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走下神坛的创业 蒲地蓝走下神坛
 

走下神坛的创业 蒲地蓝走下神坛

发布时间:2019-01-01 07:54:45 影响了:

     当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当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创业当作就业的第二舞台……   也许,还有大批毕业生在面对创业、就业的选择时,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踌躇。
  其实,创业并非知识英雄、财富英雄所专有。随着“一元钱办企业”、“一个人开公司”的出现,创业早已不是神话。也许,下一个小老板就是你。
  当创业走下神坛,成功触手可及,我们是否该为那些积蓄了足够能量和激情的年轻创业者鼓与呼,为他们带着梦想的奔跑叫好?
  
  PART 1
  创业是个好东西
  赖德胜/文
  
  创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劳动力大国。虽有学者认为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但总的来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暂时还不会改变。因此,如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仍是我国未来若干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就业促进包括就业规模的扩大、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创业是就业促进的重要而有效途径。
  一是创业能扩大就业规模。就业不仅是绝大多数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宏观来说,就业还是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内在要求,因此,扩大就业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依靠发展大企业来吸纳和扩大就业,实行的是一种大企业导向的发展战略。这有其阶段必然性,但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大企业扩大就业的空间会逐渐缩小,不仅吸纳增量就业的能力有限,还会不断释放出存量劳动力。因此,未来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主要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来实现。
  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意味着创业的发展。实际上,大部分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而每一个中小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创业故事。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创业形式有三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非正规就业组织。根据《2006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劳动力市场的再观察》,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规模达1.3亿,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30%~40%,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非正规就业者是大学毕业生。在发达国家,就业于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劳动力比重更高,一般在60%~80%之间,比如1997年美国为60%,法国为66%,德国为68%,2002年日本为81%,韩国为87%。
  可见,创业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形式,同时它具有倍增的就业效应,即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它兼顾了创业就业和雇佣就业两种就业形式。
  二是创业能优化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优化是就业促进的重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就业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到就业规模的大小。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就业的企业结构优化是指大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就业潜能。如上所述,在我国目前阶段,就业的企业结构优化主要是要大力发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的就业结构要合理,主要表现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会不断上升。我国最近三十年就业结构变迁总体来说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但出现了偏差。根据钱纳里的标准模型,在均衡的工业化过程中,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60美元升到2100美元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会从30%上升到50%左右。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了2100美元,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还不到35%,不仅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连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都达不到。同时,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例也不合理,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太低。在某种意义上,技工短缺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并存,与这种就业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因此,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要明显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此,创业是重要途径。现实经济中虽然有很多创业活动发生在第一和第二产业,但现阶段更多创业活动发生在第三产业。因为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范围更广,进入门槛更低,更有利于创业者进行创业。可以想见,创业活动的繁荣发展会自动地导致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创业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意味着哪里有空白点,哪个产业发展不足,哪里和哪个产业就有创业的诱因和创业活动。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业资金;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它自然也会成为创业者青睐的领域。创业活动在产业间的均衡化配置,带动了就业和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就业的发展。
  三是创业能促进就业公平。就业公平是就业促进的内在要求,但长时期以来,就业的公平性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不过,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的要求,《就业促进法》更是辟专章“公平就业”来保障就业的公平。
  
