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议论文素材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议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9:09 影响了: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兴趣;质疑解难;想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6―01
  
  信息技术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了理想的环境。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创新教育是以塑造创新人格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人说:“兴趣有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实际上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是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中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关于数学“垂直”概念的交流课,教师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水的动画,当动画中的运动员成功地跳入水中时.其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当运动员倾斜跳入水中后,计算机即传出“啪”的一声,学生几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所有学生几乎同时喊道:“不垂直。”教师自然而然地提出本课的主题,接着教师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
  
  二、运用信息技术质疑解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般而言,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解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解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思维活动。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巾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例如,生物课中学习《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课件.感受胚胎的发育过程,通过一个受精卵的不断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分化成各个器官、系统,最后生长成胎儿。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