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法学教学改革初探:初探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情况
 

法学教学改革初探:初探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情况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1:43 影响了: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传统法学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及对实用性法律人才的需求。针对传统法学教育存在的弊端,本文从创新法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法学教育 教学弊端 课程体系 模拟教学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存在诸多弊端,如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在所有弊端当中,改革法学现有课程体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法学教育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法学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课程结构上要增加专业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赋予学生根据个性、兴趣及社会需要自由选课的权利;在课程理念上应体现培养具有法律精神、法律理念与法律思维方式的人才的时代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各方面:
  1.重视基础技能课教育
  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技能课的支撑,法学也不例外。其中,作为工具性的语文、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作用尤为突出。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法学概念、条文、原理、原则等的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对法律文书写作中的用词是否准确,甚至直接决定着整个司法队伍的办案水平,因此,法学教育应首先重视语文方面的教学。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共享,可以更快捷地查阅各种法律资料,传输数据,使大家的交流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效弥补课堂讲授的局限,大大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法学教育应重视计算机教学。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外语教学,因为掌握它就可以使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到一国,可以放眼全世界,学习全人类的先进经验,拓宽我们的思维,更便利于与外界的沟通和合作。
  2.加大与法律密切相关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
  法律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领域都要由它来调整。因此,只有掌握更多与之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比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宗教学等,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政治、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才能深刻体会哲学思想在法学尤其是法理学中应用;才能深刻了解法律的历史沿革;才能深刻意识到民族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才能更为深入透彻地了解现有法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法学课程加大与法律密切相关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这样可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3.重视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课程设置
  近年来,侵犯消费者利益、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不赔,“格式合同,霸王条款”,就业歧视,医患纠纷等案件和现象,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人们的切身利益,但往往得不到赔偿和解决。当今社会法律的根本价值应在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公。因此,在法学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不畏暴强,伸张正义的思想和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的意识,使法治更趋人性化。
  4.树立法律全球化意识,注重比较法教学
  目前,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民间的政治、经济、民事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贸易摩擦和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和解决国际纠纷的能力,注重国际公法、私法、国际经济法及WTO规则等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授课力度。同时还要注重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制的比较研究,培养学生的比较法研究意识,并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增设诸如比较法学、英美法、外国民商法等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新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尝试模拟教学法
  传统灌输式教学单调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发现,从而获得内心感受,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过程,并在学习共同体中强调学习者的自主体验,其核心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景学习
  场景学习是一种使教学场景化的或与场景密切相关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将整个教学元素诸如教学场所、上课时间、教师、学生、讲授的知识点等都置于某种特定的场景中,就像导演编排一场电影一样,每个人都作为一个角色参与其中,使得教和学变得栩栩如生,一改传统灌输教育的单调和沉闷,让每一个概念、理论都能得到生动阐释,让每个问题都能直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场景亲自解决问题从而来实际运用知识,达到对概念和原理的认知,进而将教学重点从纯粹教给学生某种法律知识,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场景学习感受如何掌握和运用法律。
  2.内心体验
  通过场景模拟教学,赋予学生某种角色,通过声光电和现场情景等的多维立体刺激,让其亲身体验整个教学过程,那么,他的内心体验欲望就会特别强烈,学习动力会得到强化,对知识的印象也就特别深刻,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更加主动,这对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意义重大。
  3.多方互动
  目前的知识管理论认为,人们所学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多为书本所阐述的易掌握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包含在书本知识当中且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的潜在的延伸性知识,因此,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而我国传统教育更侧重显性知识的讲授,忽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模拟教学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都以某种角色时刻保持着交流与互动,这对于通过演绎显性知识从而获得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到、并富于创造性的隐性知识更具有现实意义。多方互动交流可以使学生更便捷、直观的获得各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反思
  模拟教学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追求的不再是标准答案和定势思维,在对问题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上以及解决问题的途经上,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析;侧重引导学生对活动中彰显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善于自我判断、自我调整,引导学生思维模式朝理性方向发展并最终做出合理选择。
  三、结语
  法学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环节互相配合,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从根本上讲,法学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发掘个人潜能,作到因材施教,发挥个体的比较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培养法学人才,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育模式。“凡是有利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方法”。惟有如此,法学教育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达到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裕富.论法律职业化教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李学兰.法学模拟教学方法之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3]刘永艳.隐性知识产权问题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