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历史学科新高考新课程【新课程标准下学科考试评价的基本策略】
 

历史学科新高考新课程【新课程标准下学科考试评价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2:01 影响了:

  摘要:学科考试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评价;积极探索多方位,多角度评价策略;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功能;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要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切实遏制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学科考试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0016-04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教学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科考试评价改革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考试评价体系与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才能保障新课程的开展与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突出学科考试的发展性、激励性功能,是考试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突出考试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考试评价既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一、实行多主体评价
  
  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考试评价活动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实施新课程后实施多主体评价的优劣,进行大样本的抽样调查,发现多主体评价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和交流,可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科知识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再次,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评价
  
  评价学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我们运用实验法对学生学科考试评价进行检验,发现过去只注重对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容易造成学生学科成绩的分化;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考试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现代研究表明: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可以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不断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现代实验研究还表明:考试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给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例如,在完成某个学科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相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因此,教师要将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的评价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学科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人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状态。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是看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在人为不适当地强化学业竞争的学校与班级里,会滋生自私、冷漠与厌学,学生不想合作也不愿合作,而学习无助感的加深又会使学习成绩失败的学生雪上加霜。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而创造这样的景观绝非教师一日之功。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上会从激烈的争论转入专注的聆听,就是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
  5.生成状态。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知识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三、多方位,多角度实施评价
  
  要改变学科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科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必须实施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切实废止单一的升学评价、纸笔测验评价。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新世纪学生特点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功能。
  1.要改革评价主体,积极改革过去由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的倾向,积极探索由一位教师评价学生向多位教师共同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己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2.要改革学科评价方式单一,积极探索多层面评价。如教师口头评价、教师书面评价;单元检测、过关考试、期中调研、期末调研等方面的评价。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手段、学习技能进行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最大限度发挥评价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切实改变学科考试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是我们实施学科评价改革的核心; 学科评价改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尤其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实行多主体、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现代实验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荣誉卡或是大红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不断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我们运用访谈法对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得到的结果是:高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高中,处于过渡期,在实施考试评价反馈时要特别注意考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不要忽视学生发展的目标,不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对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此外,在低年级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应包含探究、实践和创新等基本要素,只不过其表现形式与高三的学生不同而已。这些都需要在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现代实验研究还表明: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高中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实施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来激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现阶段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多种激励学生的评价项目,如××之星、××之王等。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但是激励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有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只有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成功的激励。
  现代研究还发现:很多“弱生”(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差生”)是由于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在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后,对学生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不只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还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
  
  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学科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学科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它不规定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这一方面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把握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考试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必然也有一个摸索和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试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考试评价目标,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考试评价方法和考试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
  从学科课程标准到学科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学科考试评价内容过于笼统,会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并且有可能增加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对学科考试评价内容的恰当把握,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师通过考试评价来确定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考试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教师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全面的、重要的和有效的,否则就会削弱考试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将上课时学生的坐姿作为评价内容和关键指标可能是不恰当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将那些能够真实、恰当地体现考试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重要指标归纳出来,以增强考试评价的操作性和导向性。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
  我们要把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目标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要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人为“制造”某些情境,或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学生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是不值得提倡的。而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则为学科考试评价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学科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另外,还要认真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实践,对于某一项评价内容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就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考试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错误等。但要注意关键指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如果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也不要将其固定化,以避免最终评价的片面性。
  最后还要避免给学生的评价是一个等级甚至是分数。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某些能力进行简单定量评价是困难的,进行权重评价也是不恰当的。如对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进行评价,简单地用68分、75分表示可能是不准确的,而且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非学业评价中应提倡质性描述,在给学生下结论的时候应该慎重,而且要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
  
  六、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布置实验研究小课题,开列有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完成小论文的撰写工作,通过评阅小论文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实施、探究的评价、探究的管理、经验交流等方面涉及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科学探究管理平台,实用而高效地把四者联系起来,利用网络进行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老师点评,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过程、方法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利用科学探究管理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其他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录入探究的整个研究过程;录入探究的成果;在平台中得到指导和交流;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和学习变化作出评价,并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小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进行课题指导和评价、浏览学生的作品,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及评价时所需要的多种类型的典型范例,针对学生科学探究小组开题、实施、结题三阶段从多个角度给予评价,给出阶段成绩,经过小组的自评后,计算机根据设定的程序求出小组和组员的成绩。
  
  New Curriculum Criterion and Basic Strategy for
  Cours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UN Xi-yang
  (Shuyang Senior High School, Shuyang 223600, China)
  
  Abstract: Multi-subject evaluation must be employed in course examination assessment: timely efficiency must be stressed and evaluation content and criterion must be controlled without over-emphasizing rates and mark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focus;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y is valuable; the motivating function of test must be fully expressed; operationalized evaluation cont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eachers should use networks to evaluate students' ability of exploration.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criterion; cours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