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有多重”教学设计|一万元有多重
 

“有多重”教学设计|一万元有多重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3:14 影响了:

  教材简析:   “有多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知识点的实践活动。教材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称体重”、“背一背”等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还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如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体重大约是多少,如何看体重表。另外,还让学生感受到估测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别,认识到充分的感性经验可以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使自己的估测更准确。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质量,逐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概念。
  2.明确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统计的能力。
  4.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可能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这节课就专门帮你们称称各自的体重。(出示“体重秤”)看,这些是什么?(有同学说这就是体重秤,我在医院、药店见过。)对,这就是体重秤,专门用来称体重的。
  二、亲历过程,实践感悟
  1.复习已认识的质量单位――克、千克。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吗?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千克又等于多少克呢?
  (让学生回忆、举例:什么东西有1克重,大约有1千克重的东西有哪些。比如:一袋食盐、一袋白砂糖、一桶植物油、一袋大包装的洗衣粉、一袋面粉等,估计或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质量。)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种物品的质量跟你们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体重相当。
  (学生可能说一张桌子、一只狗、一只羊、一只小猪、一袋大米、一袋化肥……)
  师:同学们说的都还算靠谱,老师从你们所说的物品中挑选一种跟你们现在的体重差距最小的,那就是一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先估计自己是比一袋大米重呢,还是比一袋大米轻?待会儿我们用秤实际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与实际是否接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克和千克的知识,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为能较准确地估计出自己的体重做准备。)
  2.组织学生分组称体重。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次称体重,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同学的体重。称之前教师先进行演示、讲解如何称体重,如何看体重表,正式称时,要巡回指导。
  学生记录体重后,请各小组长用不同的统计符号把记录结果统计出来,比如可以画“正”字来记录,还可以使用统计图(统计表)等。
  (2)在称体重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互相背一背,体验一下不同体重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刚才对自己体重的估测与实测的差距大不大。
  (3)教师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成一份全班同学体重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并启发学生根据图(表)谈谈从中看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或者提出一些问题。
  师:咱们班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有几人?哪个体重的人数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数最少?体重最小的和体重最大的相差多少……
  (4)拓展延伸,了解健康知识。
  师: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健康状况。你们这个年龄段,体重在20~30千克之间都是正常的,如果太胖了,不仅行动不灵活,还容易生病,严重的还会患高血压、脂肪肝、心脏病等。如果太瘦了,又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病症,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同学们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及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直观具体地获得关于质量的感性经验,让其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跟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认识学好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强化认识,熟练掌握
  1.让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物品,以便过一会儿称质量。学生拿出的物品可能有作业本、课本、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盒、铅笔盒、书包、水果等,这些物品都是他们熟悉的,同时也很想知道它们有多重。
  2.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秤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如磅秤、盘秤、台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向学生大致介绍这些秤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3.让学生把收集的物品分类:感觉较轻的分为一类,较重的分为一类。告诉学生,橡皮、尺子、铅笔、作业本一类小的、轻的物品要用天平、弹簧秤来称;铅笔盒、书包、水果这样的物品适合用盘秤、电子秤来称;一袋大米、一袋化肥、一头大猪、一只肥羊等较重的物品要用磅秤才能称。
  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在称之前,可让一个学生掂一掂、估一估这个物品有多重,再让另一个同学称一下,判断其估计得对不对。(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做。)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看他们的称法和读法是否有误。
  5.教师小结。
  (1)比较克和千克的大小。
  (2)让学生知道在称比较轻的物体时,可以用“克”做单位,在称比较重的物体时,适合用“千克”做单位。
  (3)再次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多体会、多动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物体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可以用不同的秤来称不同物品质量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村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