  迎来创业好时代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已进入一个创业好时代。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以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创业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所处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非均衡性明显。资源配置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不均衡复归为均衡的过程。如果经济是均衡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就会失去必要性和动力,创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家理论之父”熊彼特说,创新的前提是非均衡,非均衡程度大与小决定着创业机会多与少。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有大量非均衡现象存在,地区差异、产业差异、体制差异、阶层差异明显,这为企业家能力的发挥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第二,资源配置半径大为扩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过,经济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本积累,二是社会分工,分工越细,效率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决定分工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半径的大与小,市场半径越大,越能促进分工。如果某产品只在有限的范围内销售,则其销量就不可能很大,相应地,其分工程度会受到限制,产品链条拉不长。反之,如果市场半径很大,该产品的潜在购买者多,则一个厂家可以选择某一产品或产品的某一部分做深做透,从而把企业做大。义乌小商品市场能做得这么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用了市场半径扩大的机遇。相应地,市场半径进而资源配置半径的大与小会关系到创业能力发挥作用的平台的大与小,市场半径越大,越有利于创业。
  有两个条件使目前的企业家创业半径大为扩大。一是技术创新扩展了资源配置的平台。由于网络的发展,世界一体化了,资金、商品、信息等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门槛和成本大为降低。这大大拓展资源配置的空间,使得资源配置能够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进行,从而提高了分工的程度和效率。二是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    开放,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程度大为降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省与省之间,甚至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市场都是严重分割的。今天,市场的流动性大为增强,抑制市场扩张的行政壁垒已大为减少。同时,创业的领域选择增多了,很多以前禁止或限制民营资本进入的产业和领域,现在也开放了。比如进入限制严格的文化产业,从而使人们有更多的创业选择空间。
  第三,经济高速增长。最近三十年GDP增长速度平均达到了10%,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大为增加,这带动了需求的扩大和升级,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此外,经济增长还带动了其他三个有利创业的因素。一是家庭和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剩余增加了,存款达到几十万元的家庭有很多,也就是说,创业的资金基础比较雄厚。二是经济结构随经济发展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据统计,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0%。由于服务业对资金、场地、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其发展无疑为准备创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三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小企业局的统计表明,新公司创造的新产品比大企业多25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费用所获得的创新利润是大企业的4倍,新公司创新进入市场平均是2.2年,而大企业是3.1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几乎没有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是大企业的天下。现在的情况是,大企业仍强劲发展,但发展更快的是中小企业,不仅数量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而且数量扩张快,作用凸显。有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5%,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6%。由于创业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发展表明,创业的环境较之前更加宽松了。
  第四,新技术的涌现和运用。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拓展了资源配置的平台和效率,它本身又是一种独立的产品和服务形态。最近十几年,中国很多创业传奇都是依托新技术、新网络的,比如说张朝阳、陈天桥、马云、史玉柱等,还有更多不知名但同样很成功的创业者也是与网络和信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新技术提升了人类的福利,也创造了空前的创业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若干年之内还会涌现出很多这样的创业者,他们将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政策的支持。我国已经制定并颁发了多项旨在促进创业的政策和措施。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把“积极开展创业服务”作为专节论述。2005年1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进创业计划通知》,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能力促进创业计划,要在2006到2010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7年8月通过的《就业促进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十七大报告更是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政府有关部门将会根据这一精神和实际情况制定更多更详细的支持政策。
  
  大学生在创业中将大有作为
  
  创业环境已经具备,谁能抓住机遇,成为创业者,并获得成功,就主要取决于谁有企业家的能力以及企业家能力的大小,毕竟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什么是企业家能力?这是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柳传志曾讲过两点:一是企业家一定要有理想,敢想像,敢去做,敢冒险;二是要会学习,要善于学习,不断地向对手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根据前面对创业的定义,我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一种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简单地说,企业家能力主要是一种配置能力,是使自己的资源或能够动员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作为一个整体,大学生应该是企业家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因为根据有关研究,配置能力与教育水平有密切关系,教育水平决定着配置能力的大小。比如美国经济学家韦尔奇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中主要是体现在教育对配置能力而非生产能力的提高上。菲尔普斯等人的研究则表明,教育对于科技扩散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一个地方民众的教育水平越高,科技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效果就越好。大学生是年轻和教育的完美结合,是配置能力积累和释放的黄金时期,是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迸发的黄金时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教育部、团中央等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各高校不仅开设了创业课程,比如KAB(Know About Business),还举办了多届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明显提高,为开展创业做了非常好的能力储备。
  也许有人会说,不要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创业者少,就是最近几年大学生创业率也不是很高。这是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当时的创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诸多体制机制限制了企业家能力的发挥,致使很多大学生宁可在一个稳定的单位就业也不愿冒险去创业。但正如前面所说,现在的创业环境已大为改善,企业家能力发挥作用的空间大为拓展,企业家能力的回报也大为提高。
  大学生不仅创业能力强,创业的回报期也非常长。20多岁开始创业,失败了可以再来,而且失败往往孕育着更大的成功。成功了,则意味着比老年和中年创业者有更长的回报期,能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总价值。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业时代,投身其中,不仅是难得的机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大学生群体年纪轻,有知识,有能力,敢冒险,善学习,必将在创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PART 2
  大学生
  如何打好创业第一仗?
  谭一平/文
  
