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当前曲艺艺人与观众缺失的再认识] 曲艺
 

[对当前曲艺艺人与观众缺失的再认识] 曲艺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8:40 影响了:

   [摘要] 本文从社会角色互动的角度对宝丰地区的曲艺艺人与观众的生存现状进行考察。指出了从事曲艺演出的艺人以及听赏曲艺的观众的社会角色,是在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目前曲艺艺人和观众缺失的现状,提出只要社区文化存在,社区的文化需求就不会停止,社区就会不断创造出适应社区文化的曲艺艺人和曲艺观众的观点。
  [关键词] 曲艺艺人 观众 社会角色
  
  我国传统音乐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演出体制、演出形式都受到很大影响。无论是戏曲、歌舞还是器乐合奏等艺术形式,都受到多重的冲击,生存现状困难重重,越来越多的民间古老艺术形式走到了日趋消亡的困境。流传在宝丰地区的曲艺艺术,也面临着这样的危机,下面我们先从两组数据中看一下该地区曲艺演出的情形。
  马街书会是宝丰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庙会,在这个庙会上因为有曲艺艺人卖书的展演形式,而吸引了周边众多的艺人和观众。因为参与人数众多,曲艺艺人之间的竞争激烈,所以曲艺艺人都要赴会卖书,一方面借以“卖”一个好书价,另一方面也是扩大自己声誉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说马街书会参与艺人的数量,可以直接反应当地曲艺演出现状。下表是宝丰县文化局对1985年~2006年到会艺人的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马街书会到会艺人在1997年~2000年达到最高数值792棚,2005年达到最低值82棚,从1999年开始,与会的艺人在数量上就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当地写书的人群也是呈现缩减的趋势,曲艺演出在当地的市场逐渐下滑。
  在笔者的采访中,也再没有见过如艺人们所说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演出场景,下面是笔者对宝丰地区艺人演出时的统计:
  由上表也可知,当地说书演出场次缩减的同时,观众人数也在大量的缺失。以往对于曲艺行业演出体制缩减的调查得出的观点大致有:曲艺行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演出体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曲艺艺人素质跟不上时代;创演体制过于老化,不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眼光等。诚然这些因素在当地的存在对曲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如果我们从观众和艺人社会角色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现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主要指演员在舞台上的行为及其身份,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即是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个体在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作为与行动”。
  人类学家对“角色”的形成有这样的观点:“每一个角色,都相应地有一套行为规范需要个体去学习和掌握”。宝丰地区的曲艺观众,自小就生活在一个地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他们在自己的社区中从小就感受了社区的文化,这些内容包括语言、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习俗禁忌等。可见当地观众角色的首位因素在于其社区和文化共同作用的“先赋角色”。
  作为当地社区文化组成部分的曲艺演出,在社区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社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的社区中,一部分人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个人兴趣等方面,选择了参与到曲艺艺术,选择了听赏曲艺表演的角色,最终这部分人就成了社会角色中的重要类型“自致角色”。
  曲艺艺人的角色也是经过了一个由社区文化提供的“先赋角色”的阶段以后,然后在自己的社会压力、个人追求等前提下,通过“拜师”、“学艺”、“行艺”等阶段才成就了艺人这个社区文化中的“自致角色”。
  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群众的物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也不断得到丰富,电视、VCD等现代化的家电设施也更多地进入当地群众的生活中,个人可以扮演的社会角色也逐渐丰富起来,他们的角色生活正在日趋丰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压力的存在,当地的许多人要成就学生、工人、打工者等外出社区的角色。角色的混乱、角色的冲突是曲艺艺人和观众角色缺失的内在原因。
  青年阶段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的时期,兴奋多于抑制,喜欢流行的、时髦的东西。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面对较之曲艺形式新颖的电影、电视、电脑等传媒的吸引,兴趣和注意力就会被大量转移。但青年毕竟是从小在当地的文化社区里长大,其社区和文化共同作用的“先赋角色”已经在他们的个人素质里产生,逐日积淀。积淀越多,对具有较强民族形式的曲艺认同感就会越强,就会逐渐跨入“自致角色”的阶段,这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必然。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对曲艺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持悲观的态度。在和一位青年曲艺观众的谈话时令我看到了希望:“我现在不喜欢说书,你能断定我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也不喜欢说书吗”?我也和一些中老年的观众进行过交谈,他们中有不少人谈到,青年时期事情比较多坐不下来,对曲艺基本不喜欢;而立之年,开始欣赏包括戏曲、说书等民间的艺术形式,并且逐渐爱上了这些艺术,愈到晚年,爱得愈深。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由农民、市民等阶层组织起来的曲艺艺人以及曲艺观众的社会角色,有着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曲艺艺术也有着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要社区文化存在,社区的文化需求就不会停止,社区就会不断造出适应社区文化的曲艺艺人和曲艺观众。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应该不必担心曲艺艺术的灭亡,以及曲艺艺人及曲艺观众会后继无人。
  参考文献:
  [1]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7.
  [2]严寄音,王宏景.宝丰文化现象丛书――马街书会.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
  [3]章人英.社会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