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阅读教学要有艺术性地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
 

阅读教学要有艺术性地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提问是很有艺术性的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4:27 影响了:

  【摘 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得学会有艺术地提问。其中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关键性原则、新颖生动趣味性原则和扩展性原则,只有把握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艺术 提问 原则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要么是追求教师自身教法的艺术完美和独特的风格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和反馈;要么是以分析代替学生对课文的真切实感;要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文本进行粗略的解读;要么是凑热闹,让学生读得不亦乐乎,之后让学生自己“感悟”,而学生终感高深莫测,难以把握;更有甚者以考试为主要目的机械训练,大搞“题海”战术。结果,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造成这种低效率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有艺术的提问。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艺术的提问”呢?
  首先,要求教师把握好教材和学生心理流向。张志公先生说过:提问可以使课堂教法生动活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学会怎样发现问题,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而这种效果,我们教师并非都能达到。有时在课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要么回答不上;要么不敢回答;要么轻易而举,众口一辞。这就告诉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第一,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体会。体会得深,就能提出问题,并能根据不同文体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对于说明文,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说明的事物的特点、顺序、方法,结构上的条理性、衔接性等,然后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和特点来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第二,教师对所教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程度、思想情绪、方法习惯等有所了解。这样,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才会刺激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如我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文中什么地方点明了主旨?文章如何体现这一中心的?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做梦”的方式来表达这一中心?这一系列问题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文章的讲述浑然一体,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和中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实际上给自己的教学大开方便之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效果。因此,我们只要把握好教材的精髓和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流向,就会有成功的课堂提问。
  其次,“有艺术的提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不是语言材料的杂乱凑合,没有整体性原则,设计的问题往往支离破碎,琐屑繁杂,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文分析也成了架空式教学,课堂的思路也会显得不清晰。从整体上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以便深入地了解全文。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十分重视整体的地位和作用,设计的问题与问题之间,彼此形成了不能分割的、紧密联系的系统。她强调在单元教学中首先有总体设计,或一线贯通,或逐层递进,或组合比较,一定要注意全套结构的内在联系,注意中心突出。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直接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如教《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教师提出:孟子给梁襄王开出的一剂治国良方是什么?由于这个问题直接触及了本文的主题,且生动有趣,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全篇。我们也可以从局部入手提出问题,从侧面来体现总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因此,阅读教学要善于立足全文来提问,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较快地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性原则。“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有疑,就会有解决疑的欲望。那么,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但由于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肤浅的状态中,他们不易发现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即使有所发现,也难以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中去深入把握。所以,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不妨在此处设疑。如《失街亭》3.4自然段中描写马谡的句子“马谡大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也,兵法云……吾教他片甲不留!”“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抓住马谡的“三笑”这几个关键性词句设疑,这样对于马谡的麻痹轻敌、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的性格特征有了理解。这样就从整体上把握了马谡的总体特征。在诗歌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来提问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找到鉴赏诗歌的一条捷径,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李白的《静夜思》,我们可以紧紧扣住题目的“怀古”“愤”“思”设疑,这样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我们还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设问,比如杜甫的《登高》,可抓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独”设问,这样就能很好把握诗歌的情感。
  正因为抓住了要点,学生的思维容易入题,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有了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
  新颖、生动、趣味性原则。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设置来增添问题的生动、趣味性。这就好比在茫茫戈壁中行走的人忽然发现了一片绿洲,那种紧张、焦虑、抑郁之情随即变得惊喜、亢奋。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也要体现这一特点。如我在教《孔乙已》一文时,讲到“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间里,要酒要菜,坐着慢喝”时,我设置了道具:一件长衫,一把扇子,一顶瓜皮帽,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道具把这个“踱”字表演出来,表演者昂首挺胸,背起左手,右手摇着纸扇,在台上踱着步子表演,结果把长衫主顾的养尊处优,悠闲自在,趾高气扬表演得淋漓尽致,之后紧接着提问:穿长衫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短衣帮也是如此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样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学生都充满了新奇感,然后针对学生的表演提出问题,显得新颖生动,有趣味性。这样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情绪,使之为之振奋,产生了积极的探求知识的欲望,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设问的多角度、多层次,但又要做到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叙述风趣,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
  扩展性原则。思维的扩展性,在阅读教学中,是指以某篇作品为阅读基础点,向有关方面扩展。学生不仅在课本上了解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还要在课外了解中国今天飞速发展的现实。将所学知识、技能自觉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解决新问题,那么,教师在其扩展中的训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其提问在二者之间的过渡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进行扩展。如学习《孔雀东南飞》,可把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进行比较,也可进一步延伸与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进行比较。亦可从体裁上进行扩张,学习《游褒禅山记》时,可以向课本中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等,并提出问题:它们的内容、手法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能知道“记”这一文体属于散文范畴,可以记游、记物、记事,还可以写景、议论、叙事、明理。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的能力。
  所以,形式多样的有艺术的提问是吸引学生的磁石,我们在提问时,要因课而异,多种多样,形成提问艺术的绚丽风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红旗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