  大学生创业的五个阶段
  创业和做学问一样,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大致分五个阶段:第一为酝酿阶段,第二为筹划阶段,第三为体验阶段,第四为准备阶段,第五才是开张营业。
  在酝酿阶段,要从宏观角度来考虑问题,如自己为什么创业、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创业、采用什么形式创业、自己具备了哪些条件、具体做什么项目、自己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收集信息等。
  当你准备自己独立创业时,应该先反问一下自己:“我是否适合自己创业?我是否具备了创业者应有的品质、健康、经营能力、经验和技术?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劣势是什么?”只有先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独立创业。
  如果你希望创业,那你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创    立了自己的企业之后,你首先就要是管理者。那么,作为一个经营管理者,你身上具备哪些优势?要想经营好自己的企业,你自己必须具备自信、健康、经营能力和相应的经验或技术。
  如果你准备创业,那你创业的动机是什么呢?只有明确了自己创业的动机,你才算是朝着创业的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如果说在酝酿阶段你要在宏观上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业的话,那么,在筹划阶段,你就要在微观上想清楚你如何来创业,如选择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点做、怎样做和需要多少资金、如何取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如何筹集资金、如何经营等具体问题。
  如果说在酝酿和筹划阶段你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的话,那么,在准备阶段你就要真刀实枪地干了,如寻找办公或开店的地方、招聘员工、寻找顾客、市场调研、筹集资金、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等。
  当创业者对这些宏观性的问题有了基本的把握之后,再进入创业的第二个阶段,即筹划阶段。
  在筹划阶段,你考虑的角度要从宏观转向微观,即对自己选择的具体项目进行分析。在这个阶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创业计划。在这个创业计划里,要想清楚如何销售、如何采购、盈利前景、需要多少流动资金、如何筹集启动资金等。根据这些,写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如果创业者自己也觉得“项目可行性报告”可行,那就进入创业的第三阶段,即体验阶段。
  在体验阶段,你要利用寒暑假等各种机会到你准备创业的类似企业去体验和了解企业运营的实际过程。不管你前两个阶段考虑得如何周密,它们毕竟是“纸上谈兵”。只有到相同或类似的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你才能真正熟悉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完成了初步体验之后,就可以进入第四阶段,进行具体的筹备工作。
  在准备阶段就要开始实际操作了,如给公司起名,选择办公地点、签订租房合同、装修办公室、跟进货商和代理商谈合作、制定促销战略、聘用员工等,最后去办理工商执照等手续,进入创业的第五阶段,开张营业。
  因此,如果你准备创业,那你在校期间,就要在创业的酝酿和筹划两个阶段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把一些基本的问题想清楚。出了校门之后,也不要急于去注册公司,最好先找个地方“实习”。由于你的目的不是工资待遇,所以,这种“实习”的地方应该不难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如果你觉得自己对企业的运营有大致的把握了,那你就可以进行实际创业了。
  其实,创业并不需要什么大学问,不需要像一些教科书所说的那样,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看《华尔街日报》。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严谨务实的态度,要能够按照创业本身的要求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并按部就班地做好创业过程中必须做好的每一件小事。从这个意义来说,自主创业与做白领并没有什么不同。
  
  创业,仅有激情是不够的
  
  对于一些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英雄造时势,时势出英雄!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黄光裕……这些当代财富英雄己成为千千万万大学生心中顶礼膜拜的偶像!然而,事实是这些财富英雄的“创业经历”都被人戏剧化了;他们真实的创业故事、成长历程、管理要诀都经过了“改编”,特别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些侥幸与偶然都被有意无意地掩盖了。由于创业被神话化,所以许多创业者只凭激情创业。由于充满激情,讲究效率,行胜于言,于是在财务预算、人员构成、项目开展、预期目标等地方没有弄明白之前就匆匆上马,边干边看;而且,激情又让创业者盲目乐观,相信自己能马到成功。所以,在创业者身上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所以,创业失败率高的现象不难解释。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自我创业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如何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资料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左右,而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即使是在市场环境相对优越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企业寿命超过5年的也不到10%,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从来没有超过5%。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当然不单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在创业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金融不发达、市场信用缺失等。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关注创业成功率的问题。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但创业失败不是一般的工作失败。工作中的失败对人的命运影响不大,但创业的失败往往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创业不是做习题,做错了可以涂改之后再来;创业也不是写情书,写错了,把信纸一揉,换一张重新写;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他们刚走出校门,不可能有什么积蓄,创业资金多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一旦创业失败,不但再筹集资金会很困难,而且往往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本来不好,而且意志又不是很坚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债务而一辈子难以咸鱼翻身,甚至从此踏上贫困潦倒之路。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其实,创业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是不是大学生,而在于你是否作好了创业的准备,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要想创业成功,关键并不在于创业的早晚,而在于创业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做得扎实充分。只有创业准备工作做得扎实充分,才能保证你的企业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系职场指导专家,著有《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职道》《中式推销》等。个人主页:www.省略)
  
