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小学教材编写用字号标准 小学课程的设计方法与教材编写
 

小学教材编写用字号标准 小学课程的设计方法与教材编写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8:25 影响了: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继被列入正式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更需要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践过程,介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并对该课程教材的编写给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关政策与文件
  开设一门课程,必须依据有关政策法规。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文件主要有三个:一是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份文件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文件明确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性质――既是一门国家规定必修课,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二是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份文件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在3~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且“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总课时数的16%~20%”,这也意味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数有上限规定,但具体的课时数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进一步限定。三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份文件第一次从课程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但由于该文件出台时间较早,有些内容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后,相对滞后于教学实际,在实际执行时需要灵活处理。
  制订课程方案与课程目标
  浙江省从2002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课程改革。在制订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时,考虑到当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课程合并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而是规定了其独立的开课时间和课时数:小学3~6年级,每周1课时;初中7~9年级,每周2课时。一般每学期的教学时间在20周左右,除去一些学校活动,每学期至少能保证15周的上课时间。这样,在小学阶段,3~6年级8个学期至少共有120课时的信息技术上课时间,远远超过了《纲要》中规定的课时数,体现了浙江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虽然《纲要》中已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给出了建议,但在实际操作时,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其适当地调整和细化。我们在设计本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兼顾现实基础与超前性要求。由于硬软件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技术与生活应用又密切相关,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越来越高,因此应以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以三维目标为准则,以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配置情况为基础,适当超前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使其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同步。
  二是兼顾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及城乡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课程开设也将越来越规范,因此,为与初中课程进行衔接,需要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城乡差异在我国还比较明显,农村无论是计算机普及程度还是师资水平都与城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课程目标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又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掌握。
  三是以最基本的技能为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测性。由于小学阶段是信息技术学习起始阶段,因而必须以最基本的技能、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作为基本目标。在目标描述上,要尽量明确、有可操作性,能让教师一目了然。这也便于教师对照目标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以上原则,在《浙江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2001-2005年)》中,我们提出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即到2005年,所有中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根据这一目标,浙江省在2002年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时,就开始同步考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立,规划课程方案,同时提出,要按照“技术培养”和“能力培养”两条主线来制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技术线:从有关信息技术及其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角度来考虑。
  能力线:从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来考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
  ●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具有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
  ●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鼠标、键盘等计算机外部设备。
  ● 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方法,能运用文字处理工具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 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能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表达一定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和要求
  依据《纲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我们从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常用的功能中抽取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从而明确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培养的基本信息素养,最终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是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熟悉和使用、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鼠标与键盘的使用、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等。
  二是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与生活、信息伦理道德等。
  三是有关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基本技能。包括:文本与图像信息获取方法、文本信息处理方法与技巧、简单图像信息处理方法、音视频信息的简单应用等。
  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并参照其他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们对3~6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每个学期的主要内容。
  
  
  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基本涵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各方面的要求。
  设计和编写各年级教材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设计和编写各年级教材了。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材在体例结构上,一般以“单元”形式呈现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以“课”作为最小的组织结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也不例外。这种形式既便于教师把握教学要求,也便于控制每课时的容量。在设计和编写教材时,还应体现出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理念,体现出课程特色。在设计和编写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注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规划设计能力
  之前的很多信息技术教材被形容为“软件说明书”,而且无论是对成人的培训教材还是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后,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编写信息技术教材时,必须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模仿,也喜欢模仿。往往教材或教师的范例是怎么做的,学生的作品也差不多是怎么做的。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他们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而不会自己设计创作。在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从作品设计开始,对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从3年级用画图软件开始,就渗透了设计思想。如3年级上第9课《花香满园》这一课,主要学习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翻转等功能,快速画一些相似图形。教材中提供了两种花形,并特意预留了空白让学生设计,让学生先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画花,再动手在电脑中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画出来的花就更加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了。随着年级升高,教材中还不断地渗透了各方面的设计能力,如4年级在学生学习文字处理时,增加了作文集、电子小报的设计;5年级在学生学习演示文稿时,增加了多媒体作品的设计;6年级增加了各种研究报告的设计等。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才有可能创新。
  2.文件管理能力
  在信息素养中,有一项很重要也很实用的能力,那就是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一个有着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也是有条理、有良好习惯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从最简单、最常用的文件管理着手,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存放、整理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浙江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对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从3年级上册学习画图开始,到6年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的结束,教材始终强调文件的合理存放和管理。当学生在3年级做出第一件作品时,教材就渗透了文件的合理命名方式,同时也给教师一个应注重培养学生文件管理能力的提示。4年级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文件夹分类整理文件的习惯,5年级和6年级则通过各种任务进一步强化文件管理能力的养成教育,通过不同任务、不同方式强调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3.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很迅速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应用的更新速度也相当快,而教材编写一般需要经过策划、编写、修订、审定、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这就导致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如果学生只会使用教材中的技术,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对于一些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工具的教学,就不能单纯地就软件来讲操作,而是要精选一些常规的、通用的、一般性的方法,以及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
  如5年级下第3单元“动画天地”,教材用4课时,从认识动画到简单动画制作,介绍了GIF动画的制作方法。由于GIF动画是典型的逐帧动画,学生利用GIF动画可以相对容易地理解动画制作中最重要的关于“帧”的概念,因此在编写教材时,也突出有关帧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技能,为将来学生学习其他的动画制作方法打下基础。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以上所讨论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还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