七颗钻石》为例,我们可以不以教师分析课文为手段,不以单纯理解内容为目标,而是指导学生读读议议说说,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指导学生挖掉文章中间部分,别出心裁地改编课文。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感受无比深刻。像教冰心的《繁星》这类写得很美的散文时,一分析就会支离破碎,无法真正领悟。如果创设一个“晚上学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回家一边朗读课文《繁星》,一边品味天空繁星,这样的话,效果将出奇地好。这正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四)把握课堂细节,及时开展人文教育。
  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出轨”现象,如果听之任之,既会滋长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失去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时机。有一次课上有几个学生时不时地在那里讲话,尽管我多次用眼神制止他们,但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来背一下《生命的意义》中保尔的那段名言吧!”我马上开始背:“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学生们便深情地背:“当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学生受了这段话的感染,我再讲课时,课堂是出奇的安静。所以,把握课堂细节,及时调控课堂并适时进行人文教育将收到启示、诱导、感染的效果。
  (五)全面评价学生,体现人文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既能肯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又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评价观,而在全面评价学生时体现人文性,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某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几句话:“我觉得这个世界太悲凉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可怜了。这个世界太缺少关爱了,人与人之间太冷漠了。”这是思想偏激的表现。我就给学生下了如下评语:世界本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但是矛盾有主流和支流之分,尽管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阴暗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应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应相信社会主流还是好的。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作文,因为从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的思想动态,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形成中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它的功效,提升一个人的素质,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洪友,李虹.在多重对话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1).
  [2]李梅兰.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零陵学院学报,2005,(01).
  [3]蒋斌,白沙海.远航――扬起人文素养之帆[J].语文新圃,2004,(07).
  [4]柳方平.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8).
  [5]龙应台.人文素养[J].中学生百科,2003,(06).
  [6]周逢春.论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