  PART 3
  为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注册、税收、贷款、培训等诸多方面。打算创业的大学生们如果了解和利用好这些政策,对创业之舟的顺利启航会大有益处。
  
  解析创业政策:
  看创业春暖花开
  彭勃/文
  
  从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表明,2008年毕业生将达到559万,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将相当于城镇单位全部新增就业岗位数的50%以上,要找到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岗位的难度非常之大,而这为数不多的工作岗位还要面临着去年、前年毕业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往届毕业生的竞争,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会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而愈发严重。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进行创业式就业,为看似越走越窄的就业之路又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大学毕业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工资高、地位稳定的工作,然而这个社会现有的岗位是有限的。前不久,由上海市教科院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和论证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由2000年的8年提高为11年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将提高为18%至20%。按照这个期望目标进行测算,2015年全国就业人口    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应当达到13%以上。因此有关人士预计:21世纪的失业大军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如果他们无所事事地等待就业机会的到来,将是智力资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大学生与社会力量合作,与家庭合作,与同学合作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或社会新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也是一种必需。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创业门槛降低:
  一元钱可以办企业,一个人也可以注册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新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十万元降低为三万元,大大降低了注册公司的门槛!而且,一个人也可以注册公司了,降低企业注册资本和一人公司制度有利于鼓励群众投资兴业,对于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或者创业资金短缺的自主创业毕业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而社会上流传的“一元可以办企业”的说法也将成为现实,例如,湖北省工商部门为促进全民创业出台一项新举措,如果你想当老板,首期只要出资一元钱,就能注册自己的企业。这项举措主要就是针对湖北省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该措施从2008年5月开始实施,这对于全国有志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来说更是天大的福音。
  
  国家和省市出台优惠政策,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从2005年开始,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包括中办发[2005]18号文件、国人部发[2006]16号文件、辽委办发[2006]10号文件以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大政办发[2007]128号文件,其中《大连市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工商费用优惠、人事档案免费保管、小额贷款担保以及创业工作奖励,大连市人事局更是拿出了一千万元的创业资金,用于扶持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
  早在2003年,北京上海等地就开始实施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他们先进的自主创业经验,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其中以上海为例,规定了在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上海市还专门设立了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以大连为例,我们来分析解读一下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特色一,只要是应届毕业生都可以申办自主创业证。毕业生毕业两年之内都可以申办自主创业证,包括大连市生源的应届毕业生,还包括符合落户大连市各区人才引进条件的外地生源应届毕业生,在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后,可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申请办理《自主创业证》,作为享受自主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主要证明。
  特色二,自主创业毕业生可免两年档案保管费。
  特色三,自主创业毕业生可享受工商费用优惠。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经营之日起3年内,可免缴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特色四,自主创业毕业生可申请小额贷款。毕业生自主创业贷款将纳入大连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系,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金额为2万元到5万元,期限一般为2年。
  特色五,自主创业毕业生可享受税收优惠。申请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税收方面可以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包括免征相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费和个人所得税等,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参照的是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相关政策,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适用。
  特色六,全市各级部门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人事局负责综合管理,工商、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给予支持配合。大连市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将为领取《自主创业证》的毕业生免费提供创业就业培训以及项目管理、市场分析、开业指导等创业就业服务,还将为创业成果突出、吸纳较多毕业生就业的优秀自主创业毕业生及对在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同时,对部分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每年依据创业者的经营收入证明、完税证明及吸纳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奖励性补贴。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能不能创业与个人的学历、学识、年龄和性别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和创业心态。而现在许多高校毕业生欠缺的恰恰是这点创业欲望和自主意识。长期以来大学生们的思维惯性将好好读书和找份好工作划为等号,有意识为创业而好好读书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说,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最关键的问题。
  创业意识之外,高校毕业生本身的素质也制约着他们自主创业的步伐。有专家指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这些素质的欠缺也是一些休学创业的学生们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
  而好高骛远则是创业的另一大绊脚石。比尔・盖茨的神话,在许多大学生心目中勾勒出创业的模板:创业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就是一夜暴富。不少学生走入了误区,在创业时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迷梦。对此,也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第一桶金的观念。大学生在创业时,重心也要下移;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第三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开始练手。
  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材的重要模式。在上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做过这样的预测: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PART 4
  细心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实际上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小老板了。他们的“公司”可能并不大,他们选择的行业有可能让你“不屑”,但是他们在逐渐成长,逐渐走向成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口也吃不成胖子,瞄准机遇,抓住机会,选好项目,也许下一个创业成功的就是你。给大家讲几个身边创业的小故事,不知道会不会给你带来些许的启发……
  
  创业故事:
  也许下一个小老板就是你   孙卉/文
  
  比尔・盖茨在选择做软件的时候,软件产业还未形成一个行业。这位法律系的肄业学生在新泽西州沙漠边的汽车旅馆里,倒腾的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独立于硬件的电脑软件。甲骨文公司的CEO埃里森,也是在数据库系统刚刚萌芽时,果断地看到它的应用前景而创立甲骨文,成为今天数据库市场的巨人。
  “哪些行业适合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已被许多专业人士、成功人士谈论过。有资料显示像电脑、互联网、生物科技、管理咨询等等,这些新兴经济产业,都已被列入创业者们的候选名单之中。
  大学生们经验不足,社会关系浅薄,抵抗风险能力弱,这些是在开始远大的抱负之前,大学生们首先要看到的自己的不足。这些不足就使得大学生如果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无法同其他竞争者竞争。而在一些新兴的市场,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大学生反而因为没有传统经验主义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初兴之时,都需要有充满雄心的年轻人给它以活力,而这种行业需求,才是创业的真正契机。另外,因为大学生们的精力、经验、资金有限,因此创业完全可以从一个小店、一个小公司开始。
  
  故事1:本科生与他的信息公司
  一双大大眼睛、衣着朴素的张晓杰,曾经有着双重身份。他在他的信息技术公司成立之初,既是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在校生,又是信息技术公司的小老板。
  张晓杰来自山东农村,上大学前从没和电脑打过交道。上大学后,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他竟然“痴迷”起电脑来。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成了他的一个梦想。当他多方筹措,买到电脑后,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电脑学好,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当时,学校对学生用电脑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每晚10点半熄灯以后,一律不准用电脑。可是对电脑知识如饥似渴的他,却很难在熄灯前就关掉电脑。一次,辅导员老师查寝,发现他违反了规定。他向老师说明原因后,老师不仅没批评他,还将他推荐到学校的一个研究中心,给一直从事信息研究的刘老师作助手。在研究中心,张晓杰如鱼得水,他的计算机水平飞速地提高。
  转眼张晓杰上大二了。这时的他,已经能接到一些计算机公司的业务,给企业做个小程序什么的。不安分的张晓杰,打算到南方看看,了解一些自己学校的理论与实际之间有多大的差距,也想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定位。
  张晓杰想到了“休学”,想法一提出,马上受到了老师、家长的强烈反对,他的想法最后得到了辅导员老师的支持。王老师还专门帮他查找到学校“允许大学生创业休学”的相关规定,并帮助他办理了创业休学手续。
  休学的日子,让张晓杰感到压力很大。为了能到南方闯闯,他开始了艰辛的生活,那时候日子每天都过得“惨兮兮”的。他白天到位于高新园区的一家软件公司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由于是实习,每天的工资就是午餐费5元钱。晚上10点以后回到学校,他继续和三位好朋友一起完成从外面接的一些小项目,赚生活费。就这样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地工作了半年,他赚了3000元钱,于是,他拿着这笔钱,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在广州的日子里,并不像张晓杰想像的那样简单。由于他是休学的学生,张晓杰几乎每天都是在求职中度过的。一家公司不行,就换另一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将广州所有的IT企业都跑遍了。在这个过程中,张晓杰知道了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也了解了如今信息技术公司发展的方向。
  休学一年后,张晓杰又回到大连海事大学继续学习。2005年,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举办了“激情创业黑石礁”活动,这个活动让张晓杰看到了自己创业的希望,于是拿出自己多年的积累和打算,做出了计划书,没想到他的计划书得到了认可,还得到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于是,大连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成立后的公司举步维艰,靠借钱度日。公司建立之初,很多企业对大学生开的公司不信任,因此最开始的半年都在找客户。慢慢地他的公司步入了正轨,企业的生存问题可以解决了,而且在逐渐走向盈利。
  
  点评: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多年的老话题。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素质也是近年来高校一直在探讨的新思路。张晓杰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他自己的努力,也在于他把握住了机遇。但是,大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应处理好学习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准备休学创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大学时间宝贵,大家在计算创业成本时,时间成本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故事2:从电脑盲到科技英才
  一个信息工程系的毕业生,一个在医学界做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心脏专科数据平台的开发者,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身份,却因为一个人联系起来。他就是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强化班的钟家豪――“元合科技”公司的创立者。
  “元合科技”是钟家豪的创业之地。他们目前要做的是一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工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心脏专科数据平台”。
  谈起钟家豪的经历,说富有传奇色彩并不为过。1998年,还在读大二的钟家豪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但却能以科研助手的身份给陶艺家做网站;2000年,大三的他与班里的几个同学创办班级“锐意网络空间”网站;2001年,帮软件公司写软件,并在多个电脑学校做微软、Java等认证培训老师;2002年,加入保险公司,一年后成为技术骨干;2004年,毕业两年的他开始创办了“元合科技”,正式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这一连串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简单但难以把握的规律――边做边学。尽管有了这么多的成绩,钟家豪却总是强调:“我还要学习,因为我还没有做好理想中的自己。”
  学信息工程的钟家豪,怎么会想到与心脏专科联系起来呢?钟家豪在保险公司做健康保险工作时,意识到现在的医学信息并不是十分发达,开发这样的平台非常有市场前景。于是便与朋友开始谋划回到大连寻找这样的创业机会。2004年4月,已经是保险公司技术骨干,月薪近万元的钟家豪离开了公司,召集了身边有共同志向的同学回到大连共同参与“元和科技”的创建。学信息工程的钟家豪就这样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医学相结合,建立了惠及医院、患者、保险公司、政府机构等多个部门的医疗软件,前景广阔,原来几乎没有医学知识的钟家豪在创业的过程中,边做平台边学习医学知识,三年的时间几乎看遍了心脏专科的理论书籍和所有的病例,他开玩笑地说:“等平台成功了,我也就成为一个心脏专家了”。
  在很多大学生眼里,钟家豪就像一个傻瓜,白白放弃在保险公司优厚的“金饭碗”待遇,却选择吃力并不讨好的创业。然而钟家豪却有自己的想法:“大公司的管理,更精尖的技术,职业人的素养,这些想学的东西都学到了,就没有呆下去的必要了。”
  钟家豪说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幸福的,几乎没有什么烦恼。“其实抱怨没有用,抱怨就业压力也不会减少,抱怨那些烦心的事情仍然会来,还不如拿着那些抱怨的时间自己去多做一些 事情提高自己,在竞争中争取更大的成功机会。”钟家豪这样解释。而今,钟家豪仍然在脚踏实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点评:
  钟家豪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能发展起来的新项目。因为是新的项目,涉足的人很少,所以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钟家豪是信息工程系的学生,可他却凭借自身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医学软件”这个陌生的领域里如鱼得水。是靠着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学习,钟家豪才有了今天的公司,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故事3:大学生与小饭店
  在东北财经大学东门的天桥底下,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饭店。店面虽然很小,位置也偏,但在东财学生中却有着很好的口碑。饭店是三位在校大学生开的,里面可口的饭菜着实让大家喜欢。走在校园里,只要问:“大学生开的‘一桶饭’在哪儿?”大家都会准确地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这个小饭店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徐涛、周赫与市场营销专业的王培林三个人一起合开的。启动资金三万元左右,三个人从父母、朋友那里借来了最初的启动资金。由于投入资金的不同,因此三人的收益也不同,他们戏称为“股份制公司,按股份提成”。
  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有着相当的“经济头脑”。一次徐涛在吃饭的时候,提出了开小饭店的想法,马上得到了朋友的支持,在一番市场调查之后,一个小饭店成立了。为了使自己的小饭店里的饭菜口味有特色,三个人没事的时候就出去吃,看哪家的东西好吃,为什么好吃。研究不明白,就买回来,请厨师帮忙“研发”。
  三位大学生都是20岁刚过的独生子。在家没买过菜,也不知道怎么做饭。三个从没进过厨房的大男孩,为了自己的小店开始了自己的做饭生涯。他们的小饭店虽然很小,但是完全按照他们从书本上学到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三个小股东还经常召开“董事会”,大家互相鼓劲儿。徐涛说,很多专业课的老师,讲案例的时候都以他们这个小店举例,他们在写市场调研的时候,也以自己的小店为案例。这种被人认可的感觉,让三个大学生感到了极端骄傲:“钱不是我们开店的主要目的,但是盈利是对我们能力的证明。”
  
  点评:
  东北财经大学三位大学生无疑是少数大学生创业者中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在事前做多方面的准备。现在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创业课,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们应及时掌握信息,以增加成功的几率。同时,大学生创业应以增长才干为目标,不要急